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丨比拼多多還狠!所有商品免費,卻年賺400萬,它憑什麼?

商業丨比拼多多還狠!所有商品免費,卻年賺400萬,它憑什麼?

日本有家奇葩店:所有商品通通免費,隨便吃隨便拿,卻年入400萬;供應商心甘情願免費進貨;品牌商主動交錢,只為讓商品多掛兩週。

所有商品免費,如何賺錢?如何吸引供應商進貨?如何吸引品牌商入駐?

且看這家叫Sample Lab的日本小店是如何出其不意,讓挑剔的顧客和精明的廠商情願被“套路”的。

商業丨比拼多多還狠!所有商品免費,卻年賺400萬,它憑什麼?

奇葩店:所有商品通通免費

在日本東京原宿,有家大名鼎鼎的精品體驗店,名曰Sample Lab(體驗工坊)。

此店成立於2007年7月,活了11年,火了11年,一年狂賺55萬多美元(約400萬人民幣),是零售商們的膜拜對象。

由於生意太好,店家無奈整出款APP,每天只接見700個人,顧客需提前兩週線上預約才能入店,就算如此,隊伍依然長龍不斷。

為啥它那麼出名的?

原因就在於它“奇葩”的經營模式,店內所有商品通通不收錢,進店的顧客隨便吃隨便拿,挑夠五樣即走。

更奇葩的還在後頭,就算商品免費,它照樣賺錢,照樣囤積一批忠實客戶群體,照樣吸引各大供應商和品牌商的入駐。

商業丨比拼多多還狠!所有商品免費,卻年賺400萬,它憑什麼?

看到這裡,你一定想說,商品免費,肯定是雜牌貨、劣質貨、快過期的吧?

非也,此店有一套嚴格的審核標準,所有商品需要經過機器的嚴查,保證質量過關才能上架;

那麼,你又會問,就算質量有保障,商家肯定在包裝和體積上動了手腳,不然怎麼賺錢啊?

也不是,這家店的產品雖為試驗裝,但有質有量,絕不是國內那種迷你型包裝,且種類豐富,多達90種,包括辣條、蠟燭、面霜、麵粉以及電子產品等。

一家讓顧客白吃白拿的小店,如何吸引廠商們入駐,還年入400萬呢?

商業丨比拼多多還狠!所有商品免費,卻年賺400萬,它憑什麼?

不想賺錢的商人都是耍流氓

其實,不想賺錢的商人都是耍流氓,用江湖流傳的一句話說,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留人心。

Sample Lab玩的就是套路,玩的就是人心。

商業丨比拼多多還狠!所有商品免費,卻年賺400萬,它憑什麼?

下面,給你揭曉它的小心機。

心機一,交會員費才能“免費”。

會員費這玩意兒,聽著不新鮮,可跟“免費”掛鉤後,就充滿誘惑力。

這家店的會員體制是這樣的,每個顧客需要交1300日元(約80人民幣)升級為本店會員,才能享用本店免費產品,且每人一次性只能挑五樣。

80塊一年也不貴,雖說需要提前預約,可每次預約成功就能帶走五樣好貨, 這買賣值啊,於是乎,顧客心甘情願成為其會員。

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該店擁有47000會員。

心機二,想要產生曝光率就得主動進貨。

流量是王道,有了用戶資源,還怕沒有生意找上門嗎?

隨著Sample Lab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各大商家紛紛找上門,供應商主動免費進貨,品牌商們要求在置物架掛上自家商品,提高曝光率。

說白了,就是打廣告。

掛你家的商品不是不行,按時間計算,掛兩週2000美元。

2000美元就能曝光一件產品兩個星期,算算也不貴,品牌商們覺得挺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樁買賣一拍即合。

心機三,一手交錢,一手交信息。

光收會員費和商品上架費,除去人力物力房租成本,想要賺到錢還很懸。

不怕,Sample Lab這招更為高明。

每個想入店的顧客需在線上線下、電話訪問三種方式中選一種,參與本店的問卷調查,完了後,才能順利成為一名會員。

這樣做有啥好處?當然是收集用戶信息,掌握特定的客戶人群和一手資源,吸引信息諮詢公司的登門造訪。

這些信息,不多不多,也就一次性4000美元。

雖說賣信息這途徑聽著有些不地道,但對於這個時代,用戶畫像的精準化,於消費者、於商家,都不是壞事。

有了精準的廣告投放,消費者省去選擇困難症的關卡,商人們也能賺到錢,一舉兩得。

心機四,想升級為會員,就得乖乖填表。

消費者都是喜新厭舊的主,且懶散慣了,誰想填啥問卷調查?

如果強逼著,你自然不肯從,但有誘餌就不同了。

Sample Lab喜歡放長線釣大魚,填寫調查報告可以獲得積點,10000個積點可以升級為中級會員,積點越多升級越高。

初級會員一次性只能免費帶走5樣商品,而中級會員在可以帶7樣,高級會員福利更多,可以帶走10樣,且還能參加商店的各種品牌活動。

動動手指就能獲得免費提貨的權利,何樂不為?

商業丨比拼多多還狠!所有商品免費,卻年賺400萬,它憑什麼?

免費模式裡的哲學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也需要你付出點代價。

用經濟學闡述就是,別人請你吃一頓免費的晚餐,你就得騰出中午的時間,還會欠下對方這樁人情,也許在這個時間裡,你可以做出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也不盡然。

因而,免費從來就不是個簡單的詞。

免費經濟學裡有個故事,講的是,上個世紀有個叫吉列的老推銷員,滿腦子稀奇古怪的東西,他用4年時間造出可更換刀片式剃鬚刀。

拿出去賣時,第一年就涼涼,刀架只賣出了51副,刀片賣出168枚。

吉列很灰心,好歹也是自己的發明成果啊,說啥都不能賣成這個成績。

他苦心冥想多時,終於想出了個辦法:打折促銷,將刀片和各種商品掛鉤。

便宜賣給陸軍,這群人退役後成為他的忠實客戶;搞特價賣給銀行,讓它成為禮品送人。

靠著這種半賣半送的套路,一年下來,他的刀架賣出9萬副,刀片賣出1240萬枚。

這就是所謂的“免費”,將免費商品的成本轉移或降低,從而取得良好的市場效果。

道理雖然大家都懂,可用起來很多人還是吃了虧。

陪女朋友逛街的朋友大概都看過這樣的場面,某某店面大促銷,全場清倉,五折起,買一送一。

等你進去後,事情往往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只有部分商品才打折,賣衣服送的是襪子,打折價和別的商場原價差不多。

這種情況只會讓消費者嗤笑,並且明白一個道理,世上沒有白來的免費,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與其這樣被噱頭吸引,還不如買件名牌,囤著穿幾年。

不過,千萬不要低估免費和低價的力量。

當今,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盲目從眾,不過分追求低價產品,但物美價廉永遠是商圈的不二法則。

爆紅的拼多多就是個例子。

如若要消費者心甘情願被“套路”,就需要在“免費”上做文章,你不吃虧我不吃虧,才能和氣生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