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上周五,“乌龙”再次出现。

从周末到本周,我看这个问题还是受到了一些关注,群里也有人议论了起来…

2019-3-8,朋友圈在刷着各司三八节福利的时候(羡慕脸),还是有不少交易员开着多屏,盯着今天要出的进出口数据。

11:17 华尔街见闻报道:中国2月出口同比(按人民币计)-16.6%,预期7.1%,前值13.9%。中国2月进口同比(按人民币计)-0.3%,预期6%,前值2.9%。财联社也有报道,预期值差不多。二级市场上,快速地,210被TKN下1.5bp,205下1.25bp。

斗转星移,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肾上腺素激增,手抖握不住鼠标,打字也因激动而易出错,喊box的声音是颤抖的……

我们知道债券交易,交易的是「预期差」,因此所谓媒体行情往往在数据日上演。

本周五这个情况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媒体行情了。在我不长的交易经验中,这种「媒体行情」就出现过好几次。但这行情来的快去的也快,翻翻我的破笔记本我怕自己因疏忽没记全,因此这篇文章或许应该叫:复盘「我印象中的」媒体行情

—————————————我印象中的「媒体行情」—————————————

首先还是需要声明和定义一下(我恨不得把对各位的尊重和敬意P成背景图):

我对为我们提供即时资讯的媒体均是抱有一种感恩和尊重的态度,不想被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这里我只是想试着从交易的层面来探讨「预期」(any预期和“我”的预期)与数据偏离较多的情况下,我们是否有可以把握的空间,或者手在这时慢一点可能更好?

我对研究员们同样也是尊敬甚至是仰慕的,数据就在那里,分析不分析,它们都在那里,我纯从数据分析,no judge。

「媒体行情」,我把数据公布时急上急下往往完成在半小时之内的这种行情叫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是如此依赖即时资讯来获取对活跃券走势有重量影响的信息,一个数据或消息出来的影响………..(不然怎么送交易日历呢~?)

1. 2019年3月8日

11:17公布了2月进出口数据

万得版本:

中国2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16.6%,预期+6.6%,前值+13.9%;进口同比-0.3%,预期+6.2%,前值+2.9%;贸易顺差344.6亿元,预期2500亿元,前值2711.6亿元。

中国2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20.7%,预期-5%,前值+9.1%;进口同比-5.2%,预期-0.6%,前值-1.5%。

华尔街见闻版本:

中国2月出口同比(以人民币计)-16.6%,预期7.1%,前值13.9%;进口同比(以人民币计)-0.3%,预期6%,前值2.9%;中国2月贸易帐(按人民币计)344.6亿元,预期2523亿元,前值2711.6亿元。

中国2月出口同比(按美元计)-20.7%,预期-4%,前值9.1%;中国2月进口同比(按美元计)-5.2%,预期-0.9%,前值-1.5%;中国2月贸易帐(按美元计)41.2亿美元,预期266亿美元,前值391.6亿美元。

盘面:二级市场上,快速地,4min内210被TKN下1.5bp,205下1.25bp。

看了眼卖方的预测,ZJ固收(出口-15%至-20%,进口-10%),GJ宏观(出口-15%,进口-3%),GX固收(出口6%,进口4%),HT宏观(出口9%,进口6.7%),ZS宏观(出口-4.5%,进口4.8%),XY宏观(出口-3%,进口7%)… 方差确实很大。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2. 2018年11月13日

16:45央行公布10月金融数据

中国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7288亿人民币,预期 13000亿人民币,前值 22054亿人民币。

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6970亿人民币,创2017年10月以来新低,预期 9045亿人民币,前值 13800亿人民币。

中国10月M2货币供应同比 8%,预期 8.4%,前值 8.3%。

盘面:二级市场上,本已临近收盘,当日下午资金已经彻底松下来,金融数据出来后,210最多怒下4bp,205下4.5bp,国债没咋动。

当天被用到最多的标题是“腰斩”。看起来一年要腰斩好几次…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3. 2018年3月9日

9:30统计局公布了3月通胀数据

中国2月CPI同比2.9%,预期2.5%,前值1.5%;中国2月PPI同比3.7%,预期3.8%,前值4.3%。

盘面:半小时内,国债期货跳水近2毛,170215上行2.5bp。

事后看,2018年2月份2.9%的CPI已是近5年高点,不管是从当日行情还是站在2018年的尾巴,当时没有边退边收真是后悔呀,曾经有个机会摆在我面前… 这都是后话了。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算是进出口、金融数据和通胀各回忆了一个例子吧。我在这里不是想说所谓的「预期」不准,赌数据、做波段,交易员大佬们肯定比我更在行。

在这里是有一个想法窜进了我脑子里,所谓“预期”,并不一定是“我的预期”。不少买方也会自己做预测,数据出来一看,和我的预测一样嘛。哦?那是买还是卖?

