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的單車》:年少的單車,渴望的生活

前一段時間,《大象席地而坐》的導演胡波受到廣泛關注,因為他自殺了。從而引出了另一位導演,王小帥。這倆人之間的故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咱能說的就是,王導2001年獲得過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作品——《十七歲的單車》。

《十七歲的單車》:年少的單車,渴望的生活

這部電影王小帥大膽啟用新人,像崔林、李濱等人,當然周迅跟高圓圓當時就已經小有名氣,慢慢的初戀感。故事圍繞一輛自行車展開,小貴在快遞公司工作,送快遞的工具就是一輛自行車。小貴通過努力在即將得到屬於自己的自行車時,車子卻被偷了。在他找尋數日後,終於在小堅那找到,可是自行車卻是小堅在二手市場買來的。二人便開始了有關自行車的爭奪。

《十七歲的單車》:年少的單車,渴望的生活

自行車在電影中具有符號性意義,這與《小鞋子》中的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於小貴來說,自行車是他能在城市中堅持下去的希望,有自行車就有工作。所以他會瘋了一般去尋找自行車,電影裡多次出現小貴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城市中,與街頭上無數自行車融合在一起。這是大城市的現狀,無數追夢人中,一個人的夢根本微不足道。

《十七歲的單車》:年少的單車,渴望的生活

對城市衚衕里長大的孩子小堅來說,自行車則是彌補自己心中缺失的東西,有了自行車,他就有了追求女孩子的資本,也可以跟朋友們去玩耍。可以說,自行車成為了兩人心中的執念,最後兩人約定一人騎一天,這時候兩人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相同點,迎合。小貴迎合心中的城裡生活,小堅迎合騎車團體。

《十七歲的單車》:年少的單車,渴望的生活

電影的結尾,小堅和小貴都捱了打,自行車也被砸破。這是一場爭鬥的結束,也是新一輪故事的開始。沒了自行車的小貴如何繼續在城市裡生活,小堅又是否繼續玩單車?這一切都拋給了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