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扣準產業“拔窮根”

永定:扣準產業“拔窮根”

□ 劉永良 蘇冠生 謝芬芬

“到目前,永定區累計脫貧4901戶16322人,脫貧率達99.9%。”4月28日,永定區扶貧辦負責人告訴筆者,永定區近幾年通過牢牢抓準產業項目,將其貫穿到基本保障、質量提升和成果鞏固的扶貧全過程,幫助貧困戶獲得“造血”功能。

扶到點上,實現基本保障

近日,走進永定湖雷鎮嘉華生態農業園,大棚下大片臺灣紅心芭樂開始結果。湖雷鎮象基村貧困戶曾德平正忙著除草。日頭挺辣,他卻說“太陽越大,效益越好”。

原來,農業園的大棚過道上方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我們採取‘棚上發電、棚下種果’發展模式。貧困戶通過參與政府扶貧小額貼息,貸款5萬元入股光伏發電項目。一年至少可分紅6000元,目前已帶動948戶貧困戶脫貧。”該農業園負責人張育海介紹。

曾德平一家因病致貧,一度脫貧無門。他笑著說:“現在,除了每年光伏項目的固定分紅,我還在家門口打工賺錢。去年總收入有3萬元,一家五口吃穿不愁。”

“我們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分析後發現,全區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佔大頭,喪失勞動能力的也不少,急需資產性收入。”永定區扶貧辦常務副主任張志文說,產業扶貧要突出兜底保障。門檻低、可複製、易操作的扶貧項目成為首選。2016年開始,永定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在政策上給予激勵,採取自願原則,引導貧困戶參股加入。

投資的錢從哪裡來?“我們引導貧困戶使用政府扶貧補助金入股,或申請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入股,7年內就可收回投資本金。”張志文說,目前全區54個貧困村全部建成光伏扶貧電站,本村貧困戶就近入股。

永定還利用學校、農業園設施建立光伏電站,讓非貧困村的貧困戶也有了投資場所,確保脫貧奔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一幫到底,提升扶貧質量

熊茂雲曾是湖雷鎮上北村的貧困戶,脫貧之路走得坎坷:養豬豬價不穩,勉強夠餬口;嘗試種柿子,效益不理想……多年碰壁不斷,讓他一度有些灰心。“歸根到底,還是找不準路和不懂技術。”熊茂雲總結失敗的教訓說。

如今,熊茂雲終於找到致富的“金鑰匙”。永定在實施激勵產業扶貧項目時,聚焦當地特色農產品,重點發揮示範基地的帶動作用。2016年,在當地萬家兔業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熊茂雲走上肉兔標準化養殖之路。

“我們為貧困戶提供良種種兔、標準籠具、安全飼料等,並傳授養殖技術,飼養30天達到商品兔標準後統一保價收購。”萬家兔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創業致富帶頭人張曲萍說,為了讓貧困戶聽懂養殖技術,永定區引導合作社做好“1+11”產業扶貧培訓。“1”就是有意願、有能力養兔的貧困戶在基地集中學習1個月;“11”就是用11個月的時間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跟蹤、幫扶和指導。

去年,因為有專業設備,又掌握了關鍵技術,熊茂雲的兔捨出欄5000多隻兔子,收入有10多萬元。到目前,該養兔項目已帶動201戶貧困戶脫貧。

一幫到底的特色產業扶貧提升了脫貧質量。如今,永定每個鄉鎮均有3個以上激勵性扶貧項目,累計有3070戶貧困戶通過激勵性項目脫貧,佔全區貧困人口的七成。

扶到根上,鞏固減貧成果

“王書記幫我們把大米賣到上海去啦!去年光種稻這一項我就收入1.2萬元。”在岐嶺鄉湖河村,貧困戶李華生高興地說。

湖河村是貧困村。“駐村後我發現,湖河村生態好,農產品優質。但因為品種、銷路等原因,過去都沒有賣上好價錢。”湖河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勇說。去年,湖河村出臺一系列的補助措施,引導貧困戶統一種植優質單季稻。此外,依託當地專業加工企業,通過統一的加工、分選、包裝,提升品牌價值,把大米銷售到上海、福州等城市。與此同時,湖河村利用幫扶捆綁資金建設農業產業園,種植葡萄和百香果;向上爭取65萬元鄉村旅遊補助資金,建設瓜果長廊、停車場、遊步道、釣魚臺、農家樂等設施,發展鄉村旅遊。2018年,村裡貧困戶11戶42人全部脫貧。

眼瞅著村容村貌發生大變化,王勇還是有心事。他說:“駐村幹部總有一天會走,所以村兩委要儘快成長起來。”為此,王勇推動湖河村黨支部與派駐單位華能霞浦核電公司綜合計劃黨支部結對共建。“從手把手指導到逐漸放手,要讓村兩委幹部學會自己跑項目跑市場,真正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主心骨作用。”王勇說。

村集體發力,湖河村好事連連——去年12月,光伏發電二期項目建成投產;今年5月,鄉村旅遊項目準備迎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