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什麼才是關鍵?如果回到14歲你希望受到什麼樣的教育?

追夢菌


教育過數千學生和培養了自己的孩子,感觸很深,對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一、孩子的觀念影響 一個孩子的行動取決於他的觀念,在14歲左右是孩子叛逆期的集中時期,這個時候才開始和孩子談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是很費力的,所以對孩子的觀念影響應在多年前就開始。建議告訴孩子幾個線,如做人的底線,法律的常見紅線,家庭要求的低線等,給孩子講一講,讓孩子寫一寫,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探討辨析,慢慢就有效果了。二、習慣的影響 習慣對孩子的影響真是太大,如果較早注意習慣的培養,孩子的成長是不會太吃力和落後的。這個習慣包括生活習慣(細緻,整潔,美觀等)學習習慣(按時,專注,多思等)思維習慣(多向思考,辯證思考,陽光思考等)。

培養孩子從早從細,多探討交流,要知道有些彎路是需要他去走一走的,在走彎路的時候才會有深刻的思考,進而引導他進行觀念和習慣 的正向矯正。

以上屬於個人理解,不妥之處請多指正。


槑221393470


我認為青少年教育的關鍵是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只有在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這個前提下,才去談文化科學知識的培養,否則都是枉然。

那些高智商但低品質的例子還少嗎,北大學子吳謝宇殺母案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

所以,作為家長,孩子的品質教育就要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不是把眼睛僅僅盯在學習上,而忽略了道德品質的養成教育。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首先家長要做出表率,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家長的一些行為習慣、準則、言談舉止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孩子的一些道德認知、道德觀念、道德情感的形成與家長的教育、督促、嚴格要求都有很大關係。家長只有重視了這些方面的教育,也才會在日常生活中去有意識培養和踐行,也才能慢慢形成一些良好品質。

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方面來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

一、培養孩子樂觀的生活態度。擁有積極向上態度和樂觀的心理,孩子就會積極陽光地去生活,也就擁有了愛的能力,他就會尊重生命、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二、培養孩子善良正直、誠實守信。學會關愛家人,關愛同學。不撒謊,不要失信於人。

三、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從小養成這種責任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去做,而且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從小養成良好責任心,長大才能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四、培養抗壓能力。不要養成孩子從小愛虛榮的毛病,好逸惡勞,好攀比,久而久之對現狀不滿,就難以排除外界的誘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總之,培養孩子是一個大工程,稍有不慎,就會在某個環節出差錯,到時就會悔之晚矣。

假如我現在是14歲,一定希望自己是一個快快樂樂、陽光開朗的兒童。希望在學習之餘看很多自己想要看的書,家裡有父母的溫馨陪伴,我在家做作業或看書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在學習,一家人共同進步,家裡形成濃濃的書香氛圍。在學校,有喜愛的老師,還有同學,我不希望自己是書呆子的那種學生,而是能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有趣的活動,希望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藍依口袋


您好,一級教師和您探討這個問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對於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全世界各個地方國情不同,教育環境不同,但我感覺目標還是相同的。

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世界觀的教育,讓孩子有對這個世界,這個國家,這個社會,自己的周邊環境,自己的家庭有一個正確認識,持一種正能量的態度。

青少年教育的第二點就是良好人格的塑造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青少年時期,正是人行為習慣養成期,在這個時期,行成什麼樣的性格,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和生活。

總之,青少年教育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我們要齊心協力,達成共識,行成教育合力,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長,最終成為有貢獻的人。

如果真能回到十四歲,我希望有父母陪伴,有良師引路,讓他們影響我的性格,約束我的行為,讓我成為樂觀向上懂得合作的人。




教育熱點問題交流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兩個案例。第一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林森浩,在中山醫院見習期間,醫學院研究生黃洋被其投毒致死。第二個,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博士生朱海洋,2009年因求愛不成把女同學殺害,2010年4月19日被當地法院法官裁定一級謀殺罪名成立,被判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問題學生”日漸增多。當他們走進大學或走向社會後,道德和心理方面的問題便會顯現出來。

