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說的,千萬別寫出來!

半月前,在市區某個高檔小區附近的咖啡館,和一位業委會主任(L先生)聊了一個上午。聊完之後,L先生拉著我的手,一再和我強調:

我跟你說的,千萬別寫出來!

我跟你說的,千萬別寫出來!|業委會走訪小記

對我個人來說有點鬱悶,因為聊了整整一個上午的內容,而且發生的故事非常精彩,充滿了鬥爭、官司、對抗等。現在既不能寫出來,也不能用在學術研究裡。但我又有點理解其中的無奈,因為類似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在長期的走訪過程中,我們每寫一篇文章遇到最大的阻力,其實是業委會參與者本身,他們總是把小區的很多故事在和我們傾訴之後,大部分的他們會一再跟我們說,不希望真實的信息被大家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這恰恰是業委會工作的敏感和獨特之處。

所以這篇札記裡面不會描寫到關於該小區任何的細節,避免透漏他的身份。

L先生也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生活中的他在任何一個評價體系裡面,都算得上是一個成功人士,60年代的大學生,去海外讀了博士,在美國做到了大學教授,並加入了外籍。退休之後回到自己的老家-上海來養,退休平靜的生活,直到某一天居委工作人員敲開了他家的門被打破。L先生直言,從被通知到來年上任,他自己也不知道經過了什麼細節就成為了業委會成員,照他的話說,自己“莫名其妙就進去了”。

在L先生的眼中,自從2年前上任就瑣事纏身,但沒有一件事是和其自身的利益有直接牽連的。他把發生的事情描述出來,用的最多的主語是“我們”。這種處境幾乎適用於各地的業委會:所涉事件繁瑣又微小,業主的“陣營”五花八門,相處對象有政府機關、企業和個人等雜亂多樣,大多矛盾都無從下手……

“可能你都無法想象,他們會因為一點事情,鬧到我家裡來!”

“有些人就是無賴,你真的拿他沒有辦法!”

......

對於他——一個前半生在國外大學及社區度過的知識分子來說,業委會的參與不僅是一次豐富的經歷,也是一磨人的考核。“我最不喜歡這個事情,沒意思。”當我問他是否後悔的時候他說:“我這個年紀啊,還要遭這個罪!當然後悔。莫名其妙進去,退又退不出來。”

”我在上海就這一套房子,我又是外籍被限購,同時我又是一把年紀,也不想去換房子,所以希望你可以理解,千萬別寫出來!被人知道了,我可能都沒法待下去!“

也許只有和我聊天,才可以放下那心中的那份壓抑,因為我也參與過業委會,對這種微妙的感覺感同身受。其實這也恰恰是當下業委會參與者的普遍困境,偏見、不被理解....同時也很難找到某種認同感......只有那心底的某種責任感在支撐著自己前行....

可能有些人會說這人怎麼這麼“慫”,怕什麼呢? 那是你可能不知道人性惡的一面。當你被人堵門、被人咒罵、被人砸窗的時候,你也許會思考,這事情到底值不值?

因為,我們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有家人!不希望身邊的人,被牽扯到這種無畏的干擾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