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如果世上有某物存在的話,

無論那個物是房子也好,

是樹木也好,

是人也好,

是萬物也好,

都是要為了這個戀人和自己的戀愛而存在的。

——正岡子規《戀》


天和二年十二月廿八日(1683年1也25日),江戶發生了一場大火,史稱“天和大火”,本來這也不算什麼大事,再說於今也過去了三百餘年,就算真有什麼事,也早就雲淡風輕了,可就是這場大火,造就了日本史上了一出最純真也最偉大的戀愛。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八百屋於七》二代目歌川國輝繪)


在江戶本鄉經營八百屋(蔬菜店)的太郎兵衛有一個女兒名叫於七,年方十六,生得貌美可愛。

時值當年除夕,江戶發生了大火,於七的家也遭受了波及,不得已全家暫時避居到家族所屬的檀那寺-圓乘寺。情竇初開的少女於七邂逅了在那裡的寺院雜役生田莊之助,進而深深地迷戀上了他。

後來新居落成,於七搬回新家,但仍對寺院小役朝思暮想、不能自拔,竟然蹦出了“只要再生出了一場大火,就能與他相見了吧”的瘋狂想法。於是於七在家中放火,但越看越害怕,急喚鄰里前來救火,所幸火勢很快就被撲滅,也沒有造成大災害。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日本無慘繪大師月岡芳年的《八百屋於七》,松竹梅湯島掛額)



但是縱火在江戶時代乃是重罪,於七被押赴奉行所(衙門)審問。當時負責的奉行甲斐莊正親聽了於七縱火的理由,念其情真,加上未釀大禍,有意網開一面,再三提醒於七不是放火,而是在轉移火的途中不小心落下的,還問於七今年是否15歲,因為當時法律規定15歲以下的犯罪可以免除一級刑罰。但於七卻十分堅持自己是16歲,而且提出證明。甲斐莊莫可奈何,只好判於七死罪。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位於圓承寺的於七之墓)



天和三年三月廿九日(1683年4月25日),於七在鈴森刑場受火刑而死,得年16歲。因為天和大火可謂改變於七一生的命運之火,所以後人也將天和大火稱為“於七火災”。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鈴木刑場遺蹟立碑)



時至今日,於七的故事先後被改編為淨琉璃、歌舞伎、落語、小說、漫畫、歌曲、動畫、時代劇等多種題材的作品,其中以井原西鶴改編的小說《青菜店老闆家的故事》流傳最廣。

明治時代的文學宗匠、俳句大師正岡子規也曾為此寫過一篇文章《戀》,尤其對於七的戀愛深表同情,稱其為“立於善惡以外神的世界的戀愛”。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正岡子規,本名常規。子規取自“杜鵑啼血”之意,與夏目漱石為至交好友)



摘自 |《戀》 文 | 正岡子規


雖然之前歷史上就有過幾段有名的戀愛,但我尤其對八百屋於七的戀愛深表同情。感覺於七的內心,實在是可憐可愛。在溫柔可愛的她的心裡,有著像是要融合天地的情火,時常燃燒著。那火的氣勢逐漸變強而無法抑制,甚至連自己家都燒掉了。最終將自己的身體也投入了火中。世人可能會說她愚蠢吧。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井原西鶴《好色五人女》中插繪,於七全家避難到圓承寺,圖中央為於七家避難的雜物)



以某一派的倫理學者的行為結果作為善惡標準的人會將於七稱為大惡人。將這個純潔無暇,如玉一般的於七稱為大惡人的人也是傻子。於七的心裡無賢無愚無善無惡無人間無世間無天地萬象,甚至無思慮無分別。有的只是屬於她一個人的,神一般的戀人,和附於他的如火一般的戀。如果世上有某物存在的話,無論那個物是房子也好,是樹木也好,是人也好,是萬物也好,都是要為了這個戀人和自己的戀愛而存在的。而且如果那物稍有一點妨礙自己戀愛的話,房子也好,樹木也好,人也好,都會將它收拾掉。

只要這個戀愛成功的話,就算天地變成了粉末也毫不驚訝。如果這個戀愛無論如何也成功不了的話,就算在黎明受到酷刑也絲毫不會後悔。雖然本就沒有可以後悔的地方,可死這件事不是很恐怖嗎?想想一個弱女子受到火刑的時候她心裡不會很不安嗎?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大友克洋《火要鎮》中場景)



僅僅燒掉了家的於七很可憐,臨死的時候於七的心裡也是悲傷得不得了。臨近死亡的時候,她的內心究竟是怎樣的?應該不會後悔以前有了情理外的戀愛。有時候在可愛的戀人身邊會夢到雨夜裡的故事;有時會夢見天燒起來了,在火焰裡有無數的惡魔群聚在一起,自己的家燒起來了;有時感慨萬千,胸中堵塞,淚流滿面;有時茫然無措,無意卻惆悵萬千,像是靈魂出竅。雖然這毫無疑問是身處痛苦之中,然而在那份痛苦之中確實沒有悔改前非的痛苦。

感情上,於七沒有要後悔的理由。不是考慮是否放火,而是考慮於七為了戀愛一定要做的事,為什麼要考慮關於那件事是好是壞呢?如果考慮那個的話戀愛從開始就不存在。又或者,在衙門裡雖然縣官教過她閃爍其詞但是她毫不在意,為了戀愛即使被火燒也還是坦白了,縣官也沒有辦法,判她為縱火罪。又或者,或許是想象的故事但也許想象的是對的,於七一定會這麼回答。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前田敦子主演的時代劇《浮生若夢:八百五於七異聞》)



縣官也再三提醒過,可能也說過於七不是放火,而是在轉移火的途中不小心落下的吧。那個時候於七說只因想見吉三先生,想著放火了或許會再次遇見他,她的內心一定在哭泣吧。在這裡。她實在是可憐可愛。如果是害怕罪禍,於七一開始就不會放火。那樣的話,於七臨死時是否這樣遺憾地想過,不止未覺得自己的罪是壞事,應該乾脆把火擴大到江戶,將宣告自己死罪的縣官和讓自己陷入死刑的法律,以及執行死罪的人一併燒了。不會,純潔無暇的於七不會有這樣的心思。於七一定會覺得燒了家是做了壞事。如果那樣的話,於七會不會覺得沒有放火真是太好了?

本來這些事情不用想,人類世界的善惡,不會影響到立於善惡以外神的世界的戀愛。只是,於七在覺得放火是一件壞事的瞬間,良心有愧,會不會想著做了那樣的事情不好?這樣的事情於七其實很難想到。那樣的話那個瞬間於七在想著什麼事呢?那就是,覺得吉三很可愛。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於七的故事,後世對其褒貶不一,有人念其真,有人斥其愚,有人疑其虛,然而不管如何,後世人的評價也已不會再影響給當事人的心緒。為了心中的戀而捨棄一切,奮不顧身,可取或不可取,沒人能給出正確的答案,對於七來說,至少在放火的那一瞬間,她的內心是滿足的,是充滿希望的。

正岡子規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關善惡的本能


以上內容結合日本百年文學經典《生活就是做簡單的事》整理而成,北京紫圖圖書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生活就是做簡單的事》,圖片來自網絡。

本書收錄了正岡子規的《戀》,以及從明治時代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起,到昭和時期最為活躍的“無賴派三傑”等14位作家的17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當時的日本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