——————————————「预期」准不准?——————————————

前几天旭总写了一篇《光大固收|恼人的春节效应》。主要是3月10日公布了2月份金融数据,印象中很少在周末公布金融数据,接着召开记者会,周一又在旗下报纸接受采访,左解释来右解释去,也是操碎了心。2月金融数据又所谓的“不及预期”了,我看好几家卖方也都对2月份金融数据进行了修正,想必大家也都发现了这个问题。

预测数据,赌数据,也是有「关键时点」的哦,大致是1-2月春节(春节效应)和10月国庆(中秋与国庆),这两个浪起来的时间点。关键的数据大致包括GDP、通胀、进出口、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

扒拉了华尔街见闻和万得的预期值与实际值数据,做了几张图。

再次声明,了华尔街见闻和万得(包括彭博)是survey式的收集调查,类似发文章并不代表平台观点,所以我不是当做过错来讨论的。

万得版: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华尔街见闻版: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注:

①误差=实际值-预测值,根据通常情况下(除被解读为利好出尽、利空出尽、利多出尽的利空以及阿戈摩托之眼导致的无限循环外)实际值对10Y国开活跃券利率走势的影响进行标注。

②红色代表涨,即收益率下行;绿色代表跌,即收益率上行。

③误差绝对值:GDP取0.1,通胀取0.2,进出口同比取1,贸易差额取100,经济数据取0.2,金融数据取0.2,新增信贷取1000,理由?经验之感…

④华尔街见闻数据扒拉下来缺失某些数据,如2018年以前的数据网站上没有了。

结论:从几张不那么优美的图中应该可以看出,GDP比较准,通胀尚且也还能接受,波动最大的是进出口了。

——————————————所谓「测不准原理」——————————————

想来想去,虽然很想避开不谈,但归根结底媒体行情是由预测值而来,这个归因应该没问题。

然后,「测不准」的原因呢?

写到这我嚯的想起了量子力学的一个概念——“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这是由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在192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大致说的是:

在量子力学中,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因为,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办法是将光照到这粒子上,一部分光波被此粒子散射开,由此指明它的位置。但,测量这一动作不可避免地搅扰了被测量粒子的运动状态,因此产生出不确定性。由于观察手段影响了观察对象,所以,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中,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不可被同时确定。精确地知道其中一个变量的同时,必定会更不精确地知道另外一个变量。

虽然说经济数据被关注不会影响其本身的确定性,也就是不属于测不准原理中的第一种,即非“纯粹认识、测量行为的测不准”,因为高频数据、经济学公式、统计指标和统计软件就在那里。而看起来更类似第2和第3种测不准原理,也就是“纯粹客观、物自体的不确定性”和“认识论和客观论相互关系的测不准”。

扯远了,扯回来。

估计经济数据的准与不准,或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这数据能不能变?

比如GDP,2017和2018年目标均为6.5%左右,这两年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超过0.1的只有一次,且是GDP的累计同比。2016年目标为区间6.5-7%,看当年数据妥妥0误差。GDP预测,宏观经济学101中所学,按季度公布,有数据,加加减减,其他我就不多说了…(惜命)

2019年目标定了个区间6-6.5%,并且强调淡化经济增长目标,容忍度的提升也意味着,今年会怎么变需要像我们现在盯着领先指标窥经济底那样紧盯着GDP构成了。

第二,这数据好不好算?

“好算”的数据,前面GDP算是一个,另一个例子可以举通胀。不管是经济预测的书,董老师的书,卖方研报都写的很多了。为什么说好算呢,我在这里再班门弄斧一下。

首先,CPI构成及权重比较稳定,虽然权重是动态调整的,但大体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范围内波动;其次,翘尾因素好算的,通过高频数据+权重算分项对CPI的拉动和贡献也是好算的;最后,预测的不同或许出在考虑季节性因素和新涨价因素上,不管是均值回归派还是动量趋势派,或者叫做高斯/马尔科夫派和贝叶斯派。我猜关于CPI的预测差距或许出在最后一部分,但总归原材料多,好算,不像进出口波动大却缺少较可靠数据。

第三,这数据可不可测?

