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預告丨“春風化雨——原中央大學的美術教育實踐作品文獻展”即將開展(文旅部2018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春風化雨——原中央大學的美術教育實踐作品文獻展

主辦單位:江蘇省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9.4.12—2019.6.30

展覽地點: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一/二/三/層

(南京市長江266號)

該展覽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

展 覽 前 言

二十世紀初,一改師徒相授的模式,中國開始出現現代意義上的美術教育。作為這時期美術教學的重鎮之一,國立中央大學在美術專業上的教育實踐不僅走在中國的前列,更作為示範性的美術教育模式,如春風化雨般孕育和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創作和教育人才,為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美術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回顧這段美術教育的發展歷程,江蘇省美術館策劃舉辦“春風化雨——原中央大學的美術教育實踐(作品文獻展)”,呈現名師薈萃、桃李累累的樹人碩果,

此展覽為“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

由於先後設立在教育學院和師範學院之下,國立中央大學的美術專業初衷一方面是為了培養“藝術專才”,另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各種藝術師資”。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時代,在教學和創作風格上也體現出更豐富的格局,既有對傳統素養的傳承,也重視對西方美術的學習,兼容和多元可以說既是這一時期美術教育的特點,同時也是藝術風格上的特點。這種特點如何呈現,如何理解人才引進、課程設置等實際教學策略的實施,在西畫和中國畫的教學上各有什麼傾向......這些問題不僅關係著其美術教學的歷史脈絡,更關聯於我們如何看待整個二十世紀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深遠影響。

此次展覽展出國立中央大學美術專業的教員和學生作品100餘幅,其中包括徐悲鴻、呂鳳子、陳之佛、秦宣夫、吳作人、傅抱石、呂斯百等諸多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家作品。通過對他們作品的展示和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系的歷史沿革、師資結構、課程設置等多方面的分析與討論,展覽分為名師之光、教學相長、桃李灼灼三個部分進行梳理和呈現,

一方面力圖突出這一時期的美術家在中西交融的藝術大環境下所作的創作嘗試與探索,另一方面旨在呈現教學思想的傳承與發展。以作品和文獻的相互呼應勾勒出該系科在藝術創作和教學實踐等多方面的面貌,並藉此探析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實踐經驗。

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在選擇與發展的問題上,國立中央大學美術專業師生的創作和教育探索不僅是先行者,同時也為當下的美術教育模式帶來啟發。事實上,如何通過美術教育的機制培養具有創作意識、創新意識的美術人才,是我們今天仍然廣泛面臨的問題。此次展覽希望能以史為鑑,進一步引申出對當下的美術教育及其與美術創作之間關係的更多思考。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江蘇省美術館館長

陳列館(一層)展出

ming

shi

zhi

guang

由於國立中央大學旨在被打造為中心學府,因此其美術專業的師資力量也較為雄厚,自創立便以延聘名師為重任。其師資不僅包括本土教育培養的國內名家,如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圖畫手工科畢業的呂鳳子、汪採白等,還包括不少從海外留學歸來的教學力量,如留學歐洲的徐悲鴻等,以及留學日本的陳之佛等。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儘管歷經抗戰西遷入蜀,不論校舍、教具均受到巨大破壞,但師資不僅未有減少反而愈加充盈,除上述之外還有高劍父、張書旂、謝稚柳、呂斯百、吳作人、黃顯之、秦宣夫等,更有畢業生留校任助教的張安治、艾中信等。師資力量的日漸壯大也賦予了中大藝術科系的更為全面、包容的創作和教學風格,而未聚集於某家某派,形成了當時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強大師資陣容,更成為師範美術教育的典範。

這一部分梳理這些師資與中央大學的出入關係,通過對師資力量的考察和他們作品的呈現,關注教學和創作上的多元化傾向和兼容幷蓄的風格面貌。作品主要立足江蘇省美術館的藏品以及少量其他公立美術機構的收藏,因此未能涵蓋所有任教師資的作品,在此將師資名單列出,以供補充說明。

