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軍事天才?

橙子味的是愛情啊


要說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軍事天才,首先要屬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毛主席這一生雖然很少拿槍,但是中國紅軍正是在他的軍事路線的指引下,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順利。

毛主席一生手不釋卷,他通達古今,把所學的知識能夠完全用於實踐,正如他老人家所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毛主席沒有上過軍校,他也不是什麼軍事將領,也沒有令人歎服的軍事履歷。他的智慧來源於浩瀚的中國歷史,洋洋灑灑的二十四史,他讀得非常通透,二十四史中的每一史都與軍事有關。他驚人的智慧應該都是從讀書而來,毛主席是史上最會讀書的人。

毛主席深諳《孫子兵法》的精妙,他把《孫子兵法》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他把其中的每一計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毛主席自創的軍事辯證法,在實際當中戰無不勝,他將哲學智慧和唯物辯證法天衣無縫的結合在一起。同時代的人只能望其項背,無人能夠超越。

就連毛主席逝世幾十年後,美國軍事家仍感慨毛主席的軍事震撼力,說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就怕中國軍隊毛澤東化”,可見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深遠影響是多麼大。


毛主席遠見卓識,膽魄驚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能神閒自若,每遇大事氣更閒。當很多人對中國革命還抱著遲疑的態度時,是毛主席首先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遠見卓識,事實再一次證明毛主席是正確的,沒過多長時間,中國革命就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

當初蔣介石几十萬大軍對中國紅軍進行圍剿,敵我雙方的力量如此懸殊,是毛主席提出了游擊戰等戰略思想,以微薄的力量擊退了蔣介石的一次又一次進攻。

當遇到重大困難時,他不畏艱難,帶領紅軍過草地爬雪山,那麼艱難的時刻,是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中國紅軍才挺過來保存了實力。張學良評價毛主席是天生的領導者,他認為長征如果換成是自己的話,絕對會覆滅,只有毛主席有這個能力。張學良也是少年得志之人,曾經非常高傲,但是他非常佩服毛主席。


毛主席確實是與生俱來的領導者,他的有些本領是天生的。因為他具備超常的智慧,才能使一位又一位不平凡的人願意臣服於他,我國的開國功臣,有哪一個不是天賦異稟、各具才能,他們在毛主席面前甘拜下風,願意接受毛主席的領導,都是發自內心的,我們偉大的周總理也說,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只有毛主席。

毛主席是真正的英雄,是他人無法企及的軍事家。無論面對多大的強敵,他都不會有絲毫畏懼。毛主席善於以少勝多,以弱克強,他率領全國草根農民建立了新中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從人民利益出發,他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思想依然在影響著下一代人,他永遠活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小焱論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林彪了。

真沒想到,天津一天就完了

1月9日,林彪親自和傅作義的代表周北峰,張東蓀談判。大部分時候是擅長言辭的羅榮桓再說,但林彪最後拍板說道,其他的可以再談,傅作義務必將平津兩市的軍隊立即開赴制定地點,接受改編。

言下之意,不同意的話,就打了。

傅作義稍後回覆,希望林彪寬限幾天,容他考慮。

而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陳官莊的杜聿明集團全軍覆沒,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自殺,除李彌以外,其他高級將領基本都被俘。

到了這個時候,傅作義是否投降的意義已經很小了,唯一的意義只是減少一些解放軍的傷亡,和城市的損失。

於是,林彪下令,先攻打天津,迫使北平的傅作義投降。

天津在當時來看,根本是無法守住的。天津有防禦工事,但市區面積狹窄,僅能容納最多1個軍9個團,要防禦天津城外外圍更不可能,因為地形太差,根本守不住。

工事修築上,遠遠不如東北,多是紅磚修的碉堡,外面糊一層水泥而已,根本不能地獄解放軍75毫米以上火炮的打擊。

就部隊上來說,只有2個軍10個師13萬人,其中有5個師都是守將陳長捷因為兵力不足,收編東北逃過來的殘兵敗將和難民。他們一天只有兩頓稀粥,武器裝備極為破爛,實際沒有戰鬥力。陳長捷認為,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最多隻有6萬人,火炮也只有不到100門。

而攻城的林彪部隊有5個步兵縱隊,1個特種兵縱隊,共34萬人,火炮高達1000多門,其中大口徑火炮有538門,坦克裝甲車40多輛。

雙方戰鬥力至少有5倍以上的差距,不用打也就知道誰勝誰負了!

