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乡下生活总是安静的,比喧闹的城市生活令人向往;乡下生活总是舒适的,比精神紧绷的城市生活惬意多了;乡下生活总是快乐的,比城市枯燥压抑的生活强太多。

这样说,是因为你在城市里呆久了,无非是想换一个环境去放松放松。如果让你长久地待在乡村,时间久了,你一样向往城市。

骑行也是如此。为什么骑友们总是向往乡野骑行?因为这些骑行的人都住在城里,天天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被城市的喧嚣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当然就向往绿植葱茏的山林,清澈见底的溪水,清新馥郁的空气,蛙鸣麦香的阡陌,更有那带着浓厚乡野泥土香味的农家饭菜了。

大前天,我们一众22个骑友骑行三里岗尚店这个隐藏在随南大山里的乡村,沿途所见,就是这样美丽的的山水、田野、村落,骑行其间,真的让人陶醉。特别是返程的乡路,避开了翻山越岭,我们沿着碾子河一路蜿蜒地骑到均川,虽有一段短短的砂石路,但不影响骑行,全程根本就用不着下车。队伍不停地从农舍田野小溪旁穿越,倘徉在如诗如画的乡野风景里,骑友们兴奋得无以言表,都说这趟骑行太值了。对了,过后我在“头条”发文《骑行:随县三里岗大山深处,有一个叫尚店的地方,那是我的家乡》到平台后,和读者网友交流,得知那天我们去的时候从七条翻山到何店村的高高山岭叫老王岭,在本地住过40年的读者网友“懂你”说,“那岭不叫老鸦岭,是叫老王岭,传说过去有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在那山上,所以叫老王岭,你们走的是大老王岭,水库那边叫小老王岭”,真的涨见识了。还有尚店街边的碾子河,我过后上百度地图仔细溯源,确认就是均水,好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叫了几十年的碾子河,原来就是随县五大水系之一的均水。还有个叫“包罗万想”的读者网友为我们骑行支招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均川、尚店、三里岗是一条线上的行商通道,这其中有一条古道贯穿其中,起点是随城、凉亭、均川、七条、尚店、三里岗,最后延伸至京山的宋河。建议你们登上七条的独脚山顶去看看,保证你们有意外的收获”,谢谢了,热心的朋友,有机会,我们一定上这条古道骑行,寻觅这段被时光湮没的沧桑。

这次五一骑行尚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尚店新街上“兰花饭店”的农家美食了。说印象深,是因为它的饭菜鲜,它的饭菜香,它的饭菜土,土到一下子勾起了我少年时在尚店生活时对家乡泥土香味的怀念,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儿时。

民以食为天。人类的一切食物,无论如何转化,其实最初均源于泥土。

离泥土最近的当然是乡村,对泥土最有感情的当然是农民。骑行乡野吃农家乐,农家餐桌上的味道,就是这世界上最为本真,最为原生态的绿色美味了。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熏香肠,随州本土最为常见的特色食品,在“兰花饭店”里,吃出的却是不一样的味道】

在随州,香肠并不稀罕,冬腊月间,不论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尚店“兰花饭店”的农家香肠在你未品尝之前,那种香味,那种腊味,你一定无法想象,当你品尝后,会留给你美妙的回忆,它让你回味无穷,那油腻而醇香的感觉极度刺激你的味蕾,品尝之后,它会让你情不自禁地赞叹不已。

香肠的制作并不复杂,最为难得的其实是它的原汁原味。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全家下放三里岗尚店火石冲农村,离尚店街上也就1km之遥。那时候,到尚店街上食品所交完一头猪的派购,自己家中冬腊月间就能杀一头猪了。猪都是散养的,吃的是米糠麦麸橡子毛地菜构叶之类的猪食,那时候人吃的粮食都不够,就不用说能买如同现在比粮食还贵的猪饲料了,其实那时候就是想买也买不到。我一直在想,原来的猪肉好吃,可能和猪吃的饲料不无关系。杀猪后,挑猪后座肉切成条状的薄肉片,肉不够还加入煮的半煮的萝卜,一大盆,加辣椒、花椒、盐及各色香辛料,搅拌均匀,腌制之后,以漏斗填入清洗干净的猪大肠中(不是现在的灌香肠的猪小肠,小肠已作为屠夫的杀猪酬金被拿走了),香肠七八寸用索子线打一个结,以免被肉撑破肠衣。香肠装好后,一条条犹如红色的藕节,肠衣要扎小孔,以免发酵时产生的气体将之胀破。那时家家都烧有火厢,把一串香肠挂在竹竿上,放在火厢的上面熏。

在这里特别说一下火厢。火厢,也叫火塘,在随南大山的乡村里,入冬后天气就很冷了,农村的家家户户,辟出一间屋子,依墙用砖码上一个半圆,终日烧晒干的树兜子劈柴取暖,也可以在上面挎上一个钩子用壶烧水,这间屋子虽然暖和,但烟熏火燎,过年的腊肉香肠野味都可以挂在上面熏制。冬闲的大人们围着火厢咵家常,小孩子们则围着火厢烧蚕豆烧红薯烧板栗吃。

