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對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有多怨恨?連她的兒子也絕不放過!

和以往的傳統王朝相比,清朝皇帝中幾乎沒有嫡子入承大統的傳統。因此,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乾隆從一開始就刻意打算立嫡。

乾隆帝對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有多怨恨?連她的兒子也絕不放過!


但不幸的是,孝賢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璉與皇七子永琮相繼夭亡,而緊隨其後是孝賢皇后本人。

在此情況下,乾隆的立嫡之願,遂化為泡影。而此後二十餘年,乾隆再未認真考慮過立儲之事。

之所以如此,並非乾隆有意為之,而實非其所願。立嫡是不可能了,但回頭想立長時,也不現實。

乾隆帝對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有多怨恨?連她的兒子也絕不放過!


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那場風波中,因為臉上無哀慼之色的皇長子永璜與皇三子永璋也躺著中槍。一番威嚇之下,皇長子永璜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去世,而同樣被排除繼位可能的皇三子永璋也於十年後去世。

孝賢皇后去世後,乾隆身邊還有四個待選的皇子,這就是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和皇八子永璇。

這四個皇子,均為妃子所生,如果乾隆還迷戀立嫡的話,也不是沒有機會,畢竟他當時只有四十歲左右,還屬青壯力強之年。

乾隆十五年(1750年)後,原嫻貴妃烏喇那拉氏被立為新後。

而烏喇那拉氏也頗為爭氣,其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到二十年(1755年)這三年間先後生下二男一女,即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與皇十三子永璟。儘管後兩個很快夭折,但皇十二子永璂畢竟順利地長至成年。如果要立嫡的話,永璂還是完全符合要求的。

事實上,乾隆還真不是沒想過這事。所謂“永璂”,即秉承基業,其與“永璉”、“永琮”的含義是一脈相承的。

如果說名字還不能說明什麼的話,那在永璂誕生的當天,乾隆在一條詩注中特意加了一句:“適中宮誕生皇子。”

這樣的記載,在其他皇子出生時是絕無僅有的,由此也可見乾隆當時的心情頗為興奮。

乾隆帝對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有多怨恨?連她的兒子也絕不放過!


但不幸的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度南巡時,繼皇后烏喇那拉氏與乾隆發生嚴重衝突而被打入冷宮。次年,烏喇那拉氏在淒涼無助中死去。

由此,永璂的命運被迅速扭轉,他由一個潛在的立儲對象淪為了皇父眼中所厭棄的對象。在眾人的白眼下,永璂隱忍苟活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當其以二十五歲之齡去世時,乾隆也仍漠然視之。

終乾隆一世,永璂不曾得過任何的爵位、封號、諡號和追贈頭銜。

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皇子身份。

乾隆帝對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有多怨恨?連她的兒子也絕不放過!


通常說,“母因子貴”、“子因母貴”,不過到永璂這裡卻成了“子因母罪”。作為一個成年的皇子,永璂至死也沒有得到任何的爵位,這是乾隆諸皇子中唯一的特例。

其它皇子,至少也要追封郡王,永璂的遭遇說明乾隆根本就不把他當自己的兒子看待。

所謂“恨其母而及其子”,乾隆對烏喇那拉氏的怨毒之深,可見一斑。

最後,還是嘉慶看不下去了,其親政之後,才將這位不幸的兄長追封為多羅貝勒。

烏喇那拉氏去世後,乾隆不再立新皇后,其立嫡願望也至此徹底落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