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沒有本事,有多少是因為父輩?

清風依舊往北吹


兒子沒有本事,父母多少是有責任的,如果父母有權,或有錢,孩子在起跑線上就贏了,特別是農村,有錢的父母考慮的是讓孩子上幼兒園時,就接受好的啟蒙教育,、沒有本事的父母,他們要上班不可能有多餘的時間陪孩子上離家遠的幼兒園多數是爺爺奶奶,老爺姥姥送,有本事的父母可以擇校讓孩子上學,`沒本事的父母那裡方便上那裡,你們說孩子有沒有本事,父母有沒有責任,當年為了掙錢,我把幼小的兒子放在家中,現在兒子已=十四歲,每次想起這事我心中就疼,這是教訓,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息,有本事,可有些東西父母幫助不了孩子,孩子有想法想創業,父母能給孩子什麼呢,怕這怕那,有本事的父母,提供給孩子的是權,錢,關係,孩子有沒有本事跟父母是有關係的。


用戶4066957271015


應該大多數都是有關係的吧!除了“阿斗”。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應該比較有代表性。

我2歲就被我爸媽放在外婆家去帶,那時候家裡太窮,沒有辦法!所有到現在我依然是理解的。理解歸理解,但是對於我個人來說卻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外婆家3個表哥,我在那邊也就是有飯吃而已,其他的跟表哥都格格不入,天然就有一種我是別的地方的(兩個不同的縣城),然後就是別人給我起外號,帶地域的那種外號,儘管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惡意。我爸媽5年才回來一次,回來我都認不得他們了,也不敢叫,十分陌生,並且由於是“寄養”在外婆家,所以從年性格就特別內向,不敢說話,被人欺負了只有自己哭,沒辦法很任何人說。

就這樣到了中學,才認識一些讓我有所改變的朋友,直到中學我才知道我的戶口名字跟我用的名字不一樣。打電話也是草草應付幾句,他們問,我答!

性格內向,甚至有點怯弱已經是種在骨子裡了,直到初中裡面,每年我都能拿獎,成績在年級組幾百人也能在前幾名(不包括特尖班)。

家裡人沒有任何人知道,我的獎狀從來都不拿回去過,我就是那麼學習而已,但是我依然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因為我考得好,老師會誇獎,同學會羨慕,確實能帶給我一點虛榮心吧,我有點喜歡那種感覺,僅此而已。

我父母回來過一次,到縣裡的學校沒找到我,我哪個班他們也不知道,只是在學校表彰牆上面看了我的照片,年級組第七名!

理所應當,我學習好,我就應該一直成績好。初二因為特殊情況轉校到鄉里學校,沒得比,一個班我可以獨領“風騷”。但是!環境使然,也是我自己也不夠自律。英語成績一廢再廢!最終全部還給老師了,全班我一個人考到縣裡的一中,普通班,英語才不到20分,到高一成績浮動在和七八名的樣子,總體成績一般,英語總是很難超過20分,滿分120。於是一個學期後我輟學準備出去打工,我父母以為我成績不好了是因為談戀愛!當然不,我上學沒有談過一次戀愛!我這麼慫,怎麼會談戀愛?

所以總結來說 除了“阿斗”,父母肯定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他們有生活的壓力,而且受限於他們本身的文化水平。但是孩子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可以說我從沒懂事起到選擇外出打工 我父母除了經濟上基本沒管過我,所有人都說我聽話,老實!

聽話! 老實! 雖然讓人省心!但那真的算是一個人的優點嗎??

步入社會6年了,一事無成,之前是在父母安排下學了技術,待遇也不錯,但在工廠,時間特別長,一個月一兩天假。我越來越反感這樣的生活,所以我做了人生到現在唯一的一個決定,放棄安逸,選擇漂泊在這社會,看看不一樣的事,見見不一樣的人!儘管沒錢沒技術沒積蓄!

我們無法去怪他們,但是一個人的成長,父母的陪伴監督和鼓勵 ,沒有什麼外部條件能比。

我的前半生,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我平庸無能,怪我自己。但生活依舊充滿希望,我依舊期待著明天!





