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恐懼無處不在

死而後已,向死而生……我們的文化有很多關於死亡的詞語,死亡很神秘,但並不可怕。人,動物,乃至宇宙都有由生到死的過程,從原子的層面,能量轉化的層面講,死亡又是生命的重組再生。在人生的路上,走著走著,無論汶川大地震給予人們的直面死亡,還是奧運會更高更快更強的抵抗死亡,或者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抵抗全人類,全物種的延續,都是生命的光來照亮死亡的恐懼,托起人類的命運。

有光就有陰暗面,死亡無法征服,但可以認識理解。兒童看到落葉,昆蟲的死亡,逝去的長輩,會覺得難以理解,青少年會通過打電子遊戲,一次又一次復活,會通過各種極限運動來抵抗死亡恐懼,萬科的王石會在五十幾歲去攀登珠穆朗瑪峰來與死亡搏鬥,年齡大的男人會娶超年輕的女孩做自己的妻子,證明自己活著,自己的體力OK。其實這背後都是死亡焦慮的無處不在的體現和抵抗的死亡焦慮做法。

米蘭昆德拉說:死亡最可怕的地方,不在於讓你丟失未來,而在於讓你沒了過去,實際上,異樣是死亡的一種形式,貫穿於整個人生。

對許多人來說,死亡焦慮外顯而明確,而有些人躲藏而隱秘。

死亡恐懼無處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