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雄安新區將全面採用地熱供暖!


未來雄安新區將全面採用地熱供暖!


資料圖


在中國北方,每逢採暖季,空氣質量會經歷一番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燃煤排放物的“洗禮”。但在雄安新區,一座小縣城卻早就形成了一種清潔供熱模式——“雄縣模式”。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雄安新區,瞭解“雄縣模式”,探尋如何打造地熱資源綜合開發的“雄安樣板”。

華北平原的“無煙城”

出了北京五環,南行100多公里,便來到了雄縣。從2009年開始,雄縣大規模使用地熱能集中供暖,如今地熱能供暖已覆蓋縣城95%以上的建築,堪稱一座“無煙城”。

身為河北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楊炳良是土生土長的雄縣人,他回憶,上世紀70年代,雄縣便有“地熱供暖”,“那個時候大部分都是無序開採,私人企業隨意打井經營,用過的地熱水亂排亂放,也沒有回灌。”

地熱資源無序開採導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排放到地表的地熱水汙染土壤,致使土壤板結,並汙染淺層地下水。

為解決這個問題,2009年8月,雄縣政府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旗下的中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新星公司”)簽訂了《地熱開發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雄縣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新星公司下屬的中石化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由新星公司與冰島極地綠色能源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目前已經將總部搬至雄縣,並在雄縣設立河北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雄縣模式”得到國家認可並推廣。楊炳良介紹說,“雄縣模式”可簡要總結為:政企合作,市場化運作;整體規劃,科學開發;技術先進,保障地熱產業可持續發展;央企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楊炳良表示,“雄縣模式”技術上的核心是“取熱不取水”,從開採井將地熱水抽出後,通過換熱器取熱,然後由回灌井將冷水重新注回地下水層。與此同時,另一套自來水循環系統將經過加熱的水通過供暖管道送入千家萬戶,這樣實現“採灌平衡”。

據介紹,截至2018年底,河北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雄縣和容城供暖面積達700萬平方米,基本實現了雄縣、容城城區地熱集中供熱全覆蓋;在雄縣大營村等10個自然村全部實施地熱代煤改造。

從“雄縣模式”探索“雄安樣板”

“雄縣模式”可否複製為“雄安樣板”,如何科學利用地熱資源,構建雄安新區清潔供熱系統?這也是郜洪強正在探索的問題。

53歲的郜洪強是河北省地礦局國土資源勘查中心總工程師、九三學社河北省直委員會副主委、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目前,他借調至雄安新區綜合執法局工作,主要負責新區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方面的工作。

在郜洪強看來,雄安新區在地熱資源綜合開發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分佈有容城、牛駝鎮(雄縣)和高陽(安新)三個地熱田,地熱田面積佔雄安新區總面積的80%。

郜洪強表示,目前,雄安新區地熱資源綜合開發正處於“摸家底”的階段。雄安新區地熱主要用於供暖,其次是洗浴,少部分用於種植養殖。雄安新區共有地熱井320眼,經過估算,雄安新區地熱水年開採量2100萬立方米,供暖面積達863萬平方米。

據郜洪強介紹,2018年9月,雄安新區管委會開展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專項整治行動,並出臺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截至2019年3月中旬,完成了全區320眼地熱井核查建檔等工作。

郜洪強表示,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具有分佈廣、儲量大、埋藏淺、易回灌、水質優等特點。此前,雄安新區地熱井數量及地熱開採量快速增加,因無序開採存在一些“歷史欠賬”。“目前新區應該加大投資力度,提高地熱資源勘查精度,編制地熱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健全完善地熱礦業權制度,建立地熱資源動態監測系統,構建多功能互補的清潔供熱系統。”

郜洪強認為,可以充分發揮地熱資源安全、高效、易調節等優勢,以用戶為節點,分散佈置供熱站,科學開發水熱型地熱資源、合理利用淺層地熱資源,配合天然氣、電力、生物質等能源,形成多能互補的“地熱+”清潔供熱系統。

關注微信公眾號搜索 ☞ 京南樓市情報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