原來是木公子啊


我說的可能有人不愛聽,兒子沒本事,絕對全部都是因為父母。

兒子好吃懶做是誰造成的,父母,父母的嬌慣。

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小時候都以為自己家很有錢,父母省吃儉用,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了孩子,等他們長大了才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根本買不起。而王思聰小時候以為自己家裡很窮,很多富人的孩子問父母,我們是不是很有錢,父母會說,爸媽很有錢,而你沒有,你的錢要靠自己賺。什麼家務都不讓孩子幹,你就好好讀書,有的連和同學出去玩也不同意,畢業後發現讀書很重要,但是社交能力更重要,而且有的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然後把所有原因歸結於自己沒個好爹,努力也沒用,自暴自棄,有的反而責備父母為什麼不給自己買車買房,讓自己受苦為什麼還要生他。

父母思想的影響,父母都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虧上當,所以很多孩子,在遇到選擇時問父母,父母一般都說這個你幹不了,那個太冒險。而有成就的孩子父母會說,如果你看好,就努力放手去做,失敗了,就當買個教訓,爸媽也暫時不要你操心,地裡的稻子又不是不長了。

當然,一個孩子成為什麼樣並不是某幾件事造成的,而且各種小事累計而成的,所有的果都是當年所種的因。

我想說的是,父母對孩子的不正確的愛有時候反而害了孩子,你不可能保護他一輩子,所以讓他能夠獨立,才是對他真正的愛。


littlecow奢潮


我是看了其他評論和回答才來回答的,沒本事可能會跟父輩有關係,但問題出在教育上,不在有錢沒錢,有權沒權上。


我有一個發小,你要說他家庭顯赫也不為過,畢竟父母雙職工都有工資(農村),比起父母都是農民的是優越一些,小時候打架鬥毆惹了不少事。後來大了自己出去創業,現在有別墅,寶馬Q7,我挺崇拜他的,因為有些為人處世的方法真的不是誰交的,是跟社會學的,我曾經陪他去送過禮,真心講他的隱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那時候他還是剛起步,誰也不認識,就是送禮人都不會要,甚至有瞧不起他的意思,但他就是能送出去,就是能搭上線,回來的時候我和他說:我真心佩服你,要是換我,我肯定就放棄了,然後他給我講了馬雲創業的故事……我真心服了!


我還有個朋友,他父親是師級幹部轉業,在大型國企當二把手,他都30歲了,跟他父親和仇人一樣,為什麼?因為他父親給他安排了至少10幾個工作,都是那種普通人想去都去不了的,可是沒有一個超過半年的,原因不是嫌賺錢少,就是嫌沒前途,最後弄得父子倆跟仇人一樣,回家就要錢,不給爺倆就吵,甚至都說了那種不管我生我出來幹嘛的話!

所以人啊,還得自己努力,當然有父母幫助更好,沒有也不能當成失敗的理由啊!


九萬怎麼樣


看過個單親家庭、在孩子上小學時、車接車送、突然丈夫車亡死了!丈夫在世時是個企業老總、丈夫走後、孩子對生活要求很高,處處跟別人孩子比、車接車送要比誰家名牌汽車多少錢等、誰家在假期出國遊玩……母親看在眼裡、一夜未睡、想了一個大膽決定、回老家!母親帶著孩子回到山區老家後、未有電燈、及現代化一切回到原始、孩子要求母親在回到以前城市裡、可母親說想回到從前、你目前只有靠你自已奮鬥走出大山、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靠自己本世才有希望回到過去生活、孩子最後靠自已堅苦學習考上大學、走出大山、母親把過去丈夫留下八佰多萬錢、才告訴兒子、如果母親不走這一步、不靠自己奮鬥、你不可能有今天成績!後來孩子悟出了道理、又繼續深造、目前世業家庭雙豐收、而且生活比父親在世還要強!(偉大母親)


用戶5066351112090


這個時代就是一個拼爹的時代,你可以盡情的懷疑,但是改變不了這個事實。這個問題,我更願意理解為:小孩沒有出息,有多少是因為父輩的因素。

我是出自於農村,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城市,工作、成家、立業,說句實話,嚐盡了人生的苦楚:整天擔心,如果哪一天失業了,我該住哪裡?(在城市裡的人,至少還有個住的地方);現在成家了,在城市也買房了,如果那一天失業了,這個家庭該怎麼辦?很多的很多,其實很多人是體會不到的,因為沒有經歷過。

我現在的奮鬥目標就是:讓我的小孩,長大以後,能夠站在父輩的肩膀上,走得更快、走得更穩,不要再像我們一樣這麼辛苦!等他們上班了,如果哪天不想工作了,還有個家可以回,以後逢年過節,不用像我們一樣,辛辛苦苦開車、坐車回老家過年,就是這麼簡單的。

我們既然成不了富二代,那麼我們就努力成為富一代,讓我們的小孩能夠站在依靠父輩的力量,走得更好,比自己的父輩更有出息。

小孩沒有出息,有多少是因為父輩?我個人認為:只要自己的小孩是正常的,那麼就是父輩的因素。當然,不可排除個例,這個是從整體來講的。

這個從兩個方面看:

1、從父輩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出身來看:我每次回到農村,看到農村的小孩在玩泥巴,我就會發出感嘆:城市裡的小孩在玩樂高,城市裡的小孩在上各種興趣班,說實話,在起跑線上就已經不一樣的。說到教育,現在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對小孩的教育都很重視,但是,從小接觸的環境和眼界,對未來的發展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不得不承認這個差距。

