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有容人之量,不計前嫌的重用他

傳說齊桓公從莒國返回齊國當了國君以後,就任命鮑叔牙為太宰。

齊桓公發兵攻打魯國的時候,心中一直惦記著管仲對他的一箭之仇,他想要殺掉管仲,出了自己胸中的一口惡氣,但是鮑叔牙作為輔佐齊桓公的主要臣子,雖然明明知道齊桓公對管仲有惱恨之心,卻仍然不避嫌疑,冒著殺頭的危險,竭力推薦管仲。

齊桓公有容人之量,不計前嫌的重用他

齊桓公

鮑叔牙對齊桓公說道:“臣下只是君主的一個平凡的臣子,我的才幹比起管仲的才能來,相差甚遠,有“五不如”:

寬惠安民,我不如他;治國不失其根本,我不如他;能以忠信贏得百姓,我不如他;制定禮儀推行四方,我不如他;擔任主帥指揮戰鬥,使士卒能勇氣倍增,我不如他。

君主您如果僅僅要治理好齊國,我還勉強可以勝任輔佐大任,如果您想要在諸侯國中稱霸,那麼就非管仲不可了。您如果能重用管仲,他一定能使齊國成就千古霸業。”

齊桓公有容人之量,不計前嫌的重用他

管鮑之交

齊桓公對鮑叔牙說:“可是那管仲曾經射中我的衣帶鉤,讓我差一點送了命。”他聽了齊桓公的話,趕緊答道:“管仲那是為了自己主人的利益才幹的,您如果能夠赦免他,並且讓他輔佐您,他同樣也會那樣效忠於您的。”

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一番話以後,思索良久,權衡利弊,比較得失,最終決定摒棄私仇,不計前嫌,接受鮑叔牙的舉薦,對鮑叔牙說:“你明天將他帶來見我吧!”鮑叔牙笑了笑,說道:“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須恭恭敬敬以禮相待,怎麼能隨隨便便招來呢?”

齊桓公有容人之量,不計前嫌的重用他

管鮑之交

齊桓公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並且邀請管仲坐在他的車輦之上,一起進了城。在回程的途中,齊桓公就詢問管仲治國的方略,他說得一清二楚,兩人越談越投機,甚至有相見恨晚之感。緊接著齊桓公就任命管仲為相,地位甚至在鮑叔牙之上。

雖然如此,但齊桓公對於管仲也並不是一開始就言聽計從的。當齊桓公得知魯國加緊練兵操戈,想要攻打齊國的時候,於是便想先發制人的進攻魯國,管仲勸阻齊桓公到道:“國家現在還沒有安定,不能發兵攻打魯國。”齊桓公不聽勸阻,結果被魯國的曹劌在長勺打得大敗而歸。

齊桓公有容人之量,不計前嫌的重用他

管仲拜相

​此時的齊桓公更加地憤恨魯國,又派人到宋國去借兵,宋閔公派了南宮萬長率領宋國軍隊前來援助齊國攻打魯國。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戰鬥齊軍再次大敗,南宮還做了魯國的俘虜,軍事上的一連串失利,使得齊桓公認識到管仲頗有先見之明,自此以後加強了對管仲的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