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顏寧、你到底是誰?

近日大家都在議論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叫什麼名字呢?

中國科學院正式公佈了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57人“榜上有名”。在這份名單中發現,157位初步候選人中,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39歲。其中,年齡最小的就是即將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

顏寧、顏寧、你到底是誰?

顏寧教授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產生後,還將對初步候選人材料進行公示,公示結束後經過會議評審產生正式候選人和終選候選人建議人選以及終選投票等程序,確定最終當選名單。

雖然還沒有正式確定最終的當選名單,但是顏寧39歲就被候選中科院院士也是讓網友大呼“太牛了”!

為什麼這麼年輕就有如此高的榮譽?30歲時任清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顏寧,1977年11月生於山東萊蕪。1996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00年畢業後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該校接進行博士後研究,2007年,30歲的顏寧博士後出站後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顏寧、顏寧、你到底是誰?

顏寧教授

2009年以來,顏寧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7篇,培養7名博士生;其研究成果在2009和2012年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2016年,顏寧被《自然》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然而,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科學家卻在今年的5月因為“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在國內引發了非議,在此之前,也許並沒有太多人知道顏寧。

曾因“負氣出走普林斯頓”網貼引關注

今年5月8日,有微信公眾號發佈題為《清華才女顏寧教授為何負氣出走普林斯頓?》的文章,文中以顏寧在2014年發佈的博文《一份失敗的基金申請》為“主要依據”,並寫道:

今年躊躇滿志地申請基金委的重點項目,希望可以支持“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我還一直志在必得,因為這個課題的重要性遠大於我之前所有的研究,好像基金委還從來沒有立項支持營養物質跨膜轉運這個很重要的基礎研究領域,而且我們知道是一定可以做出成果、對得起這份資助。

六月下旬,獲知並未獲得最終答辯的機會,而5月18日我們GLUT1的結構論文已經發表。這個結構的獲得為申請中的後續問題打開了門,未來若干年在這個方向上我們可做的東西層出不窮,會變成我實驗室最系統和最具代表性的工作體系(my signature work)。我百思不得其解,想知道到底申請問題出在了什麼地方。

今天終於收到了評委意見。看到評語,我還是挺欣慰,專家們提的意見很中肯、很專業,在此謝過。因為申請節點恰好是文章在投還沒有發表,不便寫出已經獲得的成果。又因為已經有這些成果,所以也就完全沒想到要有任何backup plan。這些怪我自己的處理不當,沒什麼好抱怨的。評審意見放在這裡,學個教訓,提醒自己以後的本子該怎麼寫;也順便給還沒有太多申請經驗的同事們提個醒,看看評審專家比較重視那些方面(我個人認為這些評審條件都是挺合理的)。

顏寧、顏寧、你到底是誰?

顏寧教授

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好奇:請問根據評審意見決定邀請誰來答辯的標準是什麼?特別是在收到評審意見之後,如果用心看一下評審意見就該知道評委們唯一質疑的是否能夠成功的問題根本都不再是一個問題(那個時間節點我們的文章都發表了)。就算論文還沒發表,當評委們都認可申請本身的重要性、也都同意我以前的工作積累具備這方面研究的實力,難道評委們這些意見不恰恰應該讓我當面去解釋再決定最終資助與否麼?為何連答辯的機會都不肯給?

退一萬步講,就算我至今尚未拿到結構。難道重點基金不正該支持有風險但重要的課題麼?一定要四平八穩、完全預測得到結果、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項目才值得支持?這是創新之道麼?

說到這兒,忍不住感謝一下HHMI,三年前在我連XylE都還沒做出來,一丁點前期結果都沒有,就大放厥詞說要做GLUT1-4時,他們還是選擇相信我。也許,創新如同風險投資。你可以說,中國的納稅人金錢不允許失敗,HHMI是私人機構無所謂。但我們最終要比較的是所有經費這個大盤子產出了多少成果,而不是某一個具體資助的成功或失敗,不是嗎?

顏寧、顏寧、你到底是誰?

顏寧教授

P.S: 好幾個朋友看了我的博文,電話批評我小氣。其實我的情緒早在六月份就已經耗盡,寫上述文字的時候委實沒什麼情緒了。發在這裡第一是認真地講個教訓,那就是對於自己的研究不論多自信在propsal上都不能掉以輕心,這點上我表示自責;第二則是想探討青年、面上、重點、傑青,到底分別該支持什麼樣的研究?在經費支持上如何鼓勵創新?就算拋磚引玉吧。

“顏寧是因為連續兩年拿不到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科研項目,負氣而去。”同時在文中分析稱:“(顏寧)負氣的直接原因,就是國內的科研體制讓她無法開展想做的科研項目。”

5月9日,顏寧在其個人微博賬號“nyouyou”附上該文鏈接並連發三條微博予以闢謠,稱相關文章“是莫名其妙無稽之談”。其首條闢謠微博這樣寫道:

“萬能的微博,請問如何投訴這一類造謠公眾號文章?我去不去普林斯頓關基金委什麼事?開始不想在微博說這事,是怕幫他傳播,只在微信朋友圈第一時間闢謠了一篇類似文章。結果在瑞典一覺醒來,被無數人問這文章是否屬實,還屬實呢,明明就是莫名其妙,無稽之談。”

顏寧、顏寧、你到底是誰?

顏寧教授

隨後,清華大學也公開回應稱,在清華的十年間,顏寧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了世界級的科研成果,成為結構生物學領域的引領者之一。

對於顏寧選擇任教普林斯頓大學,清華大學表示,這有助於將中國的學術思想、教育理念和清華的學術風格傳播到國際學術舞臺上,產生更大的影響,“清華對此保持開放、樂觀和積極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