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通過運用筆墨特性,顯現生命要求,也就是“意境”。這一凝聚了東方文化內涵,並經由歷代名家成功運用筆墨形式而顯現出來,一直延續至今。這一具有東方文化智慧的畫種,因其與生命狀態直接關聯,為歷代中國人所喜愛,其本質屬性從未變更過。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中國畫的畫法有兩點:一、基礎畫法。凡是與形體有關係的,諸如“石分三面”、“樹分四枝”,只要是具體的東西,都屬於基礎畫法。二、核心畫法。所謂核心畫法就基礎畫法與心性相吻合,從心中生髮出來的畫法(畫由心生),這就是核心畫法。像畫家黃公望、倪雲林,范寬他們各有各的核心畫法。畫家若一起筆就直接衝著丘壑而去或落筆就直接照搬,八大、石濤的繪畫模式,我們就知道他們不懂中國畫的“核心畫法”。同時還要搞清楚自然和中國畫之間的關係,正如董其昌所說“以蹊徑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不如畫”畫中國畫一定要懂得中國畫的畫法,我一直是這樣堅持並這樣一路走來的,另外畫中國畫要走陽光大道。在教學中,我一直在努力的修一條高速公路,讓學習中國畫的每個人都可以沿著這條路走上大道。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當涉及到中國畫的造形、造境的問題時“畫法”才會出現,如果只醉心於塑造畫中的物體形象,而忘記了這個畫中之體與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那就不能稱為純粹的中國畫畫法。如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所顯現的長披麻皴畫法,並不是單純為了表現富春江畔的物質山體而創造的,而是一個與黃公望的生命信息相吻合的“畫法”。今天,我們學習這一經典的長披麻皴畫法的主要目的,也並不是為了顯示畫家個人技能的與眾不同,從而宣示出自我個性,更不是要凌駕於這些山石之上,證明出畫家為所欲為的、唯我獨尊的地位,而是要在這些筆墨構築的天地中愉悅自己的本性,顯現自己的內在精神,讓“本我”有一個筆墨的體現。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張偉平,1955年生於桂林,祖籍永福。1984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獲學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研究生專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9年至2012年任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教研室主任。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陸儼少藝術研究會理事。

中國美院張偉平|中國畫的“本質”,就是運用筆墨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