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在莊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上,鑲嵌著一組高200釐米、長354釐米的《五四運動》浮雕,它生動地再現了發生在100年前的一幕: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幾所學校數千名學生湧上街頭,高呼“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等口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掀起了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

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當狂飆般的吶喊聲隨著歷史煙雲悄然散去後,五四精神卻一直沉浸在中華民族奮鬥的血脈裡。回首百年,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五四”早已化作一個奮進的符號,它吹響了青春的號角,記錄著信仰的烙印,凝結著愛國奉獻,激盪起中華民族前進歷程中一幕幕高潮迭現的革命活劇。

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不奮鬥,無青春

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愛國救亡:

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

1919年1月28日上午,法國巴黎凡爾賽宮,一場激烈的外交爭辯正在上演。這場會議議題只有一個——討論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分配問題。中國代表顧維鈞以雄辯的口才,從歷史、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說明山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駁了日本的無理要求。

彼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勝利的協約國在法國巴黎舉行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參加會議。中國人對此抱有極大期待,期望能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攫取的特權歸還中國。

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資料圖片:1919年1月,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美、法等27個戰勝國(包括中國)在巴黎舉行“和平會議”。會議不顧中國代表的反對,決定將德國在我國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圖為“巴黎和會”開會情形。來源:中國共青團網站

但事與願違的是,中國代表團的提案被接連駁回,列強秘密商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交給了日本。原來抱著很高熱情期待的“公理戰勝強權”,至此全部淪為泡影。顧維鈞在回憶錄中寫道:“以前我們也曾想過最終方案可能不會太好,但卻不曾料到結果竟是如此之慘。”

中國代表團雖經多方斡旋,但均以失敗告終,軟弱的北洋政府竟逼迫代表團屈從列強。失望帶來的痛苦格外強烈。消息傳來,憤怒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抗爭,誓言“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於是,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出現了席捲全國、有著各社會階層民眾參加的聲勢宏偉的群眾運動。

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近代以來,最激動人心與震撼人心的,莫過於愛國與救國這一歷史課題。鴉片戰爭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野蠻入侵和封建統治者的腐敗無能,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動盪混亂,民生凋敝衰敗,一代代英雄兒女前赴後繼,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投身於救國救民的時代大潮之中。

“革命有希望,中國不會亡!”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吳玉章曾回憶道,“在人民群眾中所蘊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驚天動地、無堅不摧的。”自此,歷史走到了真正偉大的轉折點,整個中國開始從沉睡中復甦了。

艱辛探索:

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行動激發了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

五四運動爆發後,29歲的陳望道受邀參加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工作。因他早年曾留學日本,精通日文、英文,也有很好的國文素養和馬克思主義學識,被認為是擔此重任的最佳人選。

早春時節,在故鄉浙江義烏簡陋的老宅柴屋裡,陳望道全身心地投入這項事業之中,一日三餐和茶水都由母親代送。


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陳望道在老家柴房秘密翻譯《共產黨宣言》

歷史留下了這樣的經典一刻:母親特地送來糯米粽子,外加溫補祛寒的紅糖,囑咐他“吃粽子要加紅糖水”。而專心看書的陳望道卻錯蘸了墨汁,還回答“吃了吃了,甜極了”,直到母親來收拾碗碟才吃驚地發現,他的嘴上沾滿了墨水。

1920年8月,第一版《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公開出版。初版時印了1000本,很快就銷售一空;再版,又很快售罄。到1926年5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重印達17版之多。

與此同時,李大釗在北京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開始在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山東、廣東和留日、留法學生中相繼建立。中國人找到了馬列主義真理,中國青年的內心為之一振,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

五四風暴猛烈地盪滌著中國大地。原來沉寂的社會生活開始沸騰起來。一大批優秀的先進知識分子思想上有了很大轉變,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從對各種社會思潮和政治力量的鑑別中思考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千里之外的雲南,朱德的思想也發生了重大轉折。從1919年下半年起,這位滇軍名將和好友孫炳文埋頭書齋,認真閱讀《新青年》《每週評論》《新潮》等進步刊物,從中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思潮。他開始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探尋中國的前途,之後“從原來的黑暗環境中擺脫出來,踏上一條新的生活道路”。


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越來越多的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中國社會生活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歷史從此掀開了嶄新一頁。

奮力拼搏:

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鬥的偉大傳統

1939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以“永久奮鬥”為題發表講話,說道:“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鬥’。我們共產黨是繼承這個傳統的,現在傳下來了,以後更要繼續傳下去。”

此時,距五四運動爆發已過去20年,距抗日戰爭勝利還有6年,距新中國成立還有1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的青年們爆發出“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鬥爭偉力,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馬克思曾說,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生存發展全部包含在兩個字中——奮鬥。不奮鬥,無青春,青春的魅力就在於奮鬥。被習主席點讚的中國航天科研團隊是一支以青年為主體的團隊,平均年齡嫦娥團隊、神舟團隊33歲,北斗團隊35歲,東方紅四號團隊29歲,衛星應用團隊28歲……他們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團隊,青春之偉業,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對接續奮鬥的責任擔當,熔鑄到共築中國夢的歷史征途之中,為中國航天科研事業貢獻了青春和力量。


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1900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流亡日本,痛心疾首之餘,他撰文《少年中國說》,那句“少年強則國強”激勵了多少熱血青年,鼓舞了多少有識之士。時至今日,當耳畔響起這段誦詞時,人們依然會倍覺血脈僨張、激情澎湃。

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放眼世界,我們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更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五四精神,擔負起歷史交給我們的重任,以青春點燃夢想,用奮鬥託舉使命,絕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五四百年,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

圖片來源新華網、部分來源網絡;

編審:張華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