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棚出苗白葉是啥原因?

用戶262434774983


問:水稻大棚出苗白葉是啥原因?

其實這是水稻大棚育苗經常會遇的一個問題,看似病狀簡單但其背後隱藏著許多致水稻白葉的原因。

下面,清江鶴就與題主及各位老師,各位親們一起來分享引起水稻出苗白葉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一,水稻幼苗長期遭遇低溫冷害引起的白苗。

水稻生長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元素,而且不同營養元素間是不能替代的。

才出土的水稻幼苗本身對外界不良環境的防禦抵抗能力就弱,根系在土壤吸取養分的能力並不好,很多的時候是靠幼苗自身的調節來消耗其體內積累的營養。

一旦遭遇外界客觀因素的干擾,幼苗體內生理機能遭到破壞,營養元素失調就會引起水稻幼苗白葉,特別是鋅元素的缺失。



二,大棚|內缺乏光/照引起的水稻幼苗白葉。

水稻從抪種始,有的種植者為了提高棚內的有效溫度,給外棚上蓋上草苫。長時間的草苫覆蓋,會使棚內陰鬱缺乏光照。

水稻幼苗生長除了根系要從土壤中吸取營養以外,還要使葉片進行光合作用,進行營養物質的傳導及代謝。

棚內缺乏光照就會使水稻幼苗葉片光合作用降低,達到臨界點時即出現白化苗。



三,土|壤中缺鋅或鋅不能被水稻幼苗有效吸收導致的水稻白化苗。

首先是土壤缺鋅。鋅雖然1在水稻生長中佔營養元素的比例不高,但不可或缺。缺鋅的水稻幼苗即白葉化。

其次是水稻幼苗感病或者不能從土壤中汲取到鋅營養元素,或不能有效發揮鋅的生理功能,水稻苗出土以後也會出現白化苗。

四,避免水稻幼苗白葉的有效措施:



增加光照。特別是晴天氣溫高的時候,要揭去棚上所有的覆蓋物,讓陽光直接照射在幼苗上,以滿足水稻幼苗生長對光照的需求。

其次是在出現水稻白化苗以後,立即用氨基酸(腐殖酸)葉面肥與活豐鋅兩元復配使用,一道藥即好。但也可以連續用兩至三次,既可矯正稻苗缺素症,又可以大大提高稻苗的抗病抗逆能力。


清江鶴


水稻秧田期發生白苗病,由其是1葉~3葉期為發病過程期。在實際生產中白芽病較為多發病,其主要是苗床溼度大,棚內外溫度過低,苗床覆土過厚,或秧田置床相對較低,在寒地遇土壤化凍返漿期,棚內溫度高,導致苗床上返漿水寖苗所出現證狀。白苗病相對發病率還是較少一些。白苗病發生的原因總總。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原因。



一,生理性白苗病

生理性白苗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天白苗病,這種白苗病從一出葉就是整株白色近距離觀察甚至要白到透明狀態。病況發生群體通常多以零星出現。一但發是很難治癒的,最後枯死。



二,葉綠素合成受阻

這種白苗病,發病症狀表現,從葉片尖部,逐漸失綠,輕度病狀,葉片白或白黃,重症狀近距離觀察發現只有莖基部有微綠,或黃綠。

發病原因:

1.光照不足,生長過快。養分需求不足。引發葉綠素合成受阻。導致秧苗葉片局部發白或白黃。

2.溫度低,溼度大,導致葉綠素分解,冷寖秧田多發生。在施藥治療方面我們可以選擇生長調節劑,蕓薹素內酯,或追施磷酸二氫鉀。及壯秧劑來緩解養分需求。

以上兩種原因多以氣候原因及秧田置床低,澆水量大,長時間覆蓋透氣膜,秧苗直接受光照率低,有一定的必然關係。

那麼如何預防白苗的發生呢?

1.預防低溫,採取多膜覆蓋。

2.儘量不要在低窪的老稻田內置床,選擇高畦置床。

3.適時早揭膜,由其是透氣膜一定不要覆蓋時間過長。

水稻大棚出苗白葉是啥原因?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不妨一起探討交流。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關注謝謝。


神農35


水稻秧苗出現白葉子,葉片一出生就發生白葉,或部分長條形白葉,其中全白的苗,大多數在三葉期枯死,此時如果採取灌水、施肥等措施或天氣轉睛暖,又能恢復生長。對於因低溫冷害引起的白化苗,一是灌水護苗;二是增施速效氮肥,增強苗體抵抗低溫的能力。我之前也有出現過這個問題安上述的方法基本能解決。


湘野良哥


屬於葉枯病,一種真菌病害。這種真菌微生物可能來自育苗基質、有機肥或者水源,可以噴灑生物克菌靈對苗體和育苗土進行消毒處理,一瓶兌159公斤清水,用紗布過濾後裝入噴霧器,均勻噴灑即可。一般在一週時間裡,這種病狀就能消失,痊癒後的稻苗可以繼續正常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