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区的斋醮活动,又称法事,简述

又称法事,“斋”是指整洁身心口、调和心性的仪节。“醮”是指设坛上章祈祷的礼仪。由于两者在内容和程序上紧密相连,故往往斋醮联称。

斋醮源于先秦时期巫觋的祭祀仪式,后被道教吸收,经过寇谦之、陆修静、杜光庭等著名道士修订改进,形成种类繁多的斋醮科仪,大则为国祝禧、祈晴祈雨,小则安宅镇土、祈福祈寿。由于斋醮种类很多,各地风俗又有差异,故斋醮仪式颇不相同,其基本程序是:设坛、上供、燃灯、烧香、升坛、礼神、存念、冥想、宣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奏乐、献茶、散花、步虚、赞颂、宣词、复炉、唱礼、祝神、送神等。

福建地区的斋醮活动,又称法事,简述

福建的斋醮仪式大致可以分为清醮和幽醮两大类。清醮有禳灾解厄、祈福谢恩、求嗣延寿、喜庆贺典等;幽醮有召摄亡魂、破狱破湖、炼度施食、沐浴渡桥等。民间常见的斋醮有:

祈安醮:又名平安醮、天醮、春醮等,用于祈祷风调雨顺、五业兴旺和地方平安等;

庆典醮:用于建房的破土、奠基、架梁、安门、竣工和各种吉事庆典以及神诞或神像点眼开光等;

祈禳醮:用于禳灾,有海醮、水醮、火醮、虫醮等;

度亡醮:用于祈求祖先及亲人的亡魂免坠地狱受苦,早升或超度天堂。

此外,还有谢神做敬、祈嗣祭花、保胎度产、祭煞、镇宅、安船等斋醮。

福建地区的斋醮活动,又称法事,简述

一般的斋醮由起鼓、发奏、净坛、请神、设供、进表、辞神等仪节组成。普度醮还有敕旗、竖旗、点船、颁赦、安抚等仪节。度亡醮由鸣鼓、发奏、敕坛、请神、招魂、沐浴、安灵、解结、拜忏、拜表、谶狱、出榜、竖幡、礼师、早期、贡幡、幽众、入庙参神、合符对狱、贡库、给牒、交库、炼度、倒幡普施、三献辞神等仪节组成。

醮期长短不一,最短的是“午夜三献”,即当天中午开始,午夜之前结束。最长的为“大醮”,长达七七四十九天。一般的醮期是一至三天。

斋醮法事的坛面大小依斋醮规模而定,有一坛、三坛、八坛、十二坛不等。较大型的斋醮要另设监斋坛,坛中有纸扎的老君、救苦天尊、飞天神主、监斋神等神像。各坛错落有致,张挂各种神像,悬以帷帐,饰以桌裙。

福建地区的斋醮活动,又称法事,简述

福建地区的斋醮活动,又称法事,简述

正中坛面的神像为三清,左右配挂玄天上帝、张天师等神像。坛上还陈列香烛、斋果、牲醴等供品,以及纸人、纸马等。坛上的道士人数因斋醮的规模大小而定,有一至七人或十余人不定。

在斋醮仪式中,道士有唱步虚词、步罡踏斗、施用手印等表演,还备办各种章、疏、牒、表、榜、词、关等。清醮常用的经忏有《度人经》、《救苦经》、《血湖经》、《孔雀经》、《太上慈悲道场三元灭罪水忏》、《九幽忏》等等。

福建地区的斋醮活动,又称法事,简述

在福建各地,还盛行“过关”斋醮。俗信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关煞,道士将之归纳为24关煞或36关煞,诸如撞身夺命关、浴盆汤火关、四季夭寿关、三刑六害关、金锁铁蛇关、金鸡落井关、雷公打脑关、七伤八难关、断义无情关、夜啼惊哭关、七世冤家关、穿心六害关等等,宣传每一处关煞都有魔鬼把守,难以通过,只有请道士做斋醮,才可望顺利通过。

福建地区的斋醮活动,又称法事,简述

因此,许多父母在儿女尚小时,就请道士作“过关”斋醮,祈求儿女健康成长。“过关”仪式繁缛,通常是道士念一通经文后,率领儿童(或由父母抱着幼儿)绕斋坛巡走。

循环往复,直至24关煞或36关煞的经文念完为止。一些体弱多病的小孩,父母为了祈求彻底消除其厄运,有时不止一次“过关”,最多可举行三次斋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