當時毛澤東為了推動傅作義儘快投降,希望3天內打下天津。林彪卻認為,不需要那麼久,只需要2天時間,為此,他將最精銳的1縱也投入了天津戰役。

林彪在戰前囑咐去督戰的參謀長劉亞樓說:天津戰鬥至關重要,如果一錘子就砸爛了天津,北平也就很快會投降。如果天津打成持久戰,那麼傅作義肯定會繼續拖延。所以我們此次集中這麼大的兵力火力,一定要旗開得勝,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戰果。

當時天津守將是陳長捷,這是晉綏軍最厲害死的一員悍將,曾經在太原會戰中有極大的戰功,威名赫赫。因為陳性格孤傲,不懂政治,因為堅持聯合中央軍抗戰,從而得罪了閻錫山被趕出晉綏軍,後被傅作義收留。

陳長捷對傅作義非常感激,發誓要報答知遇之恩,在天津打開之前,陳雖然知道此戰必敗,卻將趕來遊說他投降的中共地下黨一律趕出去。

天津是肯定守不住的,陳長捷在戰前一再詢問傅作義應該怎麼辦,傅作義其實也知道守不住,他不過用天津作為談判的砝碼而已,所以他忽悠陳長捷說:我覺得,只要我們堅決去守,總歸有辦法!

陳長捷無奈,只能死守了!

結果,解放軍花費10天時間掃平天津外圍,殲滅國軍5000多人,12日所有炮兵開赴陣地,天津每一個角落都在炮兵的射程內。

1月12日,林彪派人傳達最後通牒,要求陳長捷投降,陳是個講忠義的硬漢,他絲毫不理會。

14日10點,天津開打。由於有了攻打錦州,瀋陽的經驗,小小的天津又算得了什麼。解放軍利用1000多門大炮,其中75毫米以上大炮500多門,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炮擊,幾乎將天津內的所有大型建築和防禦工事哄得粉碎,事後統計,29小時內一共發射了7萬多發炮彈,比淮海戰役總攻擊一週時間打得還多。

炮兵這樣一打,那6萬多收編的殘兵敗將,基本就投降了,餘下的幾萬人面對30多萬解放軍,苦苦支撐了29個小時,全軍覆沒。陳長捷當時向傅作義求援,傅作義先是不回覆,直到解放軍衝到陳長捷司令部門口,才回復,還是那一句話:我覺得,只要我們堅決去守,總歸有辦法!

明明解放軍已經殺到幾十米外,還談什麼堅持呢?

到了這個時候,陳長捷才醒悟,原來這個所謂有知遇之恩的老長官,不過在利用他。他仍不住仰天哈哈大笑,笑自己的愚蠢,隨後被解放軍衝進指揮部俘虜。

事後,陳長捷作為堅決抵抗的頑固分子,定為戰犯,被關押了10年之久,而傅作義自己風風光光的做了25年水利部部長。

陳長捷被俘以後,多次大罵傅作義:你既然已經準備投降,為什麼讓我去死守,讓我成為戰犯,你做功臣。這人冷血的很,為了自己,讓我做你討價還價的資本,擺明了是害我!

後來傅作義親自到大牢裡面看陳長捷,陳先是對他怒目而視,然後轉頭當作沒看見,傅作義對他說話他絲毫不理。

傅作義只得尷尬的離開!

陳長捷在1959年才被釋放,但1968年文革中,陳長捷和老伴又被揪出來遊街,還遭到毆打。70歲高齡的陳長捷到老也是個硬漢子,他不願這樣受辱,決定自殺。他先用菜刀砍死老伴,然後自殺。死的時候,陳長捷還是直挺挺的站著。第二天紅衛兵小將闖入他家,發現他已經死了,用手一碰,他的屍體才轟的倒下。

到了這個地步,蔣介石知道傅作義應該徹底下決心投共,放棄了勸告他的想法,命令塘沽的5個師5萬多人乘船南撤。

天津丟失以後,傅作義也就只剩一座孤城北平了,且不談能否守住,光是200萬老百姓要吃要喝,傅作義就管不了。

到了這個地步,如果再不投降,恐怕連一點餘地也沒有了。

這時候林彪又給了新的談判條件,其實除了優待軍官以外,幾乎形同無條件投降了。只是傅作義也沒有選擇的餘地,於1月22日簽字,隨後宣佈投降。

北平國軍國軍2個兵團8個軍25個師26萬部隊出城投降,由此平津會戰也結束了!

