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食單——黃魚

原文:黃魚黃魚切小塊,醬酒鬱 一個時辰,瀝乾。入鍋爆炒兩面黃,加金華豆豉一茶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同滾。候滷幹色紅,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濃郁之妙。又一法,將黃魚拆碎,入雞湯作羹,微用甜醬水、纖粉收起之,佳。大抵黃魚亦系濃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

譯文:把黃魚切成小塊,放入醬和酒醃一個時辰,瀝乾。然後入鍋煎至兩面呈黃色,加金華豆豉一茶杯,甜酒一碗,醬油一小杯,一塊滾煮。待湯滷變幹發紅,加糖、瓜、姜收汁起鍋,滋味浸潤濃郁,甚是美妙。另一種方法:將黃魚拆碎,放入雞湯做羹,加少許甜醬水、芡粉把湯收幹盛起,也很好。黃魚味道濃重,不可用清淡之法烹製。

黃魚,又名黃花魚,有大、小黃魚之分:大黃魚又稱大鮮、大黃花、桂花黃魚;小黃魚又稱小鮮、小黃花、小黃瓜魚。大黃魚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黃魚肉嫩味鮮但刺稍多。明代屠本畯《海味索引》載:“黃魚,謂之石首,腦中藏二白石子故名。”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叫魚腦石,故又名“石首魚”。

王羲之在《雜帖》中記有:“石首鯗,食之消瓜成水。”古人把黃花魚剖開曬乾,製成魚乾用來烹菜,味道鮮美,且能消食。杜甫有《黃魚》詩:“日見巴東峽,黃魚出浪新。脂膏兼飼犬,長大不容身。筒桶相沿久,風雷肯為神。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龍鱗。”杜甫感嘆黃魚長大而罹難,雖有心相救卻奈何不得,徒有致哀憫之意。

小黃魚體小肉嫩,極適合油炸。掛糊炸熟的小黃魚金黃松脆,連魚骨都已酥軟,一口下去,有滋有味,魚肉鮮香繞舌,魚骨與麵皮的脆韌又提供了別樣口感。

紅燒是黃魚的一種常見做法,紅燒黃魚不僅沒有破壞魚類本身的鮮嫩,反而用濃厚的湯汁讓魚肉具有了更豐富多層次的味道,而魚肉的鮮美也緩解了紅燒的濃膩,可謂是渾然天成的搭配。

面拖小黃魚

隨園食單——黃魚

小黃魚去頭和內臟後乾淨晾乾,加入鹽、料酒、胡椒粉抓勻,醃製20分鐘

碗裡放入適量麵粉、生粉(2:1)、少許鹽、雞蛋,倒入料酒,調成不見顆粒的麵糊,醒10分鐘放入鹽制好的小黃魚

油鍋燒至七成左右熱,依次放入裹上面糊的小黃魚

初炸成兩面淺黃時撈出;將油溫加熱至回升,放入小黃魚大火復炸至表面金黃即可

外皮酥脆,魚肉嫩滑的面拖小黃魚就可以趁熱吃啦~

紅燒大黃魚

隨園食單——黃魚

私房菜:

黃花魚處理乾淨

魚身切花刀,用白酒洗魚

鹽:姜粉:花椒麵=1:1:1塗抹均勻,淹一個小時

料汁——白酒:醬油:糖=1:1:1、蔥薑蒜

魚塗抹均勻面粉、薄薄一層即可

用姜蹭蹭鍋,適量油煎魚、一面煎好再煎另一面只翻一次

適量醋加一點水,烹入內,悶一會兒,等到醋差不多收幹後,加入料汁加適量熱水

小火燉10分鐘,淋入香油,大火收汁,用勺子淋汁讓魚入味均勻,盛出撒上蔥絲、青紅椒點綴即可(香菜、九層塔都可作為菜品點綴增加風味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