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易地搬遷黨旗紅

近年來,江口縣緊扣省委“一構架三清單”工作要求,以“四個聚焦”為載體,在全縣7個易地扶貧安置點全部建立黨組織和群團組織,並在人員、經費、陣地、制度等方面加強保障,確保安置點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和服務群眾的功能。

聚焦組織建設,夯實戰鬥堡壘。健全組織體系。在竅灣等7個安置點成立黨支部,隸屬所在鄉鎮(街道)黨(工)委,支部書記由聯繫安置點的鄉鎮(街道)班子成員兼任,副書記由安置點所在村(社區)黨支部委員兼任,支部委員由安置點選舉產生。在縣城最大的安置點成立了梵瑞社區黨委,設黨委書記1名、副書記2名、委員4名,下設4個黨支部。同時,在各安置點建立健全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群團組織,實現了安置點黨的組織和群團組織全覆蓋。建好活動陣地。在各安置點標準化建設黨組織活動陣地12個,同步建設群團組織活動陣地和搬遷群眾活動場所,在全縣最大的安置點梵瑞社區設立黨建、人社、公安、民政、衛計等綜合便民服務大廳1個,為搬遷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健全工作制度。建立“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制度,規範黨組織運行。明確團委、工會、婦女等專幹和樓長職能職責,建立群眾工作服務站值班接待群眾制度。建立經費保障制度,把安置點黨組織班子成員、群團專幹、樓長工資報酬以及黨組織運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管理服務,提升治理水平。推行網格管理。在各安置點建立群眾工作服務站,共配置樓長115名。開展轄區群眾摸底排查工作,全面掌握每戶家庭信息並建立工作臺賬。建立健全“社區居民公約”,加強黨務村務公開,推進安置點民主政治建設。明確安置點所在鄉鎮(街道)主體責任,建立縣級領導幹部聯繫安置點、縣鄉幹部結對幫扶制度,保持搬遷戶搬遷前後幫扶責任人穩定不變。實施聯動管理。積極推行“一核多元”社區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安置點黨組織在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等方面的作用,積極引導城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物業管理公司等多元主體參與安置點治理,積極提供人力、物力、智力支持,形成安置點“多元”治理格局。創新智慧管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互聯網平臺發佈各類惠民政策,收集群眾反映需求、訴求,由社區兩委成員、樓長及時收集搬遷群眾反映的需求、訴求,積極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同時,利用智慧黨建一體化平臺,規範搬遷黨員組織生活,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引導搬遷黨員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聚焦群眾需求,強化民生保障。搭建“便民平臺”。在各安置點建設幼兒園、衛生室、公交站、農貿市場、生活超市、老年人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共場所18個,最大限度滿足搬遷群眾就學、就醫、購物等需求,落實搬遷群眾城鎮低保和醫保政策,推進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搭建服務平臺。建立在職黨員到安置點服務制度,在職黨員每月到就近安置點開展幫扶活動不少於1次,納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內容。以黨建帶團建,利用“國際志願者日”組織全縣各行各業志願服務隊到梵瑞社區開展義診、義務清掃等志願服務,並形成長效機制。搭建關愛平臺。建立特殊群體關愛機制,對各安置點的特困家庭、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群體逐一登記造冊,整合部門、社區、學校等優質資源,規範建設特殊群體關愛服務中心,開設4:30課堂、圖書室、心理疏導室、親情聊天室等場所,為特殊群體提供交流、學習、關愛等平臺。同時,積極為特殊群體提供日常生活用品代購、水電費繳納代辦等服務。

聚焦就業創業,促進群眾增收。就業拉動增收。對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由縣人社局牽頭,根據市場需求組織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專題開展工藝品製作、汽車維修、電商、月嫂等技能培訓,讓每個勞動力都能熟練掌握一門勞動技能,提升就業能力。目前,共開展就業培訓30次,培訓搬遷群眾3800餘人次,解決就業人數3338人,確保了戶均一人就業。創業驅動增收。加大金融扶貧力度,鼓勵和扶持思想素質好、創業能力強的黨員帶頭創業致富。大力引導搬遷群眾通過“特惠貸”和“精扶貸”等方式入股參與停車場管理、門面經營等,進一步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幫扶推動增收。建立規模企業就業幫扶機制,動員全縣規模以上企業提供100個就業扶持崗位。建立公益性崗位就業兜底機制,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推薦300餘名符合條件的搬遷群眾到城市環衛、社區保安保潔、停車場看管等公益性崗位就業,切實增加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