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喬家為何成為晉商代表?

滄青893


有人說,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而要說起這個龐大的晉商群體,也一定繞不開晉商八大家。喬、常、曹、候、渠、亢、範、孔,這八家代表著晉商,也意味著不同的經商選擇。而喬家,則是整個晉商群體特質的最好體現。

“白手起家通天下,誠信為本數喬家”,這是人們對晉商八大家中的喬家的評價。

從衣不遮體的流浪漢,到富甲一方的大商賈,喬家創始人喬貴發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給喬家人立下了“誠信為本”的訓誡。

喬貴發早年四處幫人做工,十多年間漸漸積累起了一些財富,便和拜把子兄弟一起開了一家草料鋪,兼賣豆腐、豆芽、燒餅、切面和零星雜貨。

乾隆二十年(1755),風調雨順,農業大豐收,大豆價格隨之下降。為了來年的豆腐和豆芽製作,喬貴發囤了一批大豆。結果次年乾旱,大豆產量驟降,價格飆升。喬貴發將手上的部分大豆轉手,狠撈了一筆,積累起了其後建立基業的資金。

之後“廣盛公”的牌子掛了起來,不斷髮展。但到了嘉慶年間,一次“買樹梢”生意的失敗,讓喬家家產幾乎蕩然無存。

而“買樹梢”,也算得上是喬貴發創造性的發明。一般經營糧食,商人都是乘著秋季低價收購,待到青黃不接時再高價賣出。但初涉糧食收購行業的喬貴發比不上那些資金雄厚的行業巨頭,只能跟在他們後邊賺些蠅頭小利。

喬貴發想,要是一直這麼做下去,想要發家致富簡直難於登天。所以他在深思熟慮以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

喬貴發在春天的時候就去到田地間,與農民協商,以歷年糧食價格為基礎買下這塊地秋天產出的收成。至於到了秋天糧食價格是漲是跌,春天商定的價格都不變。

這種商業模式不僅需要大膽,更需要誠信。雙方只要有人不守信,這筆生意就沒法做下去,而喬貴發做到了。也正是這樣的經商手段,讓喬家人的守信深入人心。所以在嘉慶年間喬家那次“買樹梢”狠賠的時候,平日裡和喬家有交往的商戶都願意幫助他們。在商戶延遲收回欠款、多方籌措和廣盛公掌櫃的悉心經營之下,喬家最終起死回生。也正是因為此事,“廣盛公”更名為“復盛公”。

也許有不少朋友看過由陳建斌、蔣勤勤、馬伊琍等人主演的《喬家大院》。這部電視劇以喬家第四代當家人喬致庸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這位清末著名晉商的故事。

喬致庸早年專心仕途,但剛中秀才,當家的兄長就早去。不得已,喬致庸只能從一位儒生轉便為一位商人。但喬家傳統和儒學道義早已深入喬致庸的本心。“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喬致庸的經商之道充滿儒學氣息。在他的誠信經營之下,喬家事業突飛猛進,民間有了“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喬家家業在喬致庸手中愈發豐厚,喬家也躋身山西富戶前列。

但喬致庸對財富並不狂熱。他很快將商務轉交給長子和長孫,自己則閉門在家教育晚輩。“經商處世要以“信”為重,其次是“,不哄人不騙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是他最常說的話。

“一信、二義、三利”是喬致庸的經商理念,也是喬家富強,成為晉商代表的根本。但這並不是喬家的專屬,是所有從商者都可以也都應該遵守的道義。以誠為本,喬家只有一個,但富裕卻可千萬家。


鄧海春


在清代全國的商業領域中,人數最多、資本最雄厚、散佈最廣的是晉商。喬致庸所代表的喬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喬家就立下家規,“慎待相與(生意同伴)”。便是說,一定要慎重調查生意同伴的人品信譽,不本分厚道的人便是贏利再大,也不與之往來;一旦結交,在對方遇到困難時,就要極力相助,即使明知無利可圖,也不絕交。

從此,喬家有了經商重誠信的條規。不過,真正將喬家家族生意發揚光大的,仍是喬貴發的孫子喬致庸。   

喬家有條規矩:鉅細字號的掌櫃,都不能由喬家人來擔任,而是挑選德才兼備的外姓人,並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喬致庸為了避免後代沾染惡習、不求上進,定下了嚴厲的家規。其中有有名的六禁絕:禁絕吸毒,禁絕納妾,禁絕虐僕,禁絕賭博,禁絕冶遊(男女出外同遊),禁絕酗酒。喬家興盛200年,富了六代,與這種嚴厲的家教有很大的聯繫。   

家風之一:和為貴,家睦族旺

家風之二:重修德,人正事興

家風之三:講誠信,以義取利

家風之四:樂讀書,百年樹人

家風之五:慎儉德,勤儉持家

家風之六:善為先,無私訟公

家風之七:懷天下,興家報國

這七條家規,都是正心、正身、正人的基本原則,你要幹事得先做好人,怎麼做好人?守住這七條。把這七條守住了,你便是端正的人,你才有資格去幹事。

所以家規正人。家規正了人,才會形成風清氣正的祖傳,便是家風。家風好,就有了百年基業,喬家興隆延續了兩百多年,一是家規正人,二是家風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