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仍是頭等大事

法國人怎麼看待自己?法國人希望別人看到的自己是什麼樣的?法蘭西氣質有何特質?要想為這些問題找到答案或者一部分答案,法國電影是個比較好的機會。

十年前,一部法國電影橫空出世,創造了一個電影奇蹟。它打破了《虎口脫險》保持了近半個世紀的票房紀錄,收穫了2.45億美元的票房,成了最賣座的本土電影,超過四分之一的法國人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法國脫口秀明星丹尼·伯恩編劇導演的電影《歡迎來北方》。這部電影講述一位郵局職員被派往法國北方工作的經歷,他本以為北方人粗魯野蠻,北方生活艱苦乏味,但等他到達北方之後,卻發現這個地方人情淳厚,人們樂觀爽朗,是個適宜人們紮根生活的地方,他因此打算把家人全都帶到北方來生活。

十年後,丹尼·伯恩重啟了“北方”這個IP,拍出《歡迎來北方2》,這一次,他不再以北方的人情風俗作為故事的著眼點,而是把故事的重心放到了一個逃離北方的小鎮人物身上。他離開家鄉,來到巴黎,努力學習,辛勤工作,並且從形象、口音上對自己進行改造,最終成為著名設計師,進入上流社會。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讓人不敢小瞧自己,他對外宣稱自己是個孤兒,但終於有一天,他的老母親帶著他的兄弟找上門來了,各種矛盾由此發生。對這部電影,我滿懷期待。

在VCD和DVD時代,法國電影是電影青年的最愛,但進入新世紀之後,我們越來越少看到法國電影了,法國電影也越來越少成為話題,成為焦點。儘管,法國電影人一直在拍攝好電影。

不是因為法國電影變了,而是因為我們變了。2000年後,好的法國片其實不少,《不可撤銷》《蝴蝶》《放牛班的春天》《玫瑰人生》《人與神》《真愛滿行囊》《我之所見》《歡迎來北方》《我最好的朋友》《雜貨店家的孩子》接連出現,口碑和票房都不錯,但到了2010年以後,我們對法國電影越來越少關注了。

一方面,是因為這幾年的法國電影越來越缺少力度了,甜俗的轉折,寡淡的清新,幾乎是這幾年法國電影的通病。這些電影裡的人,永遠笑著,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奔走在原諒、寬容的路上,永遠在粗淺地思考過人生後就得出各種金句。故事的發生地,總是花園、度假地,法國南部的那些地名,已經被這十年的法國電影普及得爛熟,所有的對話場景總是伴隨著手持酒杯的動作和無限感慨的眼神,電影中的人像是處在一個永恆的人生研討會中,被紙上談兵的感悟深深打動。《新橋戀人》的那種銳利,《天使愛美麗》那種“生動的忙碌”,都慢慢消失了。

另一方面,是因為最能顯示法蘭西特性的,那種近乎誇張的對“愛”的強調,和當下的我們有點違和。能看到的法國電影,都在大聲疾呼:要愛,要示愛,要落實愛,要原諒、寬恕,總之,與愛有關的一切,都是頭等大事。所有的法國故事,背後都有那種“愛”在撐腰:愛是頭等大事,是第一要務,是判斷一件事可為和不可為的第一標準,生活裡的縫隙、窟窿,都會被這種散淡的愛意填滿,乾裂的領地也被這種愛意浸潤。而此刻的我們,已經不相信這種愛文化了,反而是“聖母心”“攻擊性”,成了我們的口頭禪,超級英雄片裡,為了減少人口而發動毀滅行動的反派,反而獲得了我們的理解。

電影不只是電影,還是一種脈息,一種元氣的表露,是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的真實表達,電影裡的分歧,也正是我們此時此刻的分歧。而我希望,法國電影重新被我們熱愛,被我們念念不忘的那一天,能夠再度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