此次會戰,林彪由於指揮得法,以區區3.9萬人的傷亡,消滅了國軍52.1萬人,基本全殲了60萬人的傅作義集團,僅有幾萬零散部隊逃走。

平津會戰和遼瀋不太一樣,遼瀋主要是硬打,而天津一半打,一半外交。

在60多天時間內,林彪處處料敵於前,從各個方面完勝傅作義,同時打仗和外交節奏把握的極好,該打的時候打,該談的時候談,最後以微不足道的傷亡完成了此次大會戰。

那麼,林彪一個人就打贏了三大戰役的二個,前後殲滅國軍高達100萬人,自己僅僅傷亡不到10萬,如此輝煌的勝利,全世界軍事歷史都是極少有的。

隨後的半年內,林彪率領大軍繼續南下,連續發動了安新戰役、宜沙戰役、湘贛戰役、衡寶戰役、廣東戰役、鄂西戰役、廣西戰役、海南島戰役,勢如破竹,攻佔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五省,從最北面的黑龍江,打到最南面的海南島,赫赫戰功,絕對是中共第一戰將!

1954年,9月27日,林被授予元帥軍銜,而當時能夠和林彪一決高下的,只剩領導朝鮮戰爭的彭德懷了,其他7個元帥,均是望塵莫及。

於是,林彪的戰爭歷史也就徹底結束了。


薩沙


很邃曉他們只是學以致用。但是這掃數的人也是相當的厲害,就像此刻的學霸和學渣都是承受同樣的教訓但是後果卻大不近似,所以這些概略學以致用的人照樣出格厲害的。

但是毛主席呢?1劈臉上在家上書院,此後便是去長沙求學,那時也便是上過師範大學,在軍事方面或許說沒有受過任何的教訓

並且毛主席也沒有當過幾天兵,但是毛主席呢?根蒂基礎上他指揮的戰鬥都於是敗北結束的。豈非何等的人不算是軍事天才嗎?毛主席指導的秋收變節,四次反圍剿,尚有長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等,四渡赤水也是毛主席最合意的1戰

顛末景象看本質。毛主席已經是看頭了戰爭的本質,毛主席已經是看頭了戰爭的本質和法則

所以每次都概略求助的分析出每1場戰爭的後果。毛主席關於全體戰爭的分析是出格到位的,關於大局觀的把握那是無人能比的。毛主席只不外是1個墨客

但是他在疆場上卻概略決勝千里以外,在戰術計策上又概略運籌帷幄之中。其後黃埔軍校,雲南講武堂等等各個軍事院校畢業的人哪一個過失毛主席拜服呢?因為這些高才生不是在毛主席手底下,便是被他打的敗的不能再敗了。何等的人不能說是軍事天才嗎?毛主席1生都在為中國,為中華民族而格鬥,毛主席是唯1一個真正為老百姓處事的指導人


消防員的日常


何謂軍事天才,說白了就是天生會打仗。會打勝仗。中國歷史的軍事天才,或是起於步卒一步一步成為三軍主帥。或是命好,起家就是主將。但也是屢戰屢勝。這樣的例子簡直是舉不勝舉。白起,韓信,衛青,岳飛這些都是天生名將。而近現代更是不少。這裡就具體說三個例子,彭德懷,徐向前和林彪。

彭德懷,這是被美國都承認的大軍事家。出身貧寒 畢業於湖南講武堂。而他的對手胡宗南,何應欽,岡村寧次,麥克阿瑟卻都是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日本士官軍校,美國西點軍校。可以說,湖南講武堂正因為有了彭德懷,才在歷史上留下了印記。美國西點軍校至今保留著上甘嶺的戰役教程。彭德懷憑藉最劣勢的裝備能夠擊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16國聯軍就足以自傲,成為世界級名將。這也是美國以及世界所承認的,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已經年老的麥克阿瑟已經不是正當盛年的彭德懷的對手了,我們擊敗美國那天才是我們進入世界強國的標誌。彭德懷是唯一一個統一指揮中國軍隊、朝鮮軍隊和蘇聯空軍的元帥。這種身份是世界軍事史上空前的也許是絕後的。他也應該是直接感受美國和蘇聯兩大軍事體系的對抗的共和國元帥。



