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眉户以曲调委婉,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深受广大观众喜欢。不仅流传在陕西,包括临省的山西、内蒙、河南、甘肃、青海等地都有大批拥趸者。

但是眉户起源于哪里,又如何得名,您了解吗?

眉户?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百度百科对眉户做了以下解释:陕西眉户分东西两路:东路眉户源出华阴、华县,因曲调悦耳动听、迷人,陕西有将“胡”作“戏”解之说,故称“迷胡”,即迷人的戏的意思;西路眉户相传起源于陕西太白山麓的眉县和户县故称“眉户”,眉户曲发轫于陕西民间歌谣,古称“清曲调”。以民歌中的情歌、牧歌、樵歌、渔歌、小调、童谣为基础,在明代时将元代小令和套曲及演唱程式引入其中,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不断的加工,发展成为一种戏曲艺术。

按照这样的解释,眉户分两路,有迷胡和眉户两种,那这算两个剧种吗?为什么现在常听到眉户而少见迷胡呢?眉户是否等于迷胡呢?带着这些问题,小编陷入了迷胡……

目前,我们对于这个剧种都在使用眉户这个称谓。可是,有学者对此发出了疑问,原渭南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正军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迷胡历史悠久,渊源可以上溯到“郑声”(古郑国民歌)。西周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华县由受封于此的郑桓公主政,史称郑国。史载“郑人善歌”。“郑声”,即当时流行于郑国的民间音乐。是一种韵句的说唱自乐,俗称“念曲儿”。由于曲调缠绵悱恻,委婉动听,长于表现深沉、凄楚、悲痛的情调和气氛,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能使观众沉浸其中“迷糊”起来,所以便逐步被称为“迷胡”(见《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眉户?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那么“迷胡”咋成了“眉户” ?迷胡源于二华,历史上本无争议,但现在很多地方却把“迷胡”写作“眉户”,并把眉县、户县说成是迷胡的发源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山西晋南迷胡艺人李卜说起。李卜自幼学戏,唱得正宗迷胡。他以卖艺为生,辗转于晋南、秦东(朝邑、同州等地)一带,名气很大,后来流落至陕北富县瓦窑沟,与一名寡妇成婚。著名剧作家马健翎是陕北米脂县人,延安时期接替柯仲平(著名狂飚诗人、民众剧团首任团长),担任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团长。他擅长话剧、秦腔,对迷胡却不大熟悉,但闻知迷胡非常适宜排演短小精悍的折子戏后,便萌生了以此为革命服务之念——编排反映边区生活的现代戏,但苦于没有教师。后来听说瓦窑沟的李卜擅长迷胡,便把他请进剧团当了教师——教演员唱迷胡调,为剧团排迷胡戏。于是,由黄俊耀和史雷轮番担任男主角的迷胡剧《十二把镰刀》,便应运而生了——是由李卜哼唱迷胡曲调、马健翎据调填词创作出来的。

眉户?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眉户《十二把镰刀》李瑞芳、史雷

出海报讨论剧种署名时,李卜说秦东、晋南一带有个说法,说曲子戏悦耳动听,凄楚迷人,像“媚狐子”(即民间说的狐仙、狐狸精)一样,一唱就把人唱“迷糊”了,所以把曲子戏叫迷胡。马健翎说那是迷信,咱不搞那一套。他说陕西眉县、户县有曲子戏,曲子很可能就出在这一带。加上“眉户”谐音“迷胡”(在陕西方言中,“眉”字发音是mi),于是他便让人把剧种署成了“眉户”——看来马团长当年此举,系欲避免“迷胡”二字可能引起的迷信之嫌。于是从此时起,人们便把“迷胡”写作“眉户”,并以讹传讹,把眉县户县说成是迷胡的发源地了。马健翎先生未必能够想到,当年自己不经意的这句话,后来竟在陕西戏剧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眉户?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眉户《梁秋燕》剧照

陕西剧协主编的《当代戏剧》2001年第3期,刊有《迷胡音乐纵横谈》一文。该文对迷胡的渊源做了详尽分析,其结论是迷胡起源于华阴、华县;此地域形成的迷胡,向东发展形成晋南迷胡,向西形发展成陕西迷胡。

据《中国戏曲志山西卷》载:“晋南眉户原称迷胡,俗称曲子戏。1955年,按延安书写习惯,由晋南地区迷胡剧团开始,把迷胡改成了眉户。”说起晋南迷胡的起源,该卷载:“一说源于陕西华县、华阴一带,流传至晋南以后,同当地的民间小调结合而形成了晋南迷胡;一说源于蒲州、解州民歌俗曲。”文中也没有提及眉县、户县。

眉户?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2014年华阴迷胡《李亚仙》亮相中国剧院

所以,把“迷胡”写成“眉户”,把迷胡发源地说成是眉县、户县,应系上世纪四十年代马健翎先生一个并非故意的误导。时至今日,二华民众乃至陕西东府人民,对源于自己大地上的这份文化遗产的命名问题,依然十分在意,从未轻言放弃,执著地坚守着“迷胡”这块阵地。多年来,东府各级政府及文化团体,在自己迷胡作品的剧种署名上,历来都是写作“迷胡”的。

眉户?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刘正军局长在文章中呼吁,我省戏曲研究的有关领导机关和专业机构将“迷胡”列为研究项目,厘清同一文化遗产在命名问题上的混乱局面,恢复其历史的真面目,从而为“迷胡”正名。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之争,而是关系着历史的尊严。

您对于刘正军局长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呢?您觉得是叫眉户好呢还是叫迷胡好?欢迎在下方留言发表意见。

审核:王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