所以,我認為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還是要注重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毫無疑問,它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與應試教育不同,素質教育體現了社會對於青少年的人性關懷!它更注重於因材施教,發展每個人的特性,使他(她)們成為一個有溫情,有特點的獨立個體,而不是將他們變成千篇一律的機器人。更為重要的是素質教育健康發展學生的心理、道德,使他(她)們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國家的人才。而不是像林森浩,朱海洋那樣帶著扭曲的心理危害他人,危害社會。


多力英語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所以我就一個點來說說我的看法。

青少年,我認為是小學到初中這段時間,孩子的教育以什麼為主,我覺得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體制教育。在當下社會,我們有一套固定的、還算成熟的教育體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完整渡過這段時期,況且國家還有九年義務。我相信提問者想要的絕對不是這種答案,那麼,第二方面就是在體制教育的基礎之上我們進行一些其他的,但是非常必要的知識技能學習,這些包括讀書、書法以及其他各種愛好興趣,從這些裡選擇一個或者幾個作為自己的特長。

這樣,才能達到中國教育的最終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泥融飛豔子


任何一個孩子的問題都是有原因的,絕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厭學。我們做家長的一方面要反省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正確,引導的方法是否恰當,聽一聽別人是怎麼帶孩子的。再者,社會的原因、學校的原因、孩子自個兒的原因。特別是當前應試教育體制下,要讓一個沒有動力、明確的學習目標的孩子去喜歡學習,真是太難。我仔細觀察我班上優秀學生的情況,他們大多比較單純,心無雜念,終於能在枯燥的學業中學到一點點所謂的自信、快樂。


楊偉老師


青少年教育要根據不同的國情、教育環境、家庭來進行,不過整體目標應該是從孩子的良好的人格塑造、優良的性格、規範的三觀等方面進行。第一:良好的性格和生活、學習習慣是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教育目標。因為一個好的性格和習慣是影響孩子一生髮展和生活的重要因素。第二、規範的三觀是孩子認識世界、瞭解社會、融入社會的基礎。三觀正確才有一個正能量的態度,才能將事情做得更好。如果我回到14歲,希望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優秀的教師引導我成為一個知識全面、性格開朗、有領導才能的新一代管理人才!


樂享天才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孩子的觀念影響一個孩子的行動取決於他的觀念,在14歲左右是孩子叛逆期的集中時期,這個時候才開始和孩子談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是很費力的,所以對孩子的觀念影響應在小就開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觀念,給孩子多講一講,讓孩子寫一寫,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探討辨析,慢慢就有自己正確的人生觀了。

還有一個就是習慣,習慣對孩子的影響真是太大,如果較早注意習慣的培養,孩子的成長是不會太吃力和落後的。這個習慣包括生活習慣,比如細緻,整潔,美觀等。還有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可以讓孩子獨立思考問題。

青少年教育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我們要齊心協力,達成共識,行成教育合力,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長,最終成為有貢獻的人。

如果說真能回到十四歲,我希望有父母陪伴,有良師引路,讓他們影響我的性格,約束我的行為,讓我成為積極樂觀向上,懂得變通的人。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日語之聲


不知道您了不瞭解李玫瑾老師?著名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李教授。孩子的教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6歲是屬於撫養階段,期間需要有固定的親密關係,最重要的是需要有語言和血緣關係的陪伴。第二階段是6-18歲,這期間的重點是能夠讓孩子的青春期穩定發育,構建正確的人物關係。正確對待異性朋友,同性朋友。

孩子的教育是兩個階段,遞進式的,那麼最重要的我們需要的是高質量陪伴,不是你看著電視📺耍手機的陪伴。而是參與,父母與孩子互動。


你可知道我說什麼


於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全世界各個地方國情不同,教育環境不同,但我感覺目標還是相同的。

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世界觀的教育,讓孩子有對這個世界,這個國家,這個社會,自己的周邊環境,自己的家庭有一個正確認識,持一種正能量的態度。

青少年教育的第二點就是良好人格的塑造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青少年時期,正是人行為習慣養成期,在這個時期,行成什麼樣的性格,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和生活。

總之,青少年教育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我們要齊心協力,達成共識,行成教育合力,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長,最終成為有貢獻的人。

如果真能回到十四歲,我希望有父母陪伴,有良師引路,讓他們影響我的性格,約束我的行為,讓我成為樂觀向上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