徐向前。建國第一任總參謀長,黃埔一期生,可惜老蔣看走了眼。他沒有看好這個老實木訥的山西人。應該說徐向前在十大元帥裡排名第九有些低了,這和徐向前出身西路軍有關。起碼來說。徐向前應該排在陳毅之前。他是最被低估的元帥。這和徐向前運氣有點差,沒有跟對人所致,和大家公知原因也很有關係。徐向前為人沉穩,不居功自傲。沉默寡言。但徐向前的戰績絕對不俗,共和國公認的十大經典戰役,徐向前一個人就打了4個。包括川陝反六路圍攻,殲敵近10萬人、被法國聖西爾軍校推舉為經典的反多路圍攻戰役。但在國內卻是功績不顯。在國共兩軍的所有黃埔系學生中,30歲的徐向前是第一個當上方面軍軍事主官。在紅軍時期,徐向前的紅四方面軍是最強的。總計8萬多人,而且徐向前把軍隊所有最高職務都做過,總參謀長、國防部長(兼國務院副總理)、軍委第一副主席這三個最高軍職全部當了個遍,這個記錄大概也不會有人能破了。劉伯承說過一句話:我軍最能打仗的兩個人,一個是徐總指揮,一個是粟司令。徐向前比劉伯承還能忍,比粟裕穩見,比彭帥脾氣好。沉默寡言的他,是十大元帥裡最後一個去世的。這也許就是老實人命好吧。



林彪的戰績無疑是最輝煌的,而且林打的都是經典戰役都是吃肉。不像彭德懷與徐向前都打過苦戰,鏖戰。林彪說粟裕淨打神仙仗。他自己又何嘗不是?有人常常拿粟裕和林彪比較,二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二人都是從普通士兵一步步走到指揮大兵團做戰的主官。林彪的戰術素養極高,但戰略佈局有些欠缺。指揮能力自不必說甚好,而且是天賦異稟。生而就會打仗。而對於戰術的運用,更是他的強項。在作戰中求穩,不走險棋。用兵謹慎。三大戰役中,林彪的資源最豐厚,武器彈藥給養最豐厚。,林彪在東北有主場優勢,蘇聯,朝鮮,蒙古,都是後勤基地,但最開始林彪打的並不好,而看國民黨的話,淮海中的國民黨軍隊整體素質高於遼瀋國民黨軍隊。《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對林彪的評價是“……共產黨軍隊中最偉大戰術天才”可見,林彪是戰術家,絕非戰略家。如果就三人的軍事能力而言,徐向前第一,彭德懷第二,林第三。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天才實在太多了,那些膾炙人口的名將,大家聽的太多,知道的也很詳細,我就不再過多贅述,我只說一些,名氣沒有這些人大,但歷史上也有一席之地的天才將領。

他們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卻都和戰場結下不解之緣,他們都是時事造就的英雄,又通過自己的天才,創造了豐功偉績,這些人很多,我只寫六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這次排名,是根據年代排名。

第一、司馬錯,入選理由:奔襲戰鼻祖,高明的戰略家

司馬錯這個人物,史書上記錄並不多,沒有單獨列傳,甚至連生卒年月都非常模糊。他的故事零散的分佈在秦本紀,張儀蘇秦列傳,以及戰國策中。

但歷史記錄的不足,並不影響司馬錯的天才。

在秦惠王時期,秦國經過了二十年的變法,國力漸漸強盛,開始做大出於天下的準備。

於是,在朝堂上,進行了一次載入史冊的大辯論。一個叫張儀,他主張滅掉韓國,另一個叫司馬錯,他主張滅掉巴蜀。

最終,司馬錯贏了。

於是,在惠王九年的時候,司馬錯帶領精銳秦軍,穿越綿綿秦嶺,突然出現在成都平原,一舉滅了巴蜀。

在史料上,只用了一句話,來說明司馬錯的功績,“秦國益富,輕諸侯”。而後來的很長時間,司馬錯數次平定巴蜀叛亂,穩定了後方。

可以說,這次軍事行動,和商鞅變法一樣,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

第二、班超,入選理由:三十六人平定西域,舌頭比刀槍更有力量

這個班超,實際上不是將領,只是一個漢朝的使者。因為他沒帶千軍萬馬,卻創造了千軍萬馬都難以做到的奇蹟,不是天才,又是什麼。


歷史上的班超,口才非常的好,而且智勇雙全。他當過兵,也打過仗,但在公元73年的時候,他帶的並不是大軍,而是三十六和隨從,他的任務不是打仗,而是外交。

班超的厲害之處在於,他很懂得怎麼聯絡西域諸國,也懂得大棒和蘿蔔的哲學,他在西域三十年,讓西域各國歸附漢朝,從而達到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構想。