<table><tbody>

國立中央大學美術專業主要師資概覽

宗白華

任教美學課程

李毅士

1928年5月至1930年12月任教西洋畫課程

呂鳳子

1928年至1935年任教實像模寫、國畫概論、國畫技術論、書法、篆刻、繪畫教學法課程

吳溉亭

1928年至1949年。任教工藝課程(1931年工藝組停辦)

/<tbody>/<table><table><tbody>

徐悲鴻

1928年至1946年任教油畫、素描、習作、構圖、國畫、臨摹課程

張書旂

1936年至1949年任教國畫習作、實像模寫、花鳥畫課程

蔡任達

1928年任教西畫組

汪採白

約1930年至1937年任教國畫組山水畫、花鳥畫課程

/<tbody>/<table><table><tbody>

潘玉良

(女)

1930年至1937年任教油畫課程

陳之佛

1930年10月起任教圖案、中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色彩學、藝用人體解剖學、透視學課程

顏文樑

1933年徐悲鴻赴歐洲舉辦畫展期間,代理徐悲鴻任教西洋畫課程

呂斯百

1934年9月任教風景靜物寫生、油畫、素描習作課程

/<tbody>/<table><table><tbody>

吳作人

1935年9月始任教素描、油畫及習作課程

傅抱石

1935年9月任教國畫概論:中國美術史、書法、篆刻等課程

張安治

1935年任教素描課程

張大千

1936年任教中國畫課程

/<tbody>/<table><table><tbody>

高劍父

1936年至1937年任教國畫、臨摹課程。

顧鍾梁

1931年中央大學藝術科畢業,留校任教素描、油畫課程

宋步雲

約1940年至1946年任教水彩畫課程

黃君壁

1937年至1948年任教國畫課程

/<tbody>/<table><table><tbody>

李瑞年

1937年任教風景、靜物、素描課程

喬大壯

1938年入校兼職講師,任教國畫組書法、篆刻課程

費成武

1937年畢業留校任風景、靜物、圖案、透視學課程

孫宗慰

1939年畢業留校任助教

/<tbody>/<table><table><tbody>

艾中信

1940年畢業留校任教素描課程

曾憲七

1940年畢業留校任教鉤勒課程

黃顯之

1940年8月至1949年任教素描、石膏素描課程

趙少昂

1941年任教花鳥、走獸、山水畫課程

/<tbody>/<table><table><tbody>

倪則和

1941年畢業留校任教風景、靜物課程。

康壽山

(女)

1941年畢業留校任助教

龐燻琹

1942年10月至1943年3月在校任圖案課程

謝稚柳

1942年至1949年任教名作臨摹、實象模寫課程。

/<tbody>/<table><table><tbody>

許士騏

1943年任教體育系、藝術系解剖學課程

譚 勇

1928年5月至1930年12月任教西洋畫課程

呂鳳子

1942年7月畢業留校任助教

秦宣夫

1944年8月任教西方美術史課程

/<tbody>/<table><table><tbody>

陳志華

1944年畢業留校任助教

餘鍾志

1948年8月任教水彩畫課程

文金揚

1947年任教色彩學、教學法課程。

/<tbody>/<table>

——摘自《藝為人生——1928-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美術專業學生文獻集》

尹文、崔曉蕾整理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呂鳳子 《松隱石徑》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汪採白 《遊西園圖》 1933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顏文樑 《康健園道上》 1972年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徐悲鴻 《雙雄圖》 1942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潘玉良 《自畫像》 1940年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陳之佛 《秋菊白雞》 1947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黃君璧 《黃山》 1946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張大千 《松風自吟圖》 1947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張書旂 《花鳥(牡丹雙雀)》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傅抱石 《雪景人物》 1943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蔣兆和 《少女》 1957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龐薰琹 《乘船》 1943年 水彩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秦宣夫 《卡門》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黃顯之 《廬山剪刀峽工人療養院》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吳作人 《秦宣夫像》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王少陵 《讀書》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張安治 《畫課》 1935年 粉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孫宗慰 《自畫像》 1940年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陳志華 《靜物》 1983年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艾中信 《牛場》 1933年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譚勇 《佛子嶺水庫》 1959年 中國畫

