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把教育打造成產業,這樣對教育發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中諾ZN


這個問題本質上是怎麼看待“教育產業化”。

從短期來看,綿陽目前的教育產業做得相當成功。在整個四川,說到教育質量,除了成都就是綿陽。每一年綿陽的小升初、初升高均吸引了很多外地的生源參加。綿陽教育成為綿陽市的一張名片,通過教育產業化,也帶動了綿陽其他行業的發展。

但是,教育產業化的弊端也非常明顯,首先是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好的教育資源向富人傾斜,窮人越來越難接收到最好的教育資源。其次,教育產業化不可避免的單純追求升學率和教學質量,這和我們國家提倡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很多孩子成了考試機器!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曾表示:“教育部歷來是堅決反對教育產業化的,因為教育是一個要體現社會公平的最重要的部門,教育是一種崇高的公益事業,對凡是能夠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所以將教育產業化違背了我們的辦學宗旨,也違背了我們的辦學方針,也直接違背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可以說,直接違背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根本原則。所以產業化的問題,我們教育部是堅決反對的,是絕對不能把教育產業化的,教育產業化了,就毀掉了教育事業了。”


吳老師的非典型世界


綿陽的教育近十年來突飛猛進,知名度提升了不少。教育知名度的提高,許多外省市縣的家長慕名而來,把子女送到綿陽來讀書。這也給綿陽的教育增加了壓力,促進綿陽教育更提升發展。綿陽教育的發展也促進了綿陽經濟的發展。

如果綿陽把教育打造成產業,這樣對教育發展是有利的。因為產業化了,竟爭意識更強,學校與學校之間,教師與教師的競爭更為激烈。教育部門對學校的硬件設施會加大投入,努力整合教育資源,給學校,給教師創造一個好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教師竟爭上崗,教育教學質量落後的,家長不滿意的,自身素質差,業務能力低的自然被淘汰。因為打破了鐵飯碗,改革了教師上崗了就一逸永勞的制度,教師的學習主動性會提高,責任心會加強。

把教育產業化,也有弊端。產業化影響了教育的均衡發展,讓許多高智商的孩子沒有條件進入教育條件好的學校學習。教育是培養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人才產業。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就是為了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中國人口眾多,教育產業化,就不能滿足眾多學習者的需求。

但教育產業化,有利於開闢新的教育資源,緩解社會教育需求的壓力,將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當前,綿陽公共教育投資短缺的狀況尚未根本扭轉,迫切需要開闢新的教育資金來源,使教育發展的環境條件得到改善,提高教育的有效運行能力,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機會。

綿陽教育產業化,有利於深化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條件的改革,引入新的公平競爭機制。理順政府,學校與社會的關係。

教育產業化,有利於促進教育進一步改革開放,發揮綿陽教育的比較優勢,開拓教育市場。提升教育質量,招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綿陽,促進綿陽經濟加速發展,人民的素質的提高,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


用戶滄路美文創作者


教育首要的教會孩子求知求真探尋追求仁愛責任規則,做人唯規則而從,求知唯探索求索而生,相處為仁愛一心,困境唯責任是從!但現在?……無語


馬上就去


個人覺得教育和醫療絕對不能產業化!教育產業化的後果就是優質的教育資源被私立學校壟斷,其高額學費也只有有錢人家孩子讀得起,造成教育資源嚴重不平衡!今後寒門再難出人才!


V字仇殺隊1024


綿陽教育是不錯,但是教師很虧,工資普便比其他市低。全省裡都算低的了,不要考綿陽,房價高,消費高,工資低,差距明顯。


陌野村夫


苦了綿陽本地娃


醜娃13392947


把自己城市的特色打造成產業沒什麼不拓的啊


安而達


誰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往教育好,升學率的學校送。好壞而言也要看是針對那個群體了。


愛看劇的小希


醫院 學校 住房 都成了產業 產業可以拉動經濟拉動稅收 拉動服務業 不僅是綿陽全國的大學哪一所又不是產業和當生意來做呢?有多大收益和好處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最清楚。網友知道都很少哦,弊端那 都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