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瘋人院》:瘋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我是蝸牛君,

每天一部經典電影等著你。

《飛越瘋人院》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第46位。而且電影上映與1975年,如今已過去將近40年,卻仍然被人們奉為經典。接下來就讓我們進一步瞭解這部電影:

獲獎記錄


《飛越瘋人院》:瘋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劇情簡介

麥克墨菲(傑克·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 飾)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

麥克要求看棒球比賽的電視轉播,挑戰了醫院嚴格的管理制度,受到護士長瑞秋(路易絲·弗萊徹 Louise Fletcher 飾)的百般阻撓;麥克帶領病人出海捕魚,振奮了 他們的精神,卻讓院方頭痛不已。院方為了懲處麥克膽大妄為、屢犯院規,決定將他永遠留在瘋人院。生性自由的麥克再也無法忍受瘋人院的生活,他聯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開始自己的計劃:飛越瘋人院。

《飛越瘋人院》:瘋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本片獲1975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主人公“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在當今社會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飛越瘋人院》:瘋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人物介紹

主人公:邁克·墨菲

邁克·墨菲是一個不經意闖入瘋人院的“正常人”,並不是瘋人院內部所誕生一個反叛者。他所謂的反叛實際來自他自己的天性,並非刻意而為。邁克·墨菲熱愛自由不喜約束的天性使他既不能被外面世界所接納,也無法被瘋人院內的世界所接納。他對於瘋人院的秩序和規定缺乏忍耐力,而對於已定規則又帶入了自我思考和詰問。這兩點是瘋人院的“統治者”最無法忍受。

大反派:拉奇德

護士長拉奇德是醫院病人最直接的“統治者”,她管理和維護著醫院的規章和秩序。表面上她不動聲色,神情端莊威嚴,從未對病人發出來發自心底的微笑或悲傷。表面上看,她是一個恪盡職守的護士,醫生眼中的優秀人員。但在病人眼裡,她只是一個依靠恐懼、暴力和處罰來維護自己權威的惡魔。她忠實執行規則來要求病人,但這些規則並非由病人自己制訂。

男配1:印第安人酋長

印第安人酋長,沉默不語,目光呆滯,在別人眼裡如死物一般,在他內心深處對於父親的死一直難以忘懷。邁克喚醒了酋長,於是酋長對於父親的結後來轉移到了邁克的身上。

女配1:凱蒂·霍姆斯

凱蒂在片中扮演男主的女朋友,戲份其實不多,這裡拿出來說一下她主要是因為她太像泰勒斯威夫特了!!笑起來特別迷人哦~

《飛越瘋人院》:瘋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電影點評

作為好萊塢的優秀電影作品,此片達到了商業元素與藝術價值高度合一的境界。影片講的是一個瘋人院裡發生的故事。而要在票房上取得一定效果的影片,就得為這些影片的主角們找到一個對立面。影片導演福爾曼正是抓住原著中這特殊的一點,在影片中加以強調,並將影片的整體框架也建立在一種對決上,使得這部影片在表現形式上更像是一場對抗賽。對決的雙方很突出,一方是以護士長為代表的管理者,一方是以麥克默菲為代表的被管理者。在這種對決中,雖然病人們作為一個弱勢群體是弱小的,但在影片中卻表現出最旺盛的生命力。

《飛越瘋人院》的社會性大致分析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標榜美國式自由精神,這大抵和《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是美國人一直追求的一種反抗壓抑的個人主義,它是一種理想主義,美國式的,也是帶有一定普世精神的;

第二個層面是政治隱喻,影片是控訴強權社會壓抑下的人性吶喊與悲歌,而這個社會原型並不是美國,而是集權統治下的那些國家。

影片的拍攝本身也具有一種叛逆的氣質,整部影片的色彩基本上只有白、黑構成,影片場景也反覆強調瘋人院裡禁錮的方形門窗,重重設置規整的鐵絲網,單調取代了以往電影中的絢麗,而壓抑和死寂的氣氛充斥著整部影片。這種令人壓抑的氣氛恰恰與70年代美國試圖進一步打破頹廢消極傾向的社會相吻合,是一定社會層面強烈呼喚的一個宿影。

《飛越瘋人院》:瘋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此外,影片中的人物也具有明顯的符號化。護士長嚴肅冷靜,在與病人的交流會上多以正面向上仰視的主觀鏡頭出現,明顯帶有一種威嚴性。但麥克默菲卻是一個典型的反叛者,越是在氣氛壓抑,管制森嚴的環境裡越顯出他叛逆的天性,影片的實質也讚揚了這種天性。

影片結尾為這種反叛精神最終帶來了希望:酋長逃出了瘋人院。雖然麥克默菲沒有實現出逃的願望,這個殘酷的事實是一個不能抹去的傷痕,但酋長的出逃卻是“麥克默菲式精神”的傳遞。酋長被麥克默菲所喚起的人性原始的力量,促使他砸破鐵窗迴歸到原始。迴歸自由的願望實現了,“麥克默菲式的精神”也取得了勝利。此時影片將反叛與自由的主題發揮到了極致,也使觀眾與這種“麥克默菲式的精神”獲得共鳴,得到解脫。整個影片的放映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向觀眾傳達自由精神信息的過程。《飛越瘋人院》用“麥克默菲式精神”喚起了自由、自我的美國精神,為70年代美國社會的進步注入了活力(光明網評)。

《飛越瘋人院》:瘋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蝸牛說

有時候一部優秀電影,在大眾看來並不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而《飛躍瘋人院》就屬於這種類型。

《飛躍瘋人院》沒有炫酷的特效,主角也不屬於顏值高的類型,全片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精神病院裡面拍攝完成的,故也沒有大氣恢宏的場面。就是這麼平平無奇,卻並不影響《飛越瘋人院》成為一部優秀電影,包攬一眾大獎。

因為真正判斷一部電影的價值時,電影本身所體現的內涵和帶給觀眾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飛越瘋人院》:瘋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我們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時代背景下了,但是蝸牛君依然在墨菲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個不願屈服,勇於反抗的墨菲,敢於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情,或許,說蝸牛君是墨菲身邊的精神病人更為合適,畢竟蝸牛君並沒有做到墨菲那樣,敢於反抗一切,勇於去做自己。生活中,面對老師,家長,上司,蝸牛君並不敢總是說No。但是看完《飛越瘋人院 》,

蝸牛君希望能像最後的酋長一樣,勇於打破牢籠,去做心中的自己。

《飛越瘋人院》:瘋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畢竟,如果說不自由,那和死又有什麼區別呢。

想看電影的朋友們記得關注蝸牛君哦,然後點擊蝸牛君頭像,再點擊下方界面的電影,搜索對應電影名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