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藝術創作有多重要

讀者對藝術創作有多重要

藝術接受是指一種藝術作品為對象,以欣賞者為審美主體,力求把握藝術深層意蘊的積極能動的閱讀和再創造活動,是欣賞者在特定審美經驗基礎上對藝術作品價值,屬性和信息的主動的選擇,接納或拋棄。

首先藝術家的作品必須通過鑑賞主體的審美再創造活動,才真正的意義,這也為經典作品不斷解讀提供理論基礎。伽達默爾認為,藝術作品不是擺在那兒的東西,它存在於意義的顯現和理解活動之中,至此,作品顯現的意義並不是作者的意圖,而是讀者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義。一把斧頭只有在劈東西,它才作為斧頭存在,否則它只是一個擺設我們完全可以用它壓點東西,它彷彿是一塊石頭,同一樣,一部作品,只有在審美閱讀的理解中它才作為藝術作品而存在,否則也只是擺在那裡一物。

其次,接受者並非被動,而是以主動的方式積極參與再創作。過去,人們將文學作品的存在看做先於讀者接受的已然客體,它只是與創作者有關,作者只是作品存在的根源,讀者只是被動接受一件存在那裡存在那裡的東西,他與作品無關。接受美學家姚斯明確反對這種觀點,姚斯認為讀者實質上參與作品存在,甚至決定作品的存在,離開讀者的閱讀,桌上的《哈姆雷特》和檯燈又有什麼區別呢?離開讀者創造性閱讀,今天的《哈姆雷特》和一千多年前的《哈姆雷特》又有什麼兩樣,文學作品從根本上為接受者而創作的。

最後,藝術鑑賞同創作一樣,是人類主體在審美中的自我實現,只不過是一個“編碼”,另一個是“解碼”而已。讀者是“解碼者”,作者是“編碼者”,讀者對藝術作品的審美鑑賞就是一個“解碼”的過程。接受美學家伊塞爾認為藝術作品由文本和讀者兩級構成,因為讀者的閱讀實現了文本到作品轉化,文本本身是一個召喚結構,是一個召喚讀者的閱讀機制,裡面有一些未確定的定點和空白需要讀者去填補,英伽登也認為句子結 構的有限性使它的意的關聯物物只是一種圖式化的東西,要使這些不連貫的圖式化東西成為一個完備的整體,就需要讀者想象性加工。伊塞爾認為文本不斷喚起讀者既有視域的閱讀期待,但喚起它就是為了打破它,使讀者獲得一個新的視域,這就是一個讀者對於作者創作的 “解碼”過程。

筆者認為,藝術接受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一個藝術傳達的過程,作者將腦海中的藝術意象物化出來,就是為了給讀者欣賞,否則藝術作品創作出來沒什麼意義,它也是一個藝術消費的過程,藝術接受的過程也就是一種藝術消費過程,藝術作品進入文化市場,將藝術作品轉化為廣大觀眾的消費對象,被消費者購買並欣賞。這樣藝術活動過程才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