更可貴的是,當他告老還鄉,西域老百姓居然痛哭流涕,沒有哪個征服者,能做到這般地步。

第三、陳慶之,入選理由:運動戰的高手,孤軍深入敵境,縱橫馳騁,無人可敵,領袖讀其史,也忍不住心馳神往

陳慶之和其他人還有些區別,他的出身很模糊,既不是名將之後,也不是豪門,有一種說法是:陳慶之是個陪讀的書童出身。


總之,他的出身並不好,一直沒有帶兵打仗的機會,直到中年時,才有了一個機會,這是他傳奇人生的開端。

這是在公元525年,這時候,南方已經不是東晉所有,而是梁朝所有,這時候的年號,也比較普通,因為年號就叫普通,這一年是普通六年。

梁朝的老對手北魏,發生了一場內部叛亂,徐州刺史元法僧請求梁武帝支援,於是,梁武帝派大軍北上,結果被北魏擊敗,只有陳慶之一人,全軍而反。

41歲的陳慶之第一次帶兵,雖然沒有打勝仗,但軍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現,從此,陳慶之走上了自己的“開掛”之路。

普通七年,領兵攻魏,拔兩城。

大通元年,領兵伐魏,在渦陽與魏軍對峙一年有餘,大破魏軍十五萬,斬獲甚眾。

大通二年,也是陳慶之人生的巔峰,這一年爾朱榮謀反,屠殺北魏王室,北魏靜海王元顥降梁,梁武帝封元顥為魏王,陳慶之護送北上。

於是,陳慶之身穿白袍,帶領七千精銳,北上攻魏,史料記載“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敵。“。

這也成了陳慶之的巔峰之戰。

但這場巔峰之戰的結局並不好,陳慶之孤軍深入,遭到爾朱榮的圍追堵截,在退回的路上,又遇到山洪爆發,全軍覆沒。

這是一場非常優秀的運動戰,只能說陳慶之運氣實在不好,再加上隊友太菜,這才全軍覆沒。

第四、張義潮,入選理由:以寡擊眾,以弱敵強,收復河西四千裡故土,厥功至偉

唐朝的名將,實在太多了,膾炙人口的名將,我不想再多說,晚唐國力衰退,境遇淒涼,宿敵吐蕃卻藉此機會,擴張到了極限。


當時吐蕃的領土,包括整個青藏高原、新疆、甘肅、寧夏以及陝西西部都成了邊疆,大唐王朝幾乎損失了一半的領土。

河西的唐朝子民,失去祖國的庇護,遭到吐蕃人殘酷的對待,他們將漢人當成低等人民,動輒打罵,甚至斷手斷腳挖眼割舌,不讓漢人穿漢服,不讓漢人說漢語,只有過年的時候,可以穿唐人的衣服,向著東方叩拜。

吐蕃人的貪婪殘酷,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原本富庶繁華的河西變得破敗蒼涼,唐人心裡,都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公元842年,吐蕃滅亡,這裡說的滅亡,實際上是一種名義上的滅亡,因為這一年,吐蕃的末代贊普被殺,這是吐蕃最後一任贊普。

從此之後,吐蕃四分五裂,再也沒有了贊普這個稱呼,如果放在中原王朝來說,就相當於中原王朝沒有了皇帝。

這時候,四十三歲的張義潮,敏銳的發現了這個機會,於是,他開始了長達六年的準備。

終於,在公元848年,一個最佳時機到了,恢復國力的唐王朝,在滅亡北部強國回鶻之後,終於再次崛起,向著宿敵吐蕃發起進攻,收復三州七關。

於是張義潮開始在沙洲起兵,849年,獻河西十一州戶口圖籍歸唐,在唐朝的支持下,從849年一直到861年,河西全部光復,史稱“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如舊”。

第五、虞允文,入選理由:以衰弱之兵,破巔峰之敵,為國家續命百年

虞允文完全是書生帶兵,書生帶兵,本來就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雖然歷史上書生帶兵並不少見,但虞允文面臨的局勢,卻是最難的局勢。


