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第八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日前在福州順利落幕。來自海內外近千家博物館、博物館展陳設計施工公司以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公司參加兩年一屆的博物館界盛會。本屆“博博會”無論是展會規模、展覽形式與展覽內容、科技水平均超過往屆,堪稱代表中國博物館界的最高水準。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文化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時代,在國家倡導文化創新、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這場“博博會”以全新的姿勢與蓬勃的面貌亮相恰逢其時,一場21世紀博物館未來發展與創新的討論與思考在博物館界熱烈展開。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論壇現場


“千館一面的突破口,從大綱寫作的創新入手”

趙春貴 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原主任


在博物館大發展的背景下,省級博物館新一輪的改陳又來到了。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內博物館聲、光、電做得不好,三十年來,國內博物館在聲、光、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下一步,聲、光、電的設計不再是外露的,而應與展陳內容有機結合。目前,聲光電已經帶來了汙染,下一步需要反思前30年哪些需要提升,文案需要有一批新的策劃者、研究者。博物館設計公司要有自己的文案分析、把關人員,有自己的設計師、文案策劃師。今後要求有一個跨界、多面手的文案策劃師,而不單是藝術設計師。

目前中國出現博物館“千館一面”現象,這個一樣,那個也一樣,是因為展陳大綱就是一樣的。要想把博物館做好,要在內容上下功夫。一個展覽吸不吸引人,內容很重要。形式對內容有反作用,內容決定形式。今天反思博物館三十年走過來的路,博物館的內容很重要,內容形式都做得好,是個電影;只是形式做得好,就是個廣告片。

千館一面,為什麼?因為內容編寫千篇一律,沒有創新。歷史陳列,以考古代替陳列。歷史有很多故事,有前因後果,有很多人與事,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它不是一個石片、玉片,那是講不清楚歷史與背後的東西的。

今後的文案寫作,應從文學中學些東西,文學樣式很多,可以是小說、散文、詩歌,各種形式體裁都可以參照。文案寫作要挖掘與營造氛圍,可見與不可見的,或通過採訪來完成,文案做好後,自然給設計師提供一個想象與創作的空間。


“形式創新,讓博物館彰顯個性與氣質”

陳同樂 江蘇美術館副館長


一個好的博物館設計師,除了藝術上造詣很高之外,還要具備獨特的風格。這種設計風格要與博物館的風格有機結合,將博物館的文化歷史與精神內涵個性化呈現,成為一個城市獨特的文化地標與城市的文化會客廳。

中國的博物館展覽,最近十年是重要的實驗期。各種“展法”——平鋪直敘的、餘音繞樑的、富麗堂皇的、清雅秀麗的,各顯其能。而中國博物館的展覽風格與方法追求意象表達,清雅沉靜,畫外有聲。無論宋人的簡致,明人的宏麗,清人的繁複,都有一致的中國氣息、中國美感。設計師和藝術家不同,沒有個人的藝術自由,但並不妨礙設計師的文化理想。有理想的設計才是有生命的、感染人的。希望中國式的博物館展覽美學能成為更多中國博物館展覽探索的美學方式,共同實現更高的中國博物館美學價值。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陳同樂發言


“讓每個博物館的優勢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俞樂濱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展陳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策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好的展覽首先是是創造性地完成設計主題,不僅要有重要的史料內容,還要具有歷史價值與時代價值。在策展界,有一種新木桶理論,即把木桶最長的一根木板接長,讓優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此次博博會參展的很多博物館,展臺的外觀設計與展示風格上非常有特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博物館是收藏人類記憶的憑證,讓文物由庫藏變成敘述者,由過去的“陳列優先”變成“教育優先”,研究是基礎,陳列是手段。通過實物加信息的展陳方式,完成一種精神的展現與傳承。

博物館設計與施工的展陳公司,需要提升專業素養與對政策的把握,要了解博物館的展陳趨勢,能夠熟練駕馭不同類別、不同風格的博物館設計,瞭解博物館的相關政策。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俞樂濱發言


“未來的博物館要嘗試做無邊界博物館”

郝驚雷 北京驚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 總設計師


當下的中國博物館展覽,早已不是過去簡單擺放實物的光景了。展示方式更加生動、有趣、更具體驗性。但是,國內現在的博物館建築(展廳)大都已經固化,展覽被裝在一個密閉的盒子裡。封閉、保守、圍牆式的思維和理念,不是一個先進性時代所應有的文化觀。