陳列館(二層)展出

jiao

xue

xiang

zhang

1928年,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專修科正式更名成立,學制為3年,設西畫、中國畫、工藝、音樂四組。次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教育專修科,學制變為4年,增設西畫組。此後又更名為藝術科,後將國畫組和西畫組合併為繪畫組。193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專修科,學制變為3年。此後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學制5年並一直沿用至1949年。先後設置於教育學院和師範學院之下,藝術科系的名稱和學制幾經更迭,儘管如此,但其長期與師範教育捆綁。因此,該科系的美術教育不同於美術專科學校的一般教育,而更應視作為師範美術教育,即一則培養的是美術創作人才,二則培養的更是美術教育人才。

這一部分通過對中央大學藝術科系的歷史脈絡梳理,輔以文獻圖片勾勒其學制、課程等相關內容的變遷。同時對其旁聽生制度,課外寫生展覽活動,以及更注重基礎教學的培養傾向等教學策略作文獻和習作資料的呈現,為進一步探究教與學的發展流向做出鋪墊。這段歷史儘管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但由於戰亂影響、人事變動頻繁等諸多原因,因此顯得較為混亂,期望能得到相關研究者及家屬的更多關注,以更豐富的文獻材料釐清這段歷史脈絡。

滑動查看: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科歷史沿革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29年1月10日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專修科全體合影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34年 ,中央大學師生在廬山廬林精舍合影(一)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35年,中央大學梅奄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38年,在重慶,中央大學美術專業部分同學攝於嘉陵江船中,後排左起為孫宗慰、吳作人、曾憲七、文金揚。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38年,戰地寫生團在河南璜川前線合影。右起為陳曉南、吳作人、孫宗慰、沙季同。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39年,赴北碚寫生時所攝。左起為陳玲娟、張貽貞、康壽山、倪則和、徐枋、劉德剛(蹲者)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40年代,中央大學在重慶的校景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41年,中央大學藝術學系全班同學在學校門前合影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43年,中央大學學生隨徐悲鴻到四川灌縣、青城山寫生。最左側站立者為鬱風,前排右四為徐悲鴻。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46年 “1.25”學運遊行宣傳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46年,陳曉南(左二)、張安治(右二)赴英國研修途中在意大利短暫停留,參觀羅馬競技場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47年,中央大學藝術系師生合影。前排左起為秦宣夫、陳之佛、周春雛、林樹芬、陳嗣雪、黃純堯、魏鐵錚;二排左起第而、三為袁振藻、梁玉龍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1948年,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系友歡迎新系主任陳之佛時的合影。前排右四傅抱石,右三陳之佛,右二黃君璧,後排右三梁玉龍。

陳列館(三層)展出

tao

li

zhuo

zhuo

國立中央大學的美術專業畢業生近三百人,此外還有旁聽生、肄業生若干。在此之中,有不少人終生從事美術創作和教育工作,其中不乏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藝術家。他們當中有些留在南京及周邊地區,如楊健侯、朱懷新、李慕唐、伍霖生等;有些去往四川、重慶等地,如岑學恭、蘇葆楨等;有些隨徐悲鴻北上,如宗其香、李斛、戴澤等。他們的足跡影響至今,不僅向下傳承著風格面貌和創作理念,更以其豐富的經驗通過教學進一步培養了諸多後繼者和生力軍。

這一部分一方面旨在將藝術科系的學生和該科系教員的作品面貌相對比呼應,追溯和呈現其中的師承關係;另一方面則期望能夠通過他們的作品折射這段美術教育史對中國20世紀美術格局的深遠影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回望這段歷史,在時代的大背景中理解和看待這批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於今天我們思考當下美術創作和教育的發展和走向亦頗有裨益。作品主要立足江蘇省美術館的藏品以及少量其他公立美術機構的收藏,因此未能涵蓋所有學生的作品,在此將學生名單列出,以供補充說明。

1929-1950年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師範學院藝術科系美術專業畢業生名單

1929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專修科

1月畢業:蔣仁、鄒嶽屏、徐樂山、金學成、沈立、劉醴仁

6月畢業:

蘇英婕(女)、胡鍾秀(女)