熏好的香肠要洗,再泡一泡,很容易就煮熟了。猪肉的香味伴着松柏的熏香味,让你的味蕾怎么也无法抗拒。兰花饭店现在的香肠用的是纯肉,里面没有萝卜了。我这人贱,却总是怀念原来肉加萝卜的香肠,我知道,现在人们都富裕了,再也没有人用萝卜加肉来灌香肠了。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熏腊肉,说起来真的很普通,但它其实是城里人最难吃到的正宗农家美味】

熏腊肉煮干缸豆加香菇,是“兰花饭店”必不可少的一道主打菜,它是火锅。在农家菜里,最普通的当然就是熏肉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住在城里,最难吃到的其实就是农家最普通的熏肉了。

我说超过三年的金华火腿几百块钱1斤,要生着吃。没有吃过的人肯定说我在“日白”(随州话,骗人的意思),熏肉虽然没有金华火腿这么金贵,但地地道道的农家熏肉你是买不到的。

说买不到是因为农家不会把自己散养猪的肉卖给你,他自己吃还嫌不够,怎么会把肉卖给你?再好的关系也不会卖给你的,你吃的都是喂饲料的猪肉,你别不信。还有,土法在火厢上熏的猪肉和速成法熏的猪肉可是大大的不同,这种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谓“大道至简”,看似简单的东西,你却可遇而不可求。

“兰花饭店”的腊肉火锅总是在第一时间内肉被吃完,不论肥瘦。如果不信,下次你可以自己观察。附带说一句,吃起农家腊肉来,女骑友们并不含糊。

在70年代,粮食不够吃,肚子里也没有油水,肥肉膘平时要被用来抹锅。遇上农家做事待客,最重要的席面就是十大碗,十大碗中最重要的菜就是红烧肉或腊肥肉,碗底里垫菜,垫些干缸豆扁豆萝卜红薯什么的,那时候没有火锅,热气腾腾的一碗大肥肉一端上桌,霎时间就是风扫残云。我至今还喜欢吃肥肉,可能与儿时肥肉没有吃够不无关系。过年时农家杀一头猪是要吃一年上头的,是要过忙活用的,是要待客用的,为了防止过六月腊肉产生腊烘花味,那时没有冰箱,农户就把腊肉埋在稻谷里贮藏。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土鸡炖板栗,只有你的味蕾能告诉你吃到的是肉鸡蛋鸡三黄鸡是关在笼子养的鸡还是外面玩的鸡】

土鸡炖板栗,还是最普通的一道菜,全国各地哪都有。问兰花饭店的老板陈万玲为什么做的好吃?她倒说的是大实话,只要是真正的土鸡,怎么做都好吃。

什么是真正的土鸡?真正的土鸡就是外面玩的鸡。和上面说的难以买到真正的土猪肉一样,真正的土鸡也难买。骑行在乡野,一路上我们不时可以见到在外面玩的鸡,但你想买,就不那么容易了。农贸市场里的鸡太多了,贩子都说是土鸡,你兴冲冲地买回家炖了吃,敏感的味蕾却告诉你根本就不是那个味。放养的土鸡运动量大,肉质紧实,吃的也是五谷杂粮和小虫子,相比普通的养殖鸡当然有很大区别,炖出来的汤鲜美程度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板栗就不说了,尚店是板栗之乡。这次骑行到尚店,尚店的街边就有板栗树,满树茂盛硕大的绿叶丛中,一吊吊地,正在开花。

70年代的时候,农家里家家户户都养鸡。鸡就是农家的活期存折,也叫“鸡屁股银行”,这是农家最主要的日用钱的来源。五分钱一个的鸡蛋或者论斤称,五角钱一斤,卖到尚店街上的食品所,用来买盐买布买孩子的作业本买日杂用品。鸡蛋自己是舍不得吃的,更不用说吃鸡了。能吃老母鸡的,是生了孩子的“月母子”的特权,小孩子能沾“月母子”的光吃一个猪油糖荷包蛋,就跟过节一样,沾上油的嘴唇舍不得舔,出去眼气小伙伴,“你瞧,我嘴上有油,吃了好东西”。那个年月,隔三差五的来个运动,再搞搞“割资本主义尾巴”,鸡是不能多养的,要论只数。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橡子,是栎树的果实,橡子粉,有点麻有点涩,那是久违的儿时的味道】

除了板栗树,尚店的大山中最多的就是栎树了。

栎树也叫橡子树。橡子和板栗成熟是相同的时间,都是秋天。橡子外表硬壳,棕红色,内仁如花生仁,含有丰富的淀粉。不同的是,板栗甘甜,橡子却是麻麻的、涩涩的。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粮食不够吃,我们就吃橡子粉,吃多了,有时麻的张不开嘴。这次骑行尚店,兰花饭店也上了一盘橡子粉,我赶紧舀了一勺放进嘴里,40多年了,隐约的还是那个味道,凉凉的、滑滑的,但不麻了,也不涩了,许是由于工艺改进了的缘故。