博物館的策展專家在博物館規劃建設之初就應該參與策劃。讓博物館的建築真正起到“人、自然、文化、文物、社會”的樞紐作用,使之具有更強的融通性,弱化邊界性,把人與文化、自然融為整體,這才是“以人為本”的最好闡釋。

所以未來的博物館要嘗試做無邊界博物館,展陳要做無邊界展陳。甚至在未來城市發展中都要熔鑄博物館文化展示的思想,一個城市的發展建設應該讓博物館專家參與進來。在座的各位老師應該提供如何將文化熔鑄進城市的發展思路,使局域性的博物館展示逐步發展為一個龐大的文化展示系統,鋪陳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郝驚雷發言


“形式設計與內容設計是對同一主題的不同表達”

許瀟笑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展覽陳列部主任


博物館的觀眾是複數性的,博物館的展覽也是複數性的,是多樣性的,從神廟走下來的博物館由權力轉向權利,給觀眾以獲得知識的權利。

對於釋展人,形式設計與內容設計都是大策展人概念,是對同一主題的不同表達,二者地位是相同的。內容設計是從展覽邏輯來闡述主題,形式設計是從表現形式來闡述主題,兩者需要不斷對話與碰撞,才能達到內容與形式完全融合與展現。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許瀟笑發言


“以展陳設計打造自身文化自信,凸顯個性和魅力”

狄跟飛 臨汾市博物館館長


作為華夏文明起源地的一張文化名片,今年9月18日開館的臨汾市博物館採用開放融通的空間設計,藏展結合的恢弘陳列,創新靈動的科技化手段,將當代審美與傳統文化完美契合,令其有著與眾不同的博物館性格,展現了新時期博物館的時代特徵與精神內涵。在開館後一月,參觀人數達到30萬人次。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狄跟飛發言


臨汾市博物館的展陳設計有四個特點:

1.有溫度

根據展廳的不同內容配以恰當的色調。

“最早中國”展廳,以橙黃色調展現五千年前華夏文明堯立中國的神奇與輝煌歷史。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最早中國”展廳

“晉霸春秋”展廳以灰色色調,展現晉國波瀾壯闊的霸主雄風,讓觀眾在觀展中體驗穿越時空進入歷史事件的參與感。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晉霸春秋”展廳

“千秋平陽”展廳則以五彩斑瀾的色調勾畫了臨汾從秦至清代的生產、生活畫卷與文化藝術之美。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千秋平陽”展廳


2.很“土豪”

6000平方米展陳空間展出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有等級的文物2000餘件。展藏結合的恢弘陳列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與全新的視覺體驗。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展廳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展廳



3.智慧化

臨汾市博物館運用高科技、智慧化現代科技展示,實現“一鍵啟動,一鍵關閉”的博物館智慧化管理與應用。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展廳


4.物語式表達

臨汾市博物館的重點展品與展項,比如代表最早文字的龍盤,採用多媒體展示手法立體表達,讓文物“活”起來,成為會“說話”的文物。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展廳


“博物館的展陳如何讓歷史與文物復活”

盧崢 高級照明設計師 IES博物館和美術館照明專委會委員


當代的博物館越來越重視觀眾的體驗和強調觀眾、展品和空間之間的交流互動,照明設計師必須要和展陳設計師積極溝通,根據展陳策略制定照明策略,掌握和靈活應用先進的照明技術,精心設計和耐心地進行現場調試,把最好的展陳照明效果呈現給觀眾。同時,展陳照明設計師應該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不僅僅是學習照明專業知識,還要掌握一些展陳設計、博物館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做到“以正合,以奇勝”。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盧崢發言


“好的設計師,在設計之外要有迭代的創新與突破”

王祖明 清華大學清尚集團公共管理學院城市更新研究所副所長

未來有兩種公司能活下去,一種是夠大,能抗風浪的公司;一種是有大師級設計師的公司。一個好的設計師,在風格化設計之外,還要有迭代的創新與突破。這需要設計師對展陳設計要有極大的熱情,同時各相關行業需要跨界協同,圈內的人要多交流多聯繫。非常希望博物館與行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互動能更多一些,更加開放一些,讓21世紀中國博物館真正實現跨界、融合與發展。


博物館設計師、館長專家:以創新打造博物館時代風尚與文化自信

王祖明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