1930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教育科

1月畢業:許正華、李有為、葉季英、陸挽沉、張琴、陳魯喆、宋芝宜(女)、顧啟華(女)、匡永庚、趙尚卿、蔣仁(2)、徐樂山、於永川、胡鍾秀(女)、姜維亞(女)、曹秉旗、吳琪光、王永鈞、孫燮榮、須心陬、熊同德、狄瑣榮、施靜之(女)、陳端

7月畢業:劉醴仁

1931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專修科

7月畢業:薛瀚清、蔡壽恆、吳學競(女)、塗瑋(女)、張毓藻(女)、鄭阿梅(女)、徐長福(女)、汪桂華、王永譽、毛如一、何作良、李文晉、王裕成、張安治、梁承謨、張子謀、顧鍾梁、陸其清、張樹英、施道元、張金生

1932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專修科

1月畢業:竇重光、朱雅墅、高國樑、李惟權

1933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6月畢業:謝孝思、馮谷蘭(女)、徐德華、尚其逵、張錦鴻、詹德元、厲道誠、鄧曙光(又名白)

1934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1月畢業:王竹虛(女)、趙世奇

7月畢業:龔鐸(女)、費成武、馬宗符、葛繩睦、張玉卿(女)、屈義林

1935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7月畢業:趙峻山、林瑛、王雲青(女)、呂無愆(女)、王衍採、張鍾萱、楊贊楠(又名建侯)、趙良翰、周希傑、黎月華(女)、劉杏春(女)、劉桂貞(女)、錢壽荃(女)、金有彣(女)、問德寧、吳鴻翔(女)、劉導偉、吳敖生(又名榮康)、高義、王孝存、周瑗、夏同光、林光瑞、蔡樹模、陳兆昌、施世珍、駱媧(女)、尤端、馬孝駿、吳國權、孫多慈(女)、胡士均、郝宗瑾(女)、朱上禧、梁邦楚、周希頤、安敦禮、李永剛、桂惠文、楊柳、黃萱、洪潘

1936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1月畢業:伍苾(女)、張蒨英(女)

7月畢業:唐玉璋(女)、孫懋貴

1937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7月畢業:周崇淑、徐炳華、馬革順、馮法祀、張鎮瀛(又名正吟)、顧汝磊、徐荃

1938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7月畢業:孫宗慰、程本新、梁世德、文金揚

1939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7月畢業:

鄭均亨

1940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1月畢業:溫歡納

7月畢業:繆忠良、艾宗洵(又名中信)、曾憲七

1941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7月畢業:鍾誦餘、甘登信、倪則和、劉德剛、周作相、康壽山(女)

1941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專修科

7月畢業:王心樵、劉文清、吳蔭甫、何芳華、張錫生、藍仕壁、譚學楷、丁忠瑛、楊紹萬、戴大志、朱懷新(女)、田樹森、王仁昌、饒蘛林(女)、俞雲階

1942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

2月畢業:徐枋

1942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專修科

7月畢業:譚勇

1943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專修科

7月畢業:羅頌清

1944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系

1月畢業:姚刊

1944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

7月畢業:陳志華、華採真(女)、蘇葆楨、宗其香、那世清、岑學恭、陳玲娟(女)、楊若英(女)、梁伯文、那畹蘅(女)、王惠英(女)、魏正起、劉澤、孫祿賢(女)、梅健英、陳艮、韓智中(女)、盧萌寰(女)、蘇茂邦、魏彥超、韓巧娟(女)

1945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

7月畢業:陳道惠(女)、尤玉英(女)、朱敬儀(女)、吳守仁、陸巽復(女)、黃婉思、張毓章(女)、吳承潤、葛靜華(女)、蔣蓀生、卓啟俊、孟光濤、王致仁、向鑑、楊發勳

1946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

4月畢業:史守恂(女)、沈佐堯、黃錦充、單淑子(女)、吳繼明

1947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

7月畢業:盧伯衡、趙宗玉(女)、吳志宏、駱映邨、戴澤、張大國、萬庚育(女)、王受英、李斛

1948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

7月畢業:

林樹芬(女)、衰振藻、周德華、梁玉龍、魏鐵錚、惲宗瀛、陳嗣雪(女)、朱士誠、徐厚雄、武聯珠、黃純之、王穎、向奉春、吳承硯、韋啟美、任國鈞、黃純堯、冉瑞堯(又名珖)、周東昭(又作照)、陳真魂(女)、馬仰峰(女)、翟亞丹、陳克純、周春錐(女)

