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第一次,将康巴藏族的面孔和藏族古老的生活方式以蜡像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里便是理塘康巴人博物馆。

当在草原上收录的理塘牧歌悠然响起,那些熟悉的场景和已被忘却的装束,唤起了前来参观的老人们对父辈们的回忆,老人们默默地流下了泪水。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这小小的博物馆,位于康巴核心的四川甘孜州理塘县,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屋之内。距离仓央嘉措转世的神圣仁康古屋,只有数米之隔,这里的一砖一石,都浸润在数百年康巴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之中。对于理塘人而言,这里承载着特殊的记忆和祖先的光荣。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特意请来了居住在国内外的设计师,聘请当地老人,学者作为造型顾问,按照康巴人的面孔特征定制了21尊蜡像,发动理塘本地的年轻人四处收集羊皮袄,氆氇,金花帽,等等旧时的服饰及生活用品,力图还原康巴先人的形象和生活场景。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藏医

2018年底,藏医中的“藏医药裕法”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足以证明藏医学在世界舞台上具有重要地位。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羊毛编织

质感十足的氆氇藏袍和四季适用的羊毛被,是理塘独具特色的羊毛制品。白天束带为衣晚上解带为被的羊毛氆氇藏袍,卷铺容易、携带方便的羊毛被,是理塘草原生活的标配。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挤奶

牦牛是世代藏族人生死与共的灵物。藏族人认为牦牛奶是从小牛嘴中“抢得”的食物,因此视牛奶为珍贵的食物,很少浪费。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地最具代表性饮品。将牦牛奶倒入木质酥油茶桶中,上下抽打,直至脂肪与水分离,将脂肪取出,即得到酥油。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茶马古道

理塘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的贸易重镇。茶马古道离开雅江后,一路途经高山大川,在刺骨的寒风中,延续着汉藏间的贸易路线。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商人打秤

理塘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商贸之城,在这条艰险的道路之上,交易的往往是珍稀昂贵的物资,例如虫草、麝香、药材、丝绸和金银等。秤盘由此成为商人身边必不可缺的器材和标志。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弦子

弦子,又称“叶”,为藏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东部的横断山脉,可以说几乎是专属于康巴藏族的乐器。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黑帐篷编织

黑帐篷凝聚着游 牧文化的智慧与牧人手工艺传承的精髓。牦牛毛与牦牛绒的结合使雨天的黑帐篷能自然的收缩。一顶能容纳一家人起居的三十平米左右的黑帐篷,常常要经过数月的缝制才能完工。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康巴商人袖内交易

康巴商人著名的交易方式是两人将手伸入袖筒,按照约定俗成的方法出价和还价,如:伸出食指为1,伸出食指和中指为2 ;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为3;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为4等。云淡风轻之间,数额巨大的交易已经完成。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婚俗

结婚是理塘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经过双方多次沟通后,请喇嘛确定吉日。结婚当天,新郎家来到新娘家迎亲,迎亲的汉子们腰配藏刀,佩戴“嘎乌”等名贵装饰。通过洒吉祥水、念吉祥辞等仪式后才进门,新娘则换上服装,带着黄金“郭洽”等首饰。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藏式厨房

藏式厨房不仅是一间厨房,围绕灶台提供的热量,饮食、待客、睡眠,重要日常起居都在这里。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卧室

夜间寒冷,理塘人往往在距离灶台或者火塘不远处席地而卧,以酥油灯、柏树枝、松香来照明,长辈总会讲智美更登、格萨尔王及唐东杰布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漫漫长夜充满着家庭的温馨。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主人房

主人房通常位于建筑阳面最大的窗下,阳光充足温暖。这里复原了男主人在藏纸张上写书法的场景,陈设着笔盒、竹笔、墨盒等藏式文具。藏文书法是藏族艺术的重要部分,分为乌金体,乌梅体,长足体等。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智慧的传递

这是一次寻找旧时记忆的过程。

理塘旅投公司的土登老师和丁真尼玛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在下乡收集各种民俗旧物,大到藏箱家具,小到一只竹笔,都精挑细选。他们和理塘百姓一起承担了诸多场景的重建。

我们请来了三位的藏族裁缝洛绒曲批,昂哇达洼,泽仁公布三位老师,用传统的藏式缝纫修补了老藏装和羊皮袄上的破洞,并给蜡像穿上藏装藏靴,系上腰带,从发型到首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推敲。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尊重民族传统

更善用时代的语言

发掘土地智慧

借助世界力量

设计师、摄影师、蜡像制作者、文字翻译者,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了这个小小的蜡像博物馆努力。

理塘旅投公司的年轻人,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吃尽了苦头。他们尝试还原旧时的生活场景,亲自为蜡像编织发辫。为了还原理塘风格的土灶,他们去乡间挖土背土,虚心跟长辈们学习制作土灶的过程。光是土灶就前后拆了三次,在阿布老师的帮助下,才最终呈现出来。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土登老师为了还原藏家院落的原貌,用牛粪搭建了狗窝。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仁康扎西喇嘛、书法家昂旺曲批, 阿克提白等多位老师学者,亲临现场为我们指出错误。

州、县等各级领导从始至终,都高度关注。甘孜州州长肖有才、县委书记格勒多吉、理塘县政府各主要负责人、宣传部和旅游局的领导都曾造访,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

他们富有远见和包容的指导,是这个小博物馆能出现的根本原因。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来看博物馆的百姓和来宾,更是络绎不绝

对于游客,这里展示了他们对康巴人好奇的种种

对于老者,一碗一碟,都是当年的记忆,也是教育晚辈的小教室

正如玛吉阿米藏餐的邱总说,这个小小的博物馆,让他找到了童年的回忆。

对于年轻人,这是默念和找回祖先回忆的所在

一栋藏房,凝结着理塘康巴人的生活史

这栋长明的,开到晚上的博物馆,成为千户藏寨中一个小小的新景点。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一个小小的博物馆不能承载的更多,

但我们尽力借由这个平台,

追寻祖先们被遗忘的样子,

希望借由博物馆的形式,

缅怀先人曾经的生活方式,

将这些属于藏族祖先的智慧,

传递给子孙后代。

让我们怀有旧的记忆与新的希望。

世界上第一个藏族蜡像馆,坐落天空之城理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