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向父母借過錢嗎?這位老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前兩天跟閨蜜聊天,聽說了她的孩子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不禁感嘆現在孩子學習吸收能力真是不得了,而且還很會學以致用。

你向父母借過錢嗎?這位老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是這麼回事兒:

新學期剛開始,閨蜜和所有的家長一樣給孩子買了新書包,可上學時看她到同桌買了個新式的拉桿書包,要300多元,心裡癢癢得不得了,尋思著也讓大人給她再買一個。讓媽媽買肯定不可能,於是孩子就把主意打到爸爸身上。

晚飯後孩子磨磨蹭蹭到正在電腦前工作的爸爸身邊,說:“爸爸,新學期的書好多,我的書包都快裝不下了,書包現在好重。”說話的時候還偷偷瞅著爸爸的反應。

“哦,是嗎?”爸爸正在網上查資料,有點心不在焉。“拉桿書包可好啦,書再多也不怕!”她急忙說。“是嗎?”爸爸這才注意到孩子的真實想法。“給我買個拉桿書包,行嗎?”她拉著爸爸的手說。

這時閨蜜突然走進房間說:“不是剛買的新書包嗎?怎麼又要買啊?”

你向父母借過錢嗎?這位老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所以購買新書包的計劃因閨蜜的反對而夭折。

孩子們悶悶不樂地進了屋,第二天中午剛回來,孩子就把爸爸媽媽喊了一塊,對他們說:“爸爸媽媽,我知道現在讓你們再給我買一個新書包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能不能先借幾百元,然後把每月你們給我的零花錢的一部分還給你們?”

“就像媽媽給我借的那本《當動物有錢了》中寫的那樣,動物們都到小馬亨利開的銀行裡借錢一樣。”

閨蜜聽到這話,雖然心裡還是有點不樂意,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給孩子買兩件書包。但又覺得她能把書中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倒也是一件好事兒,說明孩子的財商還是可以的。

嗯,既然要實施就應該正規一點,幹什麼事都要有儀式感,於是閨蜜和孩子就這麼商量了一個協議,並約定按時在每個月拿到的零花錢中拿出一部分來歸還借款。

孩子也遵守約定,前幾個月真的按時定量還了錢。但這個月,她一時沒忍住誘惑,和小夥伴一起買了一個布娃娃。這樣以來按約定該歸還書包的錢就不能如數歸還了。並且這幾天,布娃娃的新鮮勁兒過去了,孩子懊悔不已,不知道該怎麼給媽媽交代。

你向父母借過錢嗎?這位老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她還是如實地告訴了閨蜜,閨蜜並沒有責備孩子,反而利用這樣的機會跟孩子述說了自己生活中的經驗。

她說:“我們生活中有一些服務和產品標價是很高的,例如汽車、房子、教育等等。但當時並沒有那麼多錢去支付這些產品,那你就必須向銀行或者其他人借,然後再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一點一點地把錢還上,就像你買拉桿書包一樣,就是用了這種方式。但是這種方式的達成是在一種合同或者協議的前提下進行的。這就標誌著你的信用高低與否。如果還不上錢,那你的信用就會打了折扣。以後,如果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別人就再也不會借給你錢了。所以,一定要好好保管你的信用,每一次都能按時支付你該還的錢,這會在你以後的學習、生活、甚至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閨蜜一向是一個有計劃、有安排的人,她在孩子的財商教育方面也算是走在我們很多人的前面。那麼就這件事情,我們看看應該怎麼樣對孩子進行理財方面的教育呢?


你向父母借過錢嗎?這位老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第一,家長應該給孩子主動和孩子討論錢。

不能避免談錢。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自然會提到一些金錢問題,例如:我們家為什麼沒有他們家那麼漂亮?我們家有沒有錢?有多少錢?

這類問題中國父母一般都以迴避的態度來面對孩子,其實這是錯誤的。一個只會問家長要錢,只會花錢,而不去思考錢的來歷的孩子以後是不會做金錢的主人的。談錢就是思考價值觀。在和孩子討論金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跟他灌輸很多理財思想,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比如有關零用錢、家務、儲蓄、生日、銀行賬戶、打工、學費等等問題。這些都是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會遇到的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不能等到問題出現了,才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來解決他們。

你向父母借過錢嗎?這位老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第二,有規律、定量地給孩子零用錢。

閨蜜的方法很好。她在給孩子零用錢的時候,專門用透明的玻璃瓶。她會選擇每個月固定的某一天給孩子打錢,當著孩子的面放到玻璃瓶裡,每一次都是定量的幾元錢。當然這個錢的數量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而增大,因為孩子大了以後,需要購買的東西也會隨之增加。

用透明的瓶子是因為要讓孩子切切實實地感受到零用錢的增長,讓他們心中有一個期盼,從而計劃要購買的東西離自己還有多遠。

她還會和孩子一起規劃下一步將要買的東西,並商討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買的必要,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指導孩子正確地消費。

你向父母借過錢嗎?這位老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閨蜜把零用錢分在兩個塑料罐子裡,一個罐子代表消費,一個罐子代表儲蓄。她想讓孩子養成一個觀念:有些錢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錢只能儲存下來,等日後需要時再用。消費的罐子裡面的錢,主要是用於滿足孩子偶爾的衝動消費。因為她覺得只有讓孩子拿著花花綠綠的鈔票親自面對現實中的抉擇,才能教會他們控制自己的衝動。因為偶爾的衝動可能會花掉某一段時間積累的錢。但萬一真的要派上用場的時候,自己就傻眼了。

這也算是培養孩子的耐心和自我控制的一個方法吧。存一筆錢去完成一件大事,或者購買一個有趣的東西,是需要等待、需要忍耐的。

第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借款的時候我們必須履行正式的貸款程序。哪怕是和爸爸媽媽借款,因為這是一種社會規則。具體操作如下。

(1)在一張紙上寫下貸款的日期、數額、利息以及每週償付的時間表;

(2)和爸爸媽媽簽訂借款合同書;

(3)對分期付款進行跟蹤記錄,仔細記錄可避免爭議;

(4)還清貸款後,要記住收回借款合同書。

你向父母借過錢嗎?這位老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不得不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比我們那個時候厲害多了,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還有自己理財的一套。但反過來看,他們的進步不就是家長耳濡目染的薰陶嗎?所以要想讓孩子擁有正確的理財思想,家長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我們也應該和孩子與時俱進。這不光體現在在學校的課程中和孩子一起學習,還體現在現實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規劃未來,和他一起走過這段成長曆程。


我是隨手記,會記賬會理財也會投資,每天分享乾貨文章,教你多賺錢、會花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