北宋靖康之亂後,金軍大舉南下,從中原一直打到江南,宋朝宗室一退再退,軍隊大敗潰逃。

直到韓世忠擊敗金軍,再加上岳飛等人的大反擊,才讓南宋王朝,有了喘息之地,但隨著岳飛被殺,韓世忠隱退,主和派佔據上風,興復中原的夢想化為泡影。

這時候的金國,卻成了完顏亮的天下,這個在歷史上名氣很臭的君王,看到了柳永的一首望海潮,頓時對繁華富庶的江南垂涎三尺。

於是親率二十七萬大軍,攻打南宋。安逸許多年的南宋王朝,再次陷入危機之中。


而良將都已經凋零,於是,虞允文橫空出世,接下了這副擔子。

虞允文接下這個擔子之後,首先,他表現出一個書生應有的素養,那就是口才好,他的演講極具煽動性,讓人熱血沸騰,一時間鬥志昂揚。

接著,虞允文趁熱打鐵,開始調兵遣將,挑選了一萬八千精銳將士,在採石這個地方,向著北方十五萬金兵攤牌。

於是,一場以少勝多的采石之戰爆發了,金軍慘敗退向北方,而采石之戰帶來了連鎖反應,很快,金軍發生內訌,完顏亮被殺,金軍大撤退,南宋終於度過了亡國危機。

第六、王陽明,入選理由:拼湊出來的雜牌軍,打贏了預謀已久的叛亂

王陽明這個名字,在歷史上那是鼎鼎有名,這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全能人士,雖然是個書生,卻全無書生的酸腐。


早在王陽明年輕時候,就已經有了足夠的軍事天賦,甚至到邊境去實地學習,並且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明朝的關鍵在宣大,薊遼兩處,這兩處失守,大明王朝危急。

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中可以看出,王陽明的戰略眼光非常準確。

但最能體現王陽明的軍事天賦,還是在寧王謀反之時。

從史料上記載可以看出,寧王從開始組建親兵,也就是1507年開始,就已經有了謀反之心,他用了十二年的時間,排除異己,招募謀士,拉攏豪傑,訓練部隊,每一項都做得井井有條,加上這個人非常會諂媚,讓明武宗對他一百個放心。

有了皇帝的寵幸,加上自己十二年的策劃預謀,於是,在1519年,寧王謀反之時,一下子就出動了十萬大軍,席捲大半個江西。

這場蓄謀已久的謀反,打的明王朝措手不及。

這時候,王陽明展現出天才軍事家的素養,以及一個國士的格局:他開始招募隊伍,聯絡各地地方官員。

於是,地方部隊加上王陽明臨時拼湊出來的幾萬“主力”,面對預謀已久的寧王叛軍,居然打贏了。

而且,只用了四十七天,就把寧王五花大綁,送到了武宗面前。十二年運籌,四十七天報廢,王陽明的軍事天賦,可見一斑。

這些人,臨危受命,為國家分憂解難,雖然並不像那些震古爍今的名將一般,有著令人神往的豐功偉績,卻都有國士之風,同樣值得人們敬重。


小小嬴政


毛澤東肯定算一個。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和書法家。其中在戰略家中,應該包括了政治家軍事家的含義。在中央軍委評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中,他名列首位。

說他是天才的軍事家,在於他從來沒有上過軍校受過軍事教育,在指揮紅軍之前,僅僅是早年當了半年的大頭兵。在遵義會議上,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凱豐(何克全)曾經挖苦他:你懂什麼軍事,你就是懂點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這是和當時的軍事顧問李德上過軍事名校而言的。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沒有軍事教育背景的教書先生(師範畢業,在下不才也是師範生),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成為一代軍事大家、戰略大師、戰爭指揮藝術純熟!可以用幾個數字來體現他幾個突出的軍事成就:

1——他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一光輝論斷,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條革命勝利道路。“槍桿子出政權”是出自於他在大革命失敗後,參加1927年8月7日召開的漢口“八七會議”上提出的,原話是“需知政權是從槍桿子裡面得來的”。

3——他指揮取得了中央蘇區三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指揮了舉世聞名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大戰役,他是紅軍長征遵義會議後新三人團靈魂人物,其他二人為周恩來、王稼祥。

4——長征中的四渡赤水是其得意之作,甩開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機動靈活。

8——八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他寫出了《論持久戰》這一光輝著作,既駁斥了亡國論,又批評了速勝論,指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作戰,經過防禦、相持、反攻三個階段,勝利屬於中國。

10——十大軍事原則,解放戰爭時期提出,核心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16——游擊戰十六字訣,他和朱德在紅軍時期總結: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總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



磨史作鏡


中國的軍事天才首推就是毛主席!!!

天才就是與生俱來的本事,對於那些上過一些軍事院校,得到高人指點的人就算不上了,很明顯他們只是學以致用。但是這部分的人也是相當的厲害,就像現在的學霸和學渣都是接受同樣的教育但是結果卻大不相同,所以這些能夠學以致用的人還是非常厲害的。

但是毛主席呢?一開始上在家上私塾,然後就是去長沙求學,後來也就是上過師範大學,在軍事方面可以說沒有受過任何的教育,而且毛主席也沒有當過幾天兵,但是毛主席呢?基本上他指揮的戰役都是以勝利結束的。難道這樣的人不算是軍事天才嗎?

