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爭朝夕,凝心聚力鍛造湘雅醫院學科建設的“金骨頭”

記者:劉少龍


只爭朝夕,凝心聚力鍛造湘雅醫院學科建設的“金骨頭”

學科建設,功在醫院,利在百姓。近年來,復旦版、醫科院版上的學科競爭風起雲湧百舸爭流,學科建設恰似逆水行舟,需具備更大勇氣和更強實力。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順應大學“雙一流”建設之宏偉藍圖,順應百姓對美好健康生活的強烈願望,研短板,補不足,細謀劃,尋突破,從國內外頂尖同行和自身發展歷史中汲取智慧,從不斷壯大的人才隊伍中發掘力量,攻堅克難精心籌劃大骨科未來之大格局。

對此,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教授指出,要將大骨科建設成為醫院領軍學科中的典範,在醫院裡作出表率,引領帶動所有學科共同加入“雙一流”建設行列,做出應有的貢獻。

近日,湘雅醫院骨科主任胡懿郃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骨科人才濟濟,亞專科發展蔚為大觀,我們將團結所有的力量,將我們的學科打造成國內一流,通過2到10年的奮鬥,不論學科聲譽和科技實力均要進入全國前五。

披荊斬棘,鉚定一流目標不放鬆

立足歷史、剖析現在,拼向未來。1952年,骨科建立,是我國首批成立的西醫骨科之一,一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成為設置齊全、梯隊完整、實力雄厚的學科團隊。實力在,重任隨之而來。2019年4月3日,在湘雅醫院召開2019年醫療工作會議上,骨科等4個學科將作為省域主體,牽頭申報國家醫學中心或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國已有166家醫院加入湘雅骨科聯盟,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把骨科醫生聯繫起來,讓名醫下到基層。

技術水平決定了臨床學科的強大與否。骨科年完成各種複雜高難度手術達5000餘臺次,多種特色手術的例數和療效等指標均位居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不久前,胡懿郃教授團隊創新運用“3D打印+仿生”技術定製鉭金屬多孔支架,支撐起壞死的股骨頭,保住了患者的髖關節。這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例,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憑藉雄厚的技術實力,骨科多管齊下俯下身段做科研,在取長補短中收穫偏多,高質量科研論文呈現“井噴”狀態,且大多發表在國際一流雜誌,雷光華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發表在國際四大醫學雜誌之一《JAMA》上,該研究被譽為“動搖國際骨關節炎治療指南”。除此之外,還出現了多篇影響因子值大於10分的論文。

翻越一座座山峰,跋涉一個個險灘,骨科收穫各級獎項20餘項,包含有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中南大學醫療新技術成果獎等。獲批國家專利40餘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5項。在2017年醫科院專科聲譽排行榜上,骨科排名全國第八位,是除開北京和上海兩地醫院之外的全國第一位。

“骨科要實現跨越大發展,做醫院領軍學科的典範,就要清醒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為此,我們就相應採取措施強優補缺,才能有的放矢去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胡懿郃教授介紹道。

人才涅槃,10年內重點支持1名專家申報院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科建設的“器”是人才,是功能完備層次分明的優質人才梯隊。學科最大的名片是頂尖人才,人才的高度決定了學科的高度。匹配人才高度有兩大部分,一是本身的學術資歷,另外就是學術界的任職。根據骨科領軍科室建設方案,2年內,要新增中華醫學會專科分會副主委2人,新增中國醫師協會專科分會副會長1人;10年內,重點支持1名專家申報院士。

胡懿郃教授說:“目標已定,不是喊口號就可以實現的。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目標的設定均基於骨科的實際情況。目標有高度和難度,但只要湘雅骨科人團結一心,是一定能實現的。”

據介紹,在人才建設方面,骨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首先打造湘雅骨科品牌,而享譽國內外的領軍人才本身就是品牌。雷光華教授、胡建中教授、胡懿郃教授、唐舉玉教授、張宏其教授、謝輝教授……這些大骨科的領軍人才,都是湘雅的名片和脊樑。作為金子塔尖的領軍人才擔子更重,承擔了衝刺院士的責任。10年內,整合骨科資源,將重點支持1名骨科領軍人才申報院士。