1949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繪畫組

8月畢業:徐尊儒、崔豫章、吳曙霞(女)、何志成、陳墨華、鄔東明、王以強、羅樹基、程佳方(女)、張子生、李心偉、楊君特、劉行忠、熊萼、哈瓊文、陳蜀堯、張志超、時昭溥、李方、李幕唐、沈承琪、白浪、劉學霖、詹明祿、熊隆凱、游龍姑(女)、汪文仲、陳寶琦、何佩珠、胡云程、伍霖生

1950年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

7月畢業:蕭遠聘(女)、丁傳經、王重敏、張聖時、申晴華、汪國澄、吉梅魂、胡海超

——摘自《藝為人生——1928-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美術專業學生文獻集》

尹文修訂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謝孝思 《盆菊》 1956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楊健侯 《長江大橋工程》 1958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趙良翰 《鴨》 1978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吳榮康 《人歡魚樂》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黃養輝 《白梅園》 1982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張正吟 《凌霄》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孫多慈 《自畫像》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楊祖述 《滄浪古勝》 1983年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莫樸 《三代》 1940年 版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蘇葆楨 《果實累累》 1984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岑學恭 《萬里風煙入畫圖》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宗其香 《蘇州河》 1947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俞雲階 《梅花歡喜漫天雪》 1982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朱懷新 《萬紫千紅》 1982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惲宗瀛 《都江堰》 水彩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戴澤 《九月的黑龍江畔》 1982年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韋啟美 《杭州街頭》 1982年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李慕唐 《菊》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黃純堯 《三峽》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崔豫章 《廬山松樹路》 水彩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伍霖生 《巍峨長白山》 1979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張子生 《水仙靜物》1991年 水彩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許荏華 《小朋友》 油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錢紫筠 《金陵玄武湖》 1988年 中國畫

展览预告丨“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即将开展(文旅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曹汶 《鹼地之花》

策展人語

江蘇省美術館 鄒佳睿

策劃此次展覽選題,並將目光聚焦於原中央大學的美術教育實踐,初衷是由於發現在江蘇省美術館的藏品中,作者包括了不少曾在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系任教和學習的師生,他們多是二十世紀現代美術教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教育家和藝術家。他們既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同時也通過教學培養了許多後繼者。作為彼時美術教育的一個重鎮,國立中央大學的藝術科系在現代美術教育上不僅具有代表意義,也為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美術發展培養了諸多生力軍。

在介入策劃之前,似乎慣常對國立中央大學的美術專業有兩點較為模糊的認識,一則談中大必談徐悲鴻,以至於只關注徐悲鴻的重要性而未深入瞭解更充實和豐富的師資面貌及其影響;二則常簡稱為中大藝術系,而忽略其先後下設於教育學院和師範學院之下,該科系實際更應被視為師範美術教育。通過此次展覽,期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和釐清美術專業的師生往來國立中央大學的關係與面貌,以及藝術科系發展教學的歷史脈絡。

展覽大部分內容基於江蘇省美術館的館藏,實際上是對館藏作品的再梳理和再呈現,同時也是對南京本地藝術和文化資源的關注和利用,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輻射同時期南京乃至江蘇地區的其他美術學校,以點帶面,探究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值得討論的問題。

此次展覽主要依託江蘇省美術館自有藏品為基礎,同時得到了南京師範大學、中央美院美術館、浙江省美術館、安徽省博物院、南京大學圖書館等單位的支持,力圖在本館所藏國立中央大學履任教員及學生的作品之上,根據實際情況增補和呈現部分作者的創作面貌。然則因藏品有限,仍有未能涵蓋到的教員及學生,期望能夠在後續的研究和展覽工作中盡力補足充實。

展覽籌備期間得到了諸多單位、學者的支持,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供 稿:鄒佳睿

監 制:高 木

編 輯:李 丹

諮詢電話:025-89610800

開放時間:9:00-17:00

週一閉館,免費領票,憑票參觀

地址:南京市長江路333號(新館)

南京市長江路266號(陳列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