说到这,我想起了另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薛定谔的猫”,想必大家都知道。

它是由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和毒药。之后,放射性物质有50%的概率将会衰变并触发毒药,毒死这只猫,同时放射性物质也有50%的概率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这个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这就像进出口数据,这个数据看起来也是最难测,最「测不准」的。海关总署公布出来,我们就知道了。公布前,我们只能用模糊的字眼和相关不相关的因素去估计,甚至连推算都做不到,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除非是打开上报数据的盒子,否则测算起来相当困难。我们也看到进出口数据是实际值与预期值相差最多的一个数据,各预测值之间方差比起其他数据更大。

那么给我们的启示我觉得或许是,

首先预测值的收集是必要的,另外还需要比较“我”的预期和预测值的差距。因为这是为了交易而做,交易,交易的是「预期差」。

————————————「媒体行情」如何交易的几点猜想————————————

有时可能会有人说,这不超我的预期呀,常有的现象,固收圈的大佬们都这么厉害和优秀的。我不常有碰巧踩狗屎运蒙对的时候,但这时我往往失落在怎么从来就没有想过,超“市场的预期”但不超“自己的预期”时该怎么操作,当然也就没有试验过甚至模拟过。

说几点务实又务虚的想法吧。

1、看到数据播报再操作,胜率不高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察。

在这里我想先说说“非数据”的降准,2018年4月17号的夜盘想必大家记忆犹新,利率断崖式下行在后几次降准中均未发生,降准的边际递减效应十分明显。后面几次降准多发生在假期,比如6月24日降准是周日,10月7日降准是周日也是长假最后一天。

降准之后第一个交易日,6月25日,收益率低开,180205日内上行3.25bp,1811上行3bp,国债期货下跌;10月8日,收益率低开,180210日内上行1.75bp,1819日内上行2bp但是,6月25日之后,债市连涨5天;10月8日后债券走势波动。

这是我说的第一种“看到数据播报再操作,胜率不高”。解读为利好还是利好出尽?现在来说或肯定是后验的了,所以听起来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消息出来怎么解读,似乎是需要结合所谓big picture来看的,仅看当日或者第一交易日的表现很可能被套或错失机会。谁能想到4.17降准之后降出了加息的感觉,钱那么紧;6.25之后连涨5天,但7、8月是回调的;还有10月降准之后210磨磨蹭蹭,但11月一举突破了4%。

以及今天的市场,周末通胀中性,金融数据虽然数量不及预期,但市场似乎更多看到了结构改善指示的宽信用正在推进,再加上盘中资金一度紧张,一早买券几乎是买在了全天(收益率)最低点。

第二种,是指日内公布数据的情况。比如9点半公布的通胀,通常在11点公布的进出口数据等等。

就我个人的感觉,以及和同业稍微讨论了一下,近期出数据后看到不及预期再去tkn,赚不了多少,甚至还可能亏钱(浮亏)。理由是自从2018年下半年经济下行逐步兑现起,所谓不及预期的“利好”越来越弱。或许每次就下2-3bp,3bp甚至都感觉挺多了,很可能买到就在半山腰。

说点题外话,近期越来越多卖方都在说多做波段,话说今年的波段也是够难做的。就说近期吧,上周传降息传的跟「真降息」也不过走势如此了,结果呢,205(两个205)也就10bp,新老券利差也迟迟没有拉开,稍微错过几个bp,又该犹豫了,再一犹豫,这一波就没了。今年做债券的交易,很容易亏钱的。

2、博数据,应在数据公布前

好吧,这又是一条类似1+1=2的东西,我懂,简直是上一条的镜像。对于有些经济数据来说,大佬们的预测很准,还是应该相信自己,算准了就买吧。这是一条鼓劲儿的思考。

3、「预期」的阵营九宫格

这里应该是我们所说的,交易,交易的是「预期差」。怎么比较和解读我觉得轮不到我班门弄斧,这一点也更像是以上两点的结合。也就是,看准了就买,提前埋伏,炮响再买则需要从更多维度来考虑了。我又想起了阵营九宫格,高低平,排列组合一下9种,其实很想简单粗暴的把操作写出来,但我怕被打

复盘「媒体行情」,你的预期是谁的预期?


最后,我希望或许能在尝试过策略后,拿出更有效更technical更practical的成果再来汇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