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區的齋醮活動,又稱法事,簡述

又稱法事,“齋”是指整潔身心口、調和心性的儀節。“醮”是指設壇上章祈禱的禮儀。由於兩者在內容和程序上緊密相連,故往往齋醮聯稱。

齋醮源於先秦時期巫覡的祭祀儀式,後被道教吸收,經過寇謙之、陸修靜、杜光庭等著名道士修訂改進,形成種類繁多的齋醮科儀,大則為國祝禧、祈晴祈雨,小則安宅鎮土、祈福祈壽。由於齋醮種類很多,各地風俗又有差異,故齋醮儀式頗不相同,其基本程序是:設壇、上供、燃燈、燒香、升壇、禮神、存念、冥想、宣咒、鳴鼓、發爐、降神、迎駕、奏樂、獻茶、散花、步虛、讚頌、宣詞、復爐、唱禮、祝神、送神等。

福建地區的齋醮活動,又稱法事,簡述

福建的齋醮儀式大致可以分為清醮和幽醮兩大類。清醮有禳災解厄、祈福謝恩、求嗣延壽、喜慶賀典等;幽醮有召攝亡魂、破獄破湖、鍊度施食、沐浴渡橋等。民間常見的齋醮有:

祈安醮:又名平安醮、天醮、春醮等,用於祈禱風調雨順、五業興旺和地方平安等;

慶典醮:用於建房的破土、奠基、架樑、安門、竣工和各種吉事慶典以及神誕或神像點眼開光等;

祈禳醮:用於禳災,有海醮、水醮、火醮、蟲醮等;

度亡醮:用於祈求祖先及親人的亡魂免墜地獄受苦,早升或超度天堂。

此外,還有謝神做敬、祈嗣祭花、保胎度產、祭煞、鎮宅、安船等齋醮。

福建地區的齋醮活動,又稱法事,簡述

一般的齋醮由起鼓、發奏、淨壇、請神、設供、進表、辭神等儀節組成。普度醮還有敕旗、豎旗、點船、頒赦、安撫等儀節。度亡醮由鳴鼓、發奏、敕壇、請神、招魂、沐浴、安靈、解結、拜懺、拜表、讖獄、出榜、豎幡、禮師、早期、貢幡、幽眾、入廟參神、合符對獄、貢庫、給牒、交庫、鍊度、倒幡普施、三獻辭神等儀節組成。

醮期長短不一,最短的是“午夜三獻”,即當天中午開始,午夜之前結束。最長的為“大醮”,長達七七四十九天。一般的醮期是一至三天。

齋醮法事的壇面大小依齋醮規模而定,有一罈、三壇、八壇、十二壇不等。較大型的齋醮要另設監齋壇,壇中有紙紮的老君、救苦天尊、飛天神主、監齋神等神像。各壇錯落有致,張掛各種神像,懸以帷帳,飾以桌裙。

福建地區的齋醮活動,又稱法事,簡述

福建地區的齋醮活動,又稱法事,簡述

正中壇面的神像為三清,左右配掛玄天上帝、張天師等神像。壇上還陳列香燭、齋果、牲醴等供品,以及紙人、紙馬等。壇上的道士人數因齋醮的規模大小而定,有一至七人或十餘人不定。

在齋醮儀式中,道士有唱步虛詞、步罡踏斗、施用手印等表演,還備辦各種章、疏、牒、表、榜、詞、關等。清醮常用的經懺有《度人經》、《救苦經》、《血湖經》、《孔雀經》、《太上慈悲道場三元滅罪水懺》、《九幽懺》等等。

福建地區的齋醮活動,又稱法事,簡述

在福建各地,還盛行“過關”齋醮。俗信人的一生要經歷許多關煞,道士將之歸納為24關煞或36關煞,諸如撞身奪命關、浴盆湯火關、四季夭壽關、三刑六害關、金鎖鐵蛇關、金雞落井關、雷公打腦關、七傷八難關、斷義無情關、夜啼驚哭關、七世冤家關、穿心六害關等等,宣傳每一處關煞都有魔鬼把守,難以通過,只有請道士做齋醮,才可望順利通過。

福建地區的齋醮活動,又稱法事,簡述

因此,許多父母在兒女尚小時,就請道士作“過關”齋醮,祈求兒女健康成長。“過關”儀式繁縟,通常是道士念一通經文後,率領兒童(或由父母抱著幼兒)繞齋壇巡走。

循環往復,直至24關煞或36關煞的經文唸完為止。一些體弱多病的小孩,父母為了祈求徹底消除其厄運,有時不止一次“過關”,最多可舉行三次齋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