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雞司令”李廷銀

(通訊員 陳佔偉)

他在養雞這條道路上打拼了30多年,現如今,他的"香餑餑"養雞場已發展為全縣規模最大的肉雞養殖廠,由此,他也成為村裡村外家喻戶曉的"養雞達人"。近日,記者前往高臺縣巷道鎮三橋村尋訪了這位養雞專業戶李廷銀。

在進入養殖場前,經過嚴格的消毒之後,我們跟隨李廷銀進入場區。走進一間雞舍看到,雞舍裡面分成三列,每一列都有寬敞的過道,在雞房的頂部有透氣的通道,每一列的末端都安裝有大風扇,以便夏天為雞房降溫。接著,一臺自動化的設備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是自動餵食機……現在養雞方便多了,可以自動通風、自動上水上料、自動清理糞便。"李廷銀邊介紹邊操作設備。

養雞專業戶 李廷銀:“傳統養雞不僅耗時耗力,成本也大,自從加裝了這個自動化的設備之後,原先需要五六個人乾的活,現在一個人就能完成。”

高台:“鸡司令”李廷银

談及養雞路上的經歷,現年61歲的李廷銀深有感觸。“在這之前做過好多行業都失敗了,1987年開始孵化雞仔,積累了一點資金後,到2000年開始嘗試養雞,從最初的1000只雞起步,發展到現在佔地7畝、3個自動化雞房、每年雞存欄量達到五六萬只的規模。”

養雞專業戶 李廷銀:“這個叫青腳麻雞,也叫胭脂雞,是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雞品種,小雞苗進價6塊5一隻,雞肉市場價一公斤賣到20元,一隻雞出售價買到七八十塊錢。”

經過不懈的努力,李廷銀歷經了由傳統的養殖到自動標準化養殖的過程。近年來,隨著黨的政策越來越好,他還享受到了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等項目資金的支持,2017年2月,他正式註冊了高臺縣雲熙養殖專業合作社。

養雞專業戶 李廷銀:“這個雞場總投資250多萬,效益還是挺可觀的,一年的收入在30萬元左右。今年3月10號進了1萬多隻雞苗,品種有青腳麻雞、白羽肉雞、良鳳雞、烏雞等,預計6月中下旬就可以上市銷售,一年能養殖五到六批。”

“觀、聽、看——觀察雞糞顏色變化,聽雞嗓子有沒有異樣,看雞冠有無發紫,羽毛有無松亂……”說起養雞的技術訣竅,李廷銀頭頭是道。養雞是個很費心的活,這麼多年下來,他養的雞之所以沒有出過問題,得益於他多年的不斷總結和摸索實踐,“雛雞要選好,配方要合理,飼養要精心,防疫要超前……”現在李廷銀已掌握了一套比較成功的養雞經驗。

三十多年的養雞生活,讓李廷銀的雙手結了厚厚的老繭,一年到頭吃住都在雞舍旁邊,其中的辛酸自然不必多說。在他看來,再忙再累也是值得的,因為只有付出了,日子才會越過越好。依靠著科技養雞,李廷銀實現了自己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夢想。談到養殖發展前景,他信心滿滿。

養雞專業戶 李廷銀:“我還將繼續努力,學習更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把養雞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把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紅火火,讓周邊的村民也通過養殖走上致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