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高雅脫俗,賈母專程攜大俗人劉姥姥前去櫳翠庵,有何用心?

妙玉是紅樓夢裡一個高雅脫俗、神秘美麗的女子,她身上有很多說不完的疑點。所謂水至清則無魚,是以,她一出場,就給人一種非常清高孤傲但又仙氣騰騰的夢幻感覺。

“氣質美如蘭,才華富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是妙玉身上三個最大的標籤。通俗說,妙玉是一個氣質高雅,才華超凡,孤高美麗的女子。

妙玉高雅脫俗,賈母專程攜大俗人劉姥姥前去櫳翠庵,有何用心?

妙玉能到櫳翠庵居住下來,賈府的王夫人是給足了她面子的。當時她死活不肯來,是喜歡吃齋唸佛的王夫人對她頗有好感,叫林之孝家的下帖子備車轎去接她,把她請來的。

是以,妙玉的到來,完全是王夫人架空了賈母,賈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妙玉就已經在櫳翠庵安營紮寨了,妙玉在櫳翠庵中每日觀花修竹,喝茶彈琴,小日子快活似神仙,好不逍遙自在。

想必老祖宗對王夫人不經她同意,擅自就把這個神秘女子請來大為光火,這不明擺著不把老祖宗放在眼裡嘛。她打心眼不喜歡妙玉這種清高孤傲的女孩子,早就想借機教訓妙玉一把。

這不,一個堪稱教訓妙玉最好的人選來了,這個人就是目不識丁的大俗人劉姥姥。

妙玉高雅脫俗,賈母專程攜大俗人劉姥姥前去櫳翠庵,有何用心?

賈母認為,劉姥姥這個鄉野粗俗的老太太是教訓孤高自傲妙玉的最合適的活道具,藉此人來滅滅妙玉目空無人的孤高自傲,表明自己的態度,好讓她知道在賈府該客氣收斂些。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一次賈母與此人酒足飯飽後,為了消積食,散散悶,更想趁機利用劉姥姥教訓妙玉一把,就拉著劉姥姥突然造訪櫳翠庵,給妙玉來了個猝不及防。

到了櫳翠庵之後,緊接著賈母對於妙玉的冷嘲熱諷開始了。

妙玉高雅脫俗,賈母專程攜大俗人劉姥姥前去櫳翠庵,有何用心?

賈母對妙玉話說得婉轉,說“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衝了罪過。我們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才吃了酒肉,來你這討杯好茶喝。潛臺詞,聽說你茶藝高超,慕名而來呢。

賈母真是這麼想麼?如果是這樣,你賈母又何必專程帶一個粗俗噁心不懂品茶的劉姥姥來這佛門清淨之地呢。

很顯然,賈母此番不打招呼突來櫳翠庵,顯然是來者不善。

妙玉聽老祖宗這麼一說,考慮到賈母是老年人脾胃不好,才吃了油膩的東西,就選了名貴的老君眉 給賈母喝。妙玉端來茶後,老祖宗不假思索道:“我不吃六安茶。”其實老祖宗這麼說,就是在輕視妙玉,小看妙玉在茶藝方面的造詣。妙玉只得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其實此刻妙玉心裡已經很難堪了,沒想到,老祖宗竟如此小看我的茶道造詣。這是其一。

妙玉高雅脫俗,賈母專程攜大俗人劉姥姥前去櫳翠庵,有何用心?

其次,在妙玉送出的茶沒有錯的情況下,賈母與劉姥姥就聯袂上演了一出譏諷妙玉假清高自以為了不起的好戲。

妙玉精心準備的老君眉並沒有讓賈母面露喜色,賈母神情讓人捉摸不透,只喝了一小口,隨即就有了一個奇怪的舉動,把那杯妙玉精心給她準備的好茶,遞給了劉姥姥喝。

對茶藝一竅不通的劉姥姥,在賈母的有意抬舉下,就真把自己當個人了,就不懂裝懂發表自己的高見:我認為,這茶不怎麼的,味道淡的很,不夠香醇,熬的火候不夠。綠茶講究清淡,劉姥姥卻說再熬得濃一點就好了。劉姥姥一開口,就貽笑大方,還自以為是,但賈母並不點破她,依然報以讚許,讓他在自以為是地賣弄。

妙玉高雅脫俗,賈母專程攜大俗人劉姥姥前去櫳翠庵,有何用心?

賈母這一遭夠損,這才是對妙玉最大的傷害。

1、隨意喝一口,就遞給劉姥姥,就是在無聲示意妙玉,你以為把貢品老君眉給我喝,我就會喜歡喝,這種茶,你覺得名貴,在我看來一般般,根本入不了我的眼,我不喜歡喝。看來你的茶藝比傳說中的神乎其神差遠了。

2、妙玉精心準備給賈母的好茶,賈母只輕描淡寫喝了口,就隨意給了一個沒有品位粗俗不堪的老太婆喝,這在妙玉看來無異於是暴殄天物,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輕慢褻瀆。

3、賈母還嫌不夠,再借劉姥姥之口加一把火,你自謂清高,在我眼裡,你連一個粗俗不堪的鄉村老太婆都不如,你也聽見了,你自以為有品位好喝的東西,在人家一個鄉村老太婆眼裡,很難喝,什麼也不是,搞不懂你清高自傲的資本何來?!

妙玉高雅脫俗,賈母專程攜大俗人劉姥姥前去櫳翠庵,有何用心?

賈母不發一言,通過劉姥姥與妙玉兩個人強烈的反差對比,絕妙地借力使力,就不露聲色但又著實傷害了妙玉一顆孤高傲世的心。

賈母通過這種方式側面警告妙玉:你所謂的風雅高潔,在我一個有閱歷見過大世面人眼裡華而不實,還不如像劉姥姥這樣會投機取巧、抓乖賣醜的粗鄙之人有實用價值。

你別以為你是王夫人下帖子請來的,就自以為是,別忘了,賈府裡的第一把手是我,想忽視我的存在,你不會有好日子過。

妙玉高雅脫俗,賈母專程攜大俗人劉姥姥前去櫳翠庵,有何用心?

紅塵三千,不問風雨,只道本真。

純原創,抄襲必究!我是《好看的紅樓夢》作者詩綠鳳,每天給你新鮮營養的紅樓妙解。

更多精彩請關注:詩綠鳳細講紅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