其次將加大投入,培養和引進新增1-2名長江人才、2-3名四青人才。將骨科現有省部級平臺資源整合,全力培養,有望在2-5年內獲批成為傑青或長江人才。5年內可再引進一名傑青、長江人才,促使骨科形成新的穩定研究發展方向。

另外,人才培養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方略。請進來,湘雅骨科高峰論壇,國內權威骨科大咖都會受邀到湘雅講課和交流,論壇已舉辦第六屆,頗具湘雅特色;走出去,骨科亞專科齊備,14名專家都是各自國家級學術組織的全國委員,他們走向全國平臺展骨科“筋骨”,聚集骨科國內外影響力。

同時要挖掘年輕的力量,骨科的未來在年輕的才俊們。骨科醫生96%都是博士,具備良好的優質人才基礎,年輕的博士們分佈在不同亞專科,在骨科不同領域發力。可通過現有平臺和頂尖團隊的幫助,快速形成成果,申報四青人才,形成完備的人才梯隊。

協同作戰,凝聚團隊搭建平臺衝刺國家級大獎

時間之河奔騰向前,湘雅骨科人劈波斬浪、協同作戰,他們細分專科、創建平臺、爭取項目、原創論文、推廣技術,他們懷揣“湘雅夢”緊盯國家大獎。要說骨科有遺憾,就是目前骨科還缺少國家級大獎。這是他們努力的方向,併為此做出不懈努力。

骨科目前具有多個國際前沿的研究團隊,每一個團隊基本上都搭建有優質平臺。優質平臺聚攏優質人才,爭取科研項目就變得更加有力。在5-10年內,骨科視發展情況重點支持申請1-2項單項1000萬(橫向5000萬)的國家重大/重點項目,單項100萬(橫向500萬)的國家重大/重點項目2-3項。在10年內,在原有的基礎上要形成1-2個國家級平臺,2-4個省部級平臺。

大平臺支撐和大項目引領,骨科人奮勇拼搏,臨床和科研聚焦大成績。骨科每一個團隊在骨科眾多的疾病方向都有自己臨床“絕技”,有多項醫療新技術位於國際/國內領先。唐舉玉教授團隊穿支皮瓣領域的臨床技術具備國際影響力,2年內,這項技術要成為國際領先技術。同樣在2年內,胡懿郃教授團隊數字骨科領域技術要成為國內領先技術。在5-10年內,骨科要形成新增國際領先技術2-3項;新增國內領先技術5-10項。

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論文發表,這是學科地位顯赫的標誌。雷光華教授團隊和謝輝教授團隊等高水平論文扎堆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湘雅人臨床強、科研弱的局面。謝輝教授認為,學科交叉融合,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新的生長點。他團隊的博士後中,就有1/3是材料、化學等非醫學背景。

獎項是檢驗學科建設的試金石。骨科厚積薄發,多個疾病領域向國家級大獎發起衝刺。胡建中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脊柱、脊髓與關節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獲湖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一次,湖南省醫學科技一等獎1次,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三等獎1次,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次、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管理科研課題項目進步獎1次。

張宏其教授團隊首創的“單純經後路一期術式治療脊柱結核的關鍵技術”,已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具有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潛力。

唐舉玉教授團隊在四肢顯微重建領域開展的穿支皮瓣移植術式種類、完成的病例數、移植成功率均居世界領先水平,獲得省級獎項眾多。可進一步在2年內申報國家級/省部級成果獎。

王錫陽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脊柱結核的發病機理與防治及仿骨生物材料研究。將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緊密結合,已經建立了一支學科交叉、優勢互補、方向穩定、特色鮮明的創新學術團隊。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等各種獎勵25項。

謝輝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代謝性骨病研究。2015年至今,發表SCI論文9篇(其中>5分7篇、>7分5篇、>10分2篇),主持中組部千人計劃青年項目1項、國自優青1項、國自面上與青年項目7項、省部級課題7項。

5-10年內,雷光華教授團隊在髕股關節置換領域,胡懿郃教授團隊在關節外科領域,朱勇教授團隊在髖臼骨折治療領域,張宏其教授團隊在脊柱結核治療領域及先天性脊柱畸形矯正領域,何洪波教授團隊在惡性骨腫瘤保肢領域都有衝刺國家級大獎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