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備考中的兩大誤區

(一)練題缺乏正確的思維

很多考生在作答申論題目的時候,由於進行了大量的練習,對部分題目形成了刻板的認知。也有考生過於自信導致審題過於草率,在審題時候對題乾的把握並不是很全面。進而導致遺漏題幹當中的重要信息。造成在閱讀材料的過程當中,不能夠高效準確地提煉作答要點。既浪費了答題的時間,也讓答題失誤的風險直線上升,甚至在經過題海戰術的磨練後,正確的答題思維不僅沒有培養起來,反而是錯誤的習慣因為長時間的練習而變得根深蒂固,所以廣大考生需要注意掌握正確的練習思維。

【例】給定資料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

要求:全面準確,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

很多學員在做的這道題的過程當中,由於審題不夠仔細,在閱讀題干時未能思考“缺失”這一詞語的含義及與“問題”的區別。並且也忽視了題幹中交代的“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缺失’”,只是在材料中搜羅各種問題詞彙。導致答題偏離正確方向,從而失分嚴重。

(二)低效率積累社會熱點

眾所周知,申論考試是以社會熱點事件和政府理論素材為基礎的。並且在寫作文的過程中沒有社會熱點的積累也會讓寫作寸步難行。所以很多考生對社會熱點的學習十分重視,但是面對網絡時代的信息洪流,很多考生又在網絡新聞的海洋當中迷失了方向。殊不知沒有系統的學習並不能掌握諸多零散的社會現象背後的本質規律。所以在學習社會熱點的過程中廣大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熱點學習關鍵在於理解。

很多考生熱衷於在熱點積累的“量”上尋求突破,但卻從來沒有意識到“質”的重要性。各類新聞客戶端如數家珍,熱點理解的程度卻依然是捉襟見肘。所以在看社會熱點的過程中不僅要了解熱點事件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站在政府的角度理解社會現象,將社會問題與政府理論政策中的表述相結合,做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才能夠讓熱點的學習從量的積累昇華到質的突破。

2、熱點學習的“熱”與“冷”

由於網絡時代的用戶爭奪愈發激烈,各路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紛紛“亮劍”,拿出了看家本領爭奪用戶的時間,一時間網絡上竟呈現了“標題與圖片齊飛,誇張共虛假一色”的混亂局面,廣大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更是茫然無措,本想聚精會神學習社會熱點,卻被“金特會”圈了粉,導致時間白白流逝。也有考生學習人熱點之時被偶像明星的花邊新聞所幹擾。正所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網絡新聞讓廣大考生“拔劍四顧心茫然”,最終也只能在信息的巨浪面前“望洋興嘆”。所以廣大考生要明確一點,申論考試具有很強的政策導向性,選題範圍緊跟政府政策熱點,所以剛剛過去不久的兩會則應該成為關注的重點,《十九大報告》、《十三五規劃》也是提高理論素養的重要資料,《半月談》、《人民日報》也應該成為全力備考的標配。只有在正確的方向下才能高效的學習熱點知識。

文|安徽中公教育網

更多資訊,可關注“安徽軍人考試”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