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究竟:微信B端運營的“三有”策略

微信究竟是怎麼去做B端運營的?都用了哪些技巧?我們能不能實現複用?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微信又開公開課了,這次是線上課。微信的公開課,對於業內而言,已經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必讀必學。

想到這裡,我想帶著大家一窺究竟:微信究竟是怎麼去做B端運營的?都用了哪些技巧?我們能不能實現複用?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一、建設“有用”平臺 — 活躍社區,高質內容

我們先回憶一下:通常意義上的官網平臺長什麼樣?

官網平臺作為連接用戶的橋樑,主流的思路是:產品要有一個高大上的官網,通常包含產品說明與教程、線上售賣、客戶服務、歷史沿革、團隊/公司介紹等幾大模塊,配上滾動的高大上banner,給人以高級感。

但在金裝的門面背後,是市面上有超過70%的官網長期處於無人維護、缺少索引,除了看介紹沒有別的用處等問題,這樣反而拉低了客戶觀感。與“有用”形成了巨大的鴻溝。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這就是小程序“官網”的主頁面。很多開發者都是在這個頁面上學習小程序的知識和流程,簡潔、直接、高效。涵蓋小程序的方方面面,能讓開發者參照步驟學習。

這僅僅是有用的一個方面,而另一個方面,則是社區的活躍和內容產出。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上面分別是微信端和PC端的微信開放社區。就不為大家一一分析都有什麼模塊和每個模塊都代表什麼了,但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大特性:

特性一:不做單純的輸出,而是與用戶交流。

許多平臺,只負責發內容,完全不與用戶交流,前段時間甚囂塵上的那篇《建議企業別做兩微一端》其實也反映了這種問題。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社區問答、還是問題反饋,都表現出微信與用戶交流的開放心態。

特型二:社區發掘核心用戶,沉澱優質內容。

對於B端的運營而言,核心用戶的意義不像C端是能夠帶動其它用戶。

雖然B端也有一點,但是核心是“分憂”,分的是沒有人力回答那麼多問題,分的是沒有時間不斷的宣貫產品,分的是沒有精力不斷的打造案例的憂。

通過“精選文章”“突出貢獻者”等等方式,引導用戶源源不斷產出內容、回答問題。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得出“有用”的定義:能夠幫助用戶解決實際問題,並能夠通過多種手段持續引導用戶成長官網平臺,稱之為有用。

如果硬要有一個反例來對比的話,推薦大家可以去看某十二家手機廠商聯盟打造的合作產品的官網。

二、輸出“有效”案例 — 緊隨戰略,打透玩法

在案例的打造上,幾乎每個B端產品都能有一番說道。不過我們今天來看看,微信是怎麼去輸出案例的。

為什麼說他們的案例就“有效”?

研究案例最好的地方還是微信公開課,於是我翻了下微信過去的案例集錦,發現了一些規律。

先通過一組圖為大家展示這些案例:第一季+第二季,時間2014年,主題O2O。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第三季:時間2015年上半年,主題城市服務。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第四季:時間2015年下半年,微信鏈接一切。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第五季:時間2016年,微信的矩陣協同體系。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第六季:時間2017年,小程序。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從這六季的案例打造,我們可以發現兩個規律:

  • 第一:微信每一次的案例打造,都緊緊貼合當年熱點和風向,通過與B端合作,打造爆款,強化影響力,讓微信逐漸從一個僅有公眾號生態的單一環境中走了出來。
  • 第二:每一季的案例打造,都無比聚焦,全方位的打透行業、場景的玩法。

截圖中只展示了一小部分,但我們也能看到,微信每一季的案例,都涵蓋多個角度、多種場景,包含上中下各層級。比如一個“掃碼支付+會員”的體系,就通過了六七個案例來講透。

通過上面的兩個規律,微信既能夠講透每一個功能,讓客戶們都認可並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幫助長尾的中小客戶們提升思路,獲得成長,真正實現了有效。

分享一段他們打磨案例的故事:

