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順縣“四個精準”建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新家園

永顺县“四个精准”建易地扶贫搬迁幸福新家园

芙蓉鎮“易扶新家園”內幼兒園

新湖南客戶端5月5日訊(通訊員 朱思理 羅奮飛 塗孝輝)“十三五”期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劃定搬遷區域涉及23個鄉鎮、183個村、444個村民小組、397個自然寨,26532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決戰決勝“五個一批”中的關鍵一批,永順縣委、縣政府將其列為“十五項重點工程”之一,以“四個精準”確保搬遷戶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精準規劃。永順縣政府在進行集中安置區規劃設計時,堅持“選址第一、舒適優先、科學謀劃、統籌安排”原則。在選址上,綜合考慮搬遷戶的就醫、就學及產業發展;在舒適上,建設7層以下住宅,提高住房舒適度;在科學謀劃上,充分考慮邊遠鄉鎮脫貧致富難度係數,結合永順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謀劃相關鄉鎮的搬遷安置點;在統籌上,建立健全了易地扶貧搬遷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縣易地扶貧搬遷,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在規劃設計時,政府考慮到大規模搬遷戶的生計問題,對集中安置區的樓房進行優化設計。澤家鎮安置區和芙蓉鎮安置區均採取了商鋪加住房組合的多層結構設計,萬坪鎮、高坪鄉、石堤鎮、永茂鎮等8個政府採購項目在公開招標採購時,也要求採取商鋪加住房組合的多層結構設計。政府對商鋪統一進行採購、管理,商鋪收益可解決安置區物業管理開支和維修等費用。搬遷戶在集中安置區入住後可實現人氣集聚、商住統一,其正常生活有基本保障,保證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

永顺县“四个精准”建易地扶贫搬迁幸福新家园

芙蓉鎮易地搬遷“新家園”

精準建設。永順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中,強把質量關。縣委書記、縣長在一線指揮、調度,現場指導,縣長任易地扶貧搬遷聯席會議由總召集人,常務副縣長任召集人,副縣級領導兼任聯席辦主任,各相關單位為成員,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確保各項建設工作精準落實;在各鄉鎮成立相應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設易地扶貧搬遷辦公室,實現建設工作精準協調;抽調和聘請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跟蹤監督,做到建設精準管理;縣易地扶貧搬遷辦公室建設期間定期組織開展安全檢查,做到精準核查;建設完成後,組織施工、建設、監理等單位,開展回頭看工作,逐點、逐戶、逐棟對標對錶檢查,發現並整改相關問題,實現質量精準。

永顺县“四个精准”建易地扶贫搬迁幸福新家园

老人們在“易扶新家園”內休閒

精準管理。永順縣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綜合服務工作,下發了《關於加強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會化綜合管理服務的通知》文件,成立鄉鎮安置點社會化綜合管理服務工作組,確定管理人員和公益性崗位計劃數。

鄉鎮制定各安置區的綜合管理方案,經縣易地扶貧搬遷領導小組審定後,擬定管理人員和公崗人員名單,積極做好搬遷戶分房搬遷入住、安置區物業管理等服務工作。鄉鎮和安置點管理機構積極做搬遷群眾思想工作,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在項目竣工驗收後90天內,及時組織搬遷群眾入住新房,並組織舊房拆除、土地復墾和後續幫扶等工作。不斷優化集中安置區管理服務水平,通過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協調化解搬遷戶遇到的各種困難;強化安置區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讓搬遷群眾享用文化活動場所和健身服務設施;建立健全社會民生保障體系,創辦幼兒園等公眾教育園地。村支兩委“同步搬遷”安置區,設立村級服務代辦點,代辦相關事項和參與制定有關後扶措施,讓搬遷群眾享受零距離服務,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

截至目前,永順縣2016年至2018年建成的54個集中安置點,已按要求制定安置區綜合管理辦法,成立了安置區綜合管理機構,設置了安置區宣傳欄和公示欄,確定了安置區管理人員、公益性崗位和幫扶幹部名單並進行了公示。

永顺县“四个精准”建易地扶贫搬迁幸福新家园

“易扶新家園”內便民服務中心

精準後扶。永順縣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實際,成立後扶產業辦,由縣發改局牽頭,組織縣扶貧辦、人社局、民政局、衛計局、教體局、農業局、文廣新局、開發區等單位制定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具體幫扶實施政策,集中安置點和搬遷戶制定精準施策措施,從技術、資金、政策扶持上給予幫助,真正讓貧困戶走向致富路。

在產業扶貧方面,採取突出推進重點、完善利益聯結、強化要素保障、加強組織領導等綜合措施,做好“興產業、置家業、增就業”等工作,確保有條件的安置區搬遷戶均有“一份菜地”,妥善解決鄉鎮安置搬遷戶遠離生產作業區的問題,同時,大力提倡“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鼓勵同村搬遷人抱團發展,共同致富。

在就業扶貧方面,通過加強技能培訓、開展勞務協作、開發公益崗位、興辦扶貧車間等辦法,鼓勵引導搬遷群眾轉移就業,確保“每戶1人就業”。

在政策保障方面,妥善解決跨區域搬遷群眾的戶籍管理問題,採取遷出地管理林和地、遷入地管理房和人的方式,分工協作,維護好搬遷群眾切身利益。

在遷出地產業發展方面,重點引導搬遷群眾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以種養業為主,大力發展油茶、莓茶、獼猴桃種植和特色養殖,確保人員下好山,產業上好山。

永顺县“四个精准”建易地扶贫搬迁幸福新家园

“易扶新家園”內扶貧車間

永順縣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後扶產業發展,引進同康服飾、國興傢俱等公司投資3000萬元,在安置區附屬用房改造扶貧車間14000平方米,每年安排搬遷對象就近就業566人,人均工資可達每月3000元。與湘西老爹公司合作,投資2000萬元建設芙蓉鎮千畝獼猴桃扶貧示範園,每年支付產業收入資金100萬元以上用於搬遷戶分紅,園區用工優先選擇搬遷戶。引進天禾莓茶公司,投入1.4億元資金大力開發莓茶產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與毛壩鄉金剛笠莓茶基地合作,基地和搬遷戶達成優先用工協議,可安排100多貧困人口在基地務工,工資每人每天8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