说起栎树和橡子,还有很多故事。70年代的秋天,橡子熟了,拿斧子把树干敲几下橡子就会掉下来。和橡子一同成熟的还有板栗、柿子和“八月炸”,这是我们小孩子的节日,这是大山的馈赠,你只要有肚量,可以尽情吃,吃不了的可以拿去卖钱,橡子5分钱1斤,橡碗6分钱1斤,板栗2角钱1斤。猪最爱吃橡子,吃了长膘,但舍不得多给猪吃,留着卖钱,留着做橡子粉。

做橡子粉费时间还有点麻烦。把收集起来的橡子果实晒干,当果实有裂缝时剥去外壳,把剥开的果肉晒干,再把晒干后的橡子果肉浸泡在水里,浸泡10到15天,每天换一次水(使单宁酸浸出,换水去涩),直到完全浸泡开橡子果肉,再把橡子果肉捞起,磨粉。磨成橡子淀粉后,此时的橡子淀粉是湿的,需在盆中重复搅拌,沉淀,过滤数次(去涩味,一般三五天过滤一次),待浸泡的水无涩味时,将淀粉沉淀上层的水除去,再用草木灰吸去上层未去完全的水份。

是不是很麻烦?但是还没有做成。再取出橡子淀粉,此时橡子淀粉呈块状,将其晾晒,晒干的过程中需将其弄碎成粉末状,这时候才算是做成了。在这繁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到位,橡子粉就麻,就涩,但你不得不做,因为粮食不够吃。

橡子可以做橡子粉,也可以酿橡子酒。那时候用粮食煮酒是奢侈品,人吃都不够,怎么能用来煮酒。因此,橡子酒、糠酒、土茯苓酒就出来了。记得橡子酒60角钱1斤,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就叫我拿着用过的打吊针的玻璃瓶从火石冲到尚店街上去打酒。

栎树是那个时候上好的柴火。把树扛回家,再锯成筒,劈开,叫劈柴,是最熬火的硬柴。再后来,栎树成了种香菇木耳的上好材料,一时间,三里岗成了全国最有名的香菇重镇,当地的人富了,栎树可就遭殃了,多少年来漫山遍野的栎树林被砍伐一空。再后来,发展了袋料香菇,封山育林,栎树才又缓过了气来。这都是八九十年代以后的事了。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青山寨老林里的野味、碾子河里的小杂鱼,香菇木耳,野菜腌菜,这些都是农家餐桌上的常见之物】

刚才说过,经过了几十年的封山育林,更重要的是农家的生活燃料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在农家瓦房上缥缈了几千年的袅袅炊烟正在悄悄地消逝,农家也改用液化天然气了。我时常在想,恐怕过不了几年,“袅袅炊烟”,这个最为标志性的乡村景观,恐怕就会消失于无形,只会残存于我们的记忆深处。而农家饭菜的主打产品,铁锅饭和锅巴粥,不知又要作怎样的改变。

封山育林造成的直接景观,就是远眺青山如黛,近处密不透风钻不进人,而久已消失的野生动物又开始时不时地出没于人的眼前。尚店一带最高的山峰就叫青山寨。小时候我上去过,山顶上有一个铁架子,铁架子上面有一根木头,大人说是航空线。现在远观青山寨也可以看到那个铁架子。兰花饭店的陈老板说,现在的野味可多了,猪獾狗獾野鸡野兔子多得很,只是土腥味太重,做了怕你们不吃,下次你们来骑行,我让你们尝尝野味。今天只有碾子河里的小杂鱼。

碾子河在尚店的街边,没办法说顺了嘴,叫它均水不习惯。兰花饭店的后门就在碾子河边,我看到河水边有人洗菜有人洗衣服,现在能看到一河清水真的不容易。记得小时候热天在火石冲小溪里摸鱼捉蟹,从小溪一直摸到碾子河,摸到碾子河的石船边,就在兰花饭店后面的对岸,石船边有很多露出水面的石头,很多乌龟和甲鱼趴在石头上晒壳。到现在我还不明白,那时候粮食不够吃,个个饿得头昏眼花,为什么就没有人捉鳝鱼捉乌龟捉脚鱼吃呢?

农家饭菜里的香菇木耳,野菜腌菜更是常见之物。由于食材的不同和农家的特有做法,我们吃到嘴里就是另外稀罕的味道。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其实说的只是九牛一毛。岂只是农家美食,只仅仅拿山里春天的野果就数不完。大前天骑行的路边,我也看到了不少的野果子,“四月籽”、“五月籽”、“狗苞”、“麦苞”、野草莓、构叶籽、桑葚还有樱桃。有的熟了,有的正在开花。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是的,寻找舌尖上的美味永远是我们户外骑行爱好者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味蕾已经迟钝了的现代人来说,农家饭菜的香肠腊肉是不是真的好吃?色香味是不是到家了?绿色食品纯不纯正?其实很难评说这里面包含的感觉,都是因为那些味道里所含了“亲情”两字,这里面有太多“故乡”的因素,这是任何金钱都无法买到的,也是街上诱人的味道所无法相比的。

农家的味道除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就是农家饱含深情厚意的味道。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骑行:三里岗尚店,去寻找舌尖上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