農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有什麼區別?

新大風歌


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都是參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載體,都是現代農業的經營主體,都是國家鼓勵的經營模式。要想弄懂它們的區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第一,從規模上看,家庭農場是以家庭為單位,農民合作社範疇更大

家庭農場——指的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農民專業合作社——指的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它是眾多農戶和家庭農場聯合在一起的組織,家庭農場可以成為合作社的成員。合作社為成員提供農資、技術、農機、銷售等服務。

第二,從成立門檻上看,興辦家庭農場比較簡單,農民合作社需要登記註冊

建設家庭農場比較簡單,只要具備以下條件就行:流轉50畝以上土地;掌握農業生產方法和技術;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和生產條件等。

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門檻要高許多:至少要有五名以上農戶發起成立,農民成員至少佔成員總數的80%以上;要有營業場所和註冊資金;要在縣級以上工商局登記註冊,取得營業執照;農民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實行民主管理。

第三,從經營範圍上看,家庭農場比較單一,農民合作社比較廣泛

家庭農場,主要是以農業種植、養殖為主,比如,可以大面積種植水果,也可以搞畜牧養殖,種植養殖收入是家庭農場的主要收入來源。

農民合作社,主要針對社員開展業務,包括農資、農產品的銷售、運輸、儲藏、加工等。農民合作社的具體種類有很多,比如可以成立糧食專業合作社、蘋果專業合作社、化肥合作社、運輸合作社等等。合作社是利益共享,風險均擔。


總之:家庭農場是自己家庭說了算的單一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是由多個單體組成,合作經營、民主管理的經營主體。


農裡農氣


農村合作社是集體的,家庭農場是私人的,是本質的不同。各有優勢,這就好比國營工廠和私人工廠是一樣道理。合作社的好處是讓村民們共享,、共建、共管,讓普通老百姓都成為農場的主人,有利於農村和諧和長期發展,讓村民們走向集體致富,共同致富。也有利於整合農村的各種生產要素及資源,鞏固生產成果,擴大生產規模。同時能吸納更多年輕人才來發展農村的二、三產業,為減小城鄉的差距,平衡城鄉發展,緩解城鄉矛盾帶來無限可能。當然具體怎麼操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科學發展。私人農場似乎成為了當下農村發展的一種趨勢,主要的優勢是靈活、高效,短期看優勢明顯,但從長期來看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發展與就業問題,也不能真正化解各種矛盾。有些農場主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效率與個人利益,會有損土地、水利、基礎設施的正常利用與發揮。所以我個人還是傾向於合作社,它應該是最適合中國大部分農村的發展現狀,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也希望廣大讀者多提寶貴意見,謝謝你的問題。


六安旦旦哥


目前按照現在的政策,如果已經繳納了一種社保,就沒有必要繳納其他社保了,當然,繳納哪一種社保,就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和每種社保的報銷比例來定。不過小牛自己覺得,社保的報銷比例為會高一些,所以如果有條件繳納城鎮居民的社保,還是要繳納這個,報銷比例會高一些。

那麼,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保到底有何不同呢?

一、繳費標準

一般農村合作社所繳納的費用較低,每人一年也就200多一點,但是社保繳費的錢就要高很多,最低的也基本在每月300元左右,當然報銷比例和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也是非常不同的。

二、報銷比例

一般農村合作者的報銷比例要低一點,社保的報銷比例會高一些,一般社保要比農村合作醫療高大約10%左右。

三、費用的來源

一般農村合作醫療是國家給予了很多一部分補貼,農民也只需要繳納很少的一部分,社保就不同,一般都是個人承擔很大一部分,如果有企業的話,企業也會負擔,但總體而言還是個人負擔。農村合作醫療和居民社保,同時繳納,能否同時報銷?

結論:要清楚3個不同後,根據你的情況來做實際的選擇就可以了。不過現在很多農合已經和社保合併了,這些也應該加以考慮的。


芯情美好農家園


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首先是法律區別,合作社是小規模企業,家庭農場是個體戶

然後是經營規模區別,合作社可以大規模組織農民加入,家庭農場僅限家庭成員參與

最後合作社的目標是帶動一方農民致富,家庭農場是帶動家庭致富


幫農合夥人


合作社是由多人組合在一起種地,家庭農場是由家庭農場場主的地,或買來的地由自己種?


快樂今天12


當然有區別了,農場是個人供銷社就是集體了,供銷社起碼對那些沒有大多錢的農民有保障啊,如果全是農場的話個人投資也比較多,目前我們國家搞農場還不怎麼行,難賺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