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四次反圍剿,還有長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等,四渡赤水也是毛主席最得意的一戰。

毛主席的一句話我覺得說的還是很好的,通過現象看本質。毛主席已經是看透了戰爭的本質,毛主席已經是看透了戰爭的本質和規律,所以每次都能夠輕鬆的分析出每一場戰爭的結果。毛主席對於整個戰爭的分析是非常到位的,對於大局觀的把握那是無人能比的。

毛主席只不過是一個書生,但是他在戰場上卻能夠決勝千里之外,在戰術計謀上又能夠運籌帷幄之中。當時黃埔軍校,雲南講武堂等等各個軍事院校畢業的人哪個不對毛主席佩服呢?因為這些高才生不是在毛主席手底下,就是被他打的敗的不能再敗了。這樣的人不能說是軍事天才嗎?

毛主席一生都在為中國,為中華民族而奮鬥,毛主席是唯一一個真正為老百姓服務的領導人,他不光是軍事天才,更是我們心目中最偉大的領袖,沒有之一!!!!


中國歷史研究所


文史頻道第178期之軍事天才毛主席

中國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在漫長的的歷史歲月中,中國這片土地培育出無數英雄兒女,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軍事天才,而毛主席正是這些人物中最為優秀的代表之一。



毛主席之所以是軍事天才,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來源於生活和實踐。

同時代的著名將領們大部分有過專業軍事學院求學經歷。比如林彪是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彭德懷是湖南陸軍講武堂畢業,陳庚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蔣介石是保定軍校畢業等等。

而毛主席一生中沒有在軍事學院學習過,他的軍事素養和才能都是在博然群書後,在無數次戰爭中提煉出來的。

在國內土地革命中,是毛主席軍事戰略思想形成的關鍵時刻,在這期間毛主席結合國內外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了一套游擊戰術,

毛主席最喜歡讀古代名著經典,如《三國演義》,《紅樓夢》和《離騷》等等。

像紅樓夢這本書,毛主席卻能付出兵法來,其中境界不是一般消費者可以理解。

在十年的土地革命中,毛主席利用游擊戰術,打敗了敵人“三次的圍剿行動,成功地包圍了革命果實。針對敵強我弱的形勢,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讓革命區不斷壯大,鼎盛時期有3000餘萬居民,50餘萬的軍隊數量。

可惜好景不長,從海外回國的王明等人,堅決主張和敵人打陣地戰,採取攻取大城市長沙的策略,正中敵人的下懷。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了長征,這個期間紅軍在王明等人錯誤的指揮下,損失慘重。

生死存亡的時候,毛主席挺身而出提出了正確的軍事主張,反對漫無目的地行軍,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同意。

緊接著毛主席指揮軍隊四渡赤水,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讓紅軍不再被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毛主席拯救了紅軍,拯救了革命隊伍。

長征勝利會師後,毛主席根據國內外複雜的形勢,提出了團結一致對外,抵抗日本人侵略的號召。

並且在國內悲觀情緒誕生。投降主義開始盛行的條件下。發表了《論持久戰》,系統分析了我國抗戰的形勢,總結出我國必勝,日本必敗的結局。當時沒有人提出這樣的理論,可見毛主席高瞻遠矚,為中國的革命所做出的貢獻是獨一無二的。

解放戰爭爆發後,毛主席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思想,得到了充分地論證。

特別是在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中。毛主席主動撤出大城市,到農村進行革命隊伍建設,使國民黨反動派在大城市中孤立無援,最後被消滅。在關鍵的戰鬥階段,毛主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偉大枸想。

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蔣介石,讓中國人民重新崛起。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佈新中國成立,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

—End—


作者.: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


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天才很多,但真要選出一個特別棒的,我以為是戚繼光。

戚繼光將軍,在世界軍事史上被稱為“東方的近代陸軍軍事之父”。這名號也不是蓋的,因為戚繼光的能力確實是一個天才才有的。



在戚繼光還在北京考試的時候,蒙古俺達犯境,年紀輕輕的戚繼光便可以編寫出一套《備俺達冊》來禦敵,雖然沒有得到實施,但是卻在京城引起了轟動。


在軍政非常腐敗的東南戰場,戚繼光另闢蹊徑,重新招募3000義務礦工,訓練成了名揚四海的“戚家軍”。此外他改進了唐順之的鴛鴦陣,讓這種小陣法變成了對付倭寇的“神器”。台州一戰,戚繼光以3000兵力,大破倭寇兩萬大軍,並且十三戰十三捷,一舉解決了浙江倭寇之亂。