“在微信支付走向實體商業的過程中,“蹲”成為一個標準動作。

過去一年,微信支付團隊在商場幫商戶拆收銀臺、在超市研究動線、在麵包店研究麵包的特點、在工廠打磨設備——做了許多看起來“不務正業”的事。

要深入到場景裡去,這也是微信支付與騰訊此前做互聯網產品方案最大的區別。

這個“蹲”不僅僅是產品經理、產品策劃、運營、設計,甚至研發人員也要去“蹲”,作為一個用戶,只有真正到了那個場景裡,才會感受到裡面存在哪些不痛快、不爽的地方,“有時候一蹲就要蹲一天,才能看到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人群會碰到什麼問題”。

對比之下,很多B端產品的案例,往往大而雜,僅僅只是簡單的客戶數據羅列和拼湊。

舉個例子,某家的大數據產品,上來就標榜自己十大特色功能,為了匹配這一特性,對外輸出案例時,產品和運營絞盡腦汁的挖掘這十大功能分別都有什麼代表性案例。

倒不是說不能這麼做,但是每個功能點在這樣的思維下,僅能分到1~2個案例。無法講深,也無法涵蓋各個角度。

最終導致無法有效刺激到客戶慾望,也無法引導已經購買的用戶獲得提升,用戶無法成長,收益無法明朗,他們的產品至今仍處在泥潭中苦苦掙扎。

我們能得出“有效”的定義:案例不僅僅只是一個展示作用,而是能夠深入的幫助客戶理解透產品的內核,也能夠幫助客戶實現能力的提升和收益的增長,謂之有效。

三、提供“有錢”服務 — 匹配插件,鏈接服務

我們把眼光放回到微信開放平臺,微信在今年3月底的時候,正式把原有的插件tab+服務商tab整合在了一起,統稱為“服務平臺”。這其實代表著一種態度,一種更開放的態度。

做過平臺的都知道,當平臺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湧現出一大批第三方服務體系,他們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做插件的,一類是做服務商的。

這兩者的區別在於,插件往往只提供一個或多個功能,意在幫助B端從某個環節或流程上提升效率,拓展玩法,B端可以選擇自己需求的插件應用到自己的公眾號或小程序裡。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插件

而服務商,則可以分為定製服務和代運營兩類。定製服務的往往是打包售賣一整套解決方案,並會有專人跟進指導,幫助B端獲得收益。

代運營則常見於很多較為初級的B端,他們不僅售賣方案,還會提供人力,全方位接管B端的運營,B端只需要提供產品,他們會對銷售額、轉化率這些負責。當然,代運營魚龍混雜,風險很大。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服務商

介紹完基本信息,就會發現,無論是插件還是服務商,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

核心都是幫助B端客戶更好的入駐平臺,並在平臺生態中獲得更多收益。

從這一點上,服務商和微信的利益訴求達成了高度的一致。

雖然從很多方面來看,第三方的東西,無論是工具、還是服務,都存在著巨大的不可控風險,如盜號、數據監控、財產流失等等。

在過去,平臺往往選擇自研服務,儘可能滿足B端需求,打壓第三方。平臺就算不掙錢,也不讓你們第三方掙錢。

但微信最終選擇了開放的態度去接納第三方,他們深諳力有時窮的道理,通過讓渡利益給第三方,激發了他們的熱情。甚至在剛剛內測小程序的時候,就邀請了服務商參與內測。這家服務商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類比的還有淘寶的千牛賣家服務市場,他們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讓渡利益給第三方,甚至讓插件成為了用戶成長的一部分,平臺做好引導和把控。

所有“有錢”:就是讓第三方也能賺到錢,互惠互利,他們的獲利,能夠大幅度促進平臺的高速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B端生態閉環。

其實總結微信的玩法,我們不難發現,所有的核心都在於如何讓B端能夠更高速、有質量的成長,我們做B端運營,雖然平臺總體指標的提升非常重要,但是仍要記得,只有多數客戶的成長和收益提升,才能真正實現平臺指標的增長,長期價值正在於此。

作者:木山,活力型運營/堅決不喪/努力不加班一起來學習運營方法,升級打怪,現在開始,學習當一個會賺錢的運營。公眾號:運營方法(ID:yunyingfangfa)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