隨後戚繼光客兵福建,先是進攻橫嶼,斬首兩千二百餘級。而後,乘勝追擊,殺至福清,搗毀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餘黨慌忙逃往興化,戚繼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搗毀倭寇據點六十餘營,斬首無數。

之後興化之戰和仙遊之戰,戚繼光連續大破倭寇,完成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志向。並且在東南戰爭期間,戚繼光寫下了《紀效新書》,而這本軍事著作日後就成為了浙兵訓練的基礎教程。

當然,這還不是能讓戚繼光封神的地方。在到了薊州之後,戚繼光在和自己新的敵人蒙古人交手時,開創了東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術改革。

隆慶元年,戚繼光北上薊門練兵,隆慶二年,明穆宗讓戚繼光訓練薊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總兵官以下的官員都受戚繼光的節制。萬曆元年,北蠻小王子與董狐狸謀劃進犯,嚮明朝廷索要賞賜遭到拒絕,於是二人在喜峰口燒殺搶掠,戚繼光得知後率兵前往平亂,差點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繼光擊退。而後董狐狸的侄子董長昂侵犯界嶺,又被擊敗。董狐狸多次侵擾邊境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損失慘重,於是獻關求賞,朝廷答應其按年給予賞賜。



萬曆二年,董子昂再次犯邊,結果被戚繼光以車營戰術殺得大敗,並活捉董長禿。董狐狸與董長昂率領宗族三百人來到戚繼光關前請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請求赦免董長禿。戚繼光與部下商議後決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於是將劫掠的百姓放回,併發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與董長昂再也不敢侵犯薊門。


在鎮守北地時,戚繼光寫下了《練兵實紀》,這本書上的內容,相比於之前的《紀效新書》,在軍事意義上要更加重要。戚繼光在書中詳細的闡述了自己所創車營的戰法,將戰車作為屏障,以火器為遠程輸出,步兵以車而戰,作戰時採用方便指揮的小隊方陣。同時利用騎兵的機動性來掩護車陣,並在敵人大亂時負責掩殺。其作戰模式,要比15世紀捷克的胡斯車堡更為先進,被認為是中國近代陸軍方陣上的第一筆。


火器工坊


在開國將帥中,最具有軍事才華的應該就是彭、林、徐、粟、劉這五位老總了。如果非要選出最具有軍事天賦的三位,我的選擇是林彪、徐向前、粟裕,這三位當中只有粟裕沒上過正規軍事院校,而徐向前是唯一一位不主席軍事思想影響下走出來的軍事天才,可謂自成一派;如果非要選其中一位軍事天才,那非林彪莫屬了。

林彪畢業於黃埔四期,紅軍時期一直跟隨在主席身邊,深受主席軍事思想的薰陶,軍事素養毋庸置疑,憑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一路晉升為紅一軍團總指揮,而紅一軍團正是紅一方面軍的嫡系部隊,年僅25歲就繼朱德之後統領了紅一軍團,其軍事才華是得到了主席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

林彪在指揮紅一軍團期間多次充當開路先鋒,一路披荊斬棘,其中最能展現林彪軍事才能的是在第四次反圍剿中開創了紅一大兵團作戰的先例,黃陂和草臺崗一役全殲國民黨中央軍第52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轉移長征,林彪率領紅一軍團與彭德懷紅三軍團多次完美合作,為紅軍北上開道血戰湘江、巧渡金沙江、搶佔安順場、飛奪瀘定橋、智取臘子口等都表現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華。

而林彪真正大展才華的時期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盡顯帥才之風,不僅能指揮而且還善於練兵,所提出獨具一枝的“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戰術、四快一慢”等戰術原則銳不可當,這正是一個天才軍事家超高的軍事素養的體系,四野部隊無一不貫徹林彪的戰術原則,也是四大野戰軍中戰術素養最高的部隊,曾創下了多項記錄,例如31個小時攻克國民黨十幾萬大軍駐守的錦州、一個晝夜全殲廖耀湘兵團十幾萬人、29個小時攻克天津十萬守軍等。

挺進東北後,林彪僅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將民主聯軍最初的十幾萬人的部隊,發展到一百多萬人,是名副其實的百萬大軍元帥,可以說創下了軍史上的奇蹟,所率領的四野從白水黑山打到天涯海角,整個解放戰爭殲敵上百萬人解放大半個中。

十萬入關、百萬出關、殲敵百萬,取得的輝煌戰績在四大野戰軍中可謂首屈一指,曾有這樣一段說法:“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一個主帥,當他合上地圖的那一刻,這場戰爭離結束已經不遠了了”,這個軍事天才主帥就是林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