當然,這個例子是出身問題。如果父輩自己沒有能力,賺不到錢,那麼即使在城市,也是沒有辦法給自己的孩子提供足夠良好的教育。

如果大家懷疑的話,只要去查一下清華、北大這些名校,農村來的孩子的佔比就知道了。

2、從父輩的教育素質來看:如果自己的父輩教育素質不高,那麼給自己小孩平時的言傳身教肯定是不如別人的。

所謂的貴族精神,是一種傳承,也是刻在骨子裡流淌在血液裡面的一種氣質,這個是與錢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與自己的家庭氛圍是絕對有關係的。所謂的爆發富,和這樣的人比,是沒有可比性的。

這個就是父輩對小孩的教育,如果父輩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就一定會對自己的孩子正確的引導,而不會說憑白無故的溺愛自己的孩子,現在的狀態是,平時溺愛孩子的,反而是爺爺奶奶這樣的年紀的人,還有的就是父母本身教育素質。

最後,要強調的是,不管父輩如何,最終的結果還是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父輩能給予的就是給自己的孩子搭建一個好的起步以及好的氛圍,而不可能替代自己的小孩走路,父輩總歸是有老的那一天。

個人建議,代表我自己的看法,不能說正確,只是有感而發。


華哥說門店生意


大家好!我是農夫看天下,很高興能夠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兒子沒有本事,父輩是不是有責任呢?

所謂的“本事”就是指一個人的辦事能力如何,有什麼本領或者技能。往往表現在一個人的地位爬得有多高;擁有多少財富;是否自食其力等等。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過也”,如果兒女有存在人品方面的問題的話,我認為做父母的是有責任的。但是我注意到問答是說“父輩”,這就不一樣了。即使子女存在著人品方面的問題,也只能是父母具有一定的責任,至於與父母同一輩的兄弟姐妹、姨表妯娌,我認為應該只能說具有道德上的義務,是不能說有責任的!

那麼兒子沒有本事做父母的有沒有責任呢?我認為也只能說父母親具有培養子女自食其力的義務,不能說有責任。為人父母者只要保證他的子女“走正道,不做壞事”,我認為這一對父母就是成功的父母。那麼兒子沒有本事,有多少是因為父母呢?當然父母親是主要的因素。


實際上教育的問題主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一旦成年,很多性格與愛好都已經定型,成年再談教育的話為時已晚。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對子女的“本事”產生影響呢?我認為以下幾點會對子女成年以後的能力產生影響:

1、打壓式的教育往往會形成具有自卑心理的成年人。

有些為人父母者,由於在“原生家庭”所帶來的不良習慣影響下,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父母已身心情不佳的情況下,動不動就把無名之火往孩子身上亂潑,用打罵來解決一切問題,這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有的向著相反方向產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或者高度自亢的成年人。


2、事事包攬式的教育,必然會阻礙孩子自身能力的發展。

這一點其實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痛點。當今社會由於兒童出生率極低,又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溺愛自家孩子已經是常態化了。上學都是小車成群結隊地迎來送往,在家裡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年到頭並沒有走上幾步路。說白了,現在的孩子都是放在糖罐裡泡大的,並沒有吃過一絲絲的苦,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會有能力呢?事事包攬式的教育必然自食苦果。

3、強勢教育和高要求教育會產生懦弱無能的成年人。

4、有些正面教育卻適得其反,而反面教育反而更有效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但是這個奇怪的現象卻有很多的例子。比如一對父母早出晚歸,相當的勤奮,這本來就是言傳身教的一種形式。可是後來他們的子女成年以後,卻大部分的都是極其懶惰的敗家子。

而那些父母親常常沉溺於賭博、嫖娼,把一個家弄得家徒四壁的,然而他們的子女成年以後往往都是個個能力超凡、“呱呱叫”,我們這裡有好幾個家庭都是這樣,這又是為什麼呢?看來古人說“有心栽花花不就,無心插柳柳成陰”,或許也是有道理的。


總之,兒子有沒有本事並不能全怪父母以及父輩之人,有時候為人父母者竭盡所能也未必能夠盡如人意。教育可是一門大學問,我認為只要這一對父母教育出來的子女,“走正道、不做壞事,能夠自食其力,這一對父母就是成功的。”

問題回答完畢,敬請賜評,謝謝!


農夫看天下


以前沒感覺,現在自己有了小家庭,才發現父母影響的太重要了。

我這裡不說物質生活了,免得被噴。

我發覺很多經濟條件不咋滴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失敗。

不怎麼陪伴孩子。說是為了孩子打拼,可是下班回來或者農村的過年回來也是玩手機打牌的時間多於陪伴孩子的時間。

孩子有些表現不如意的,就仗著長者的身份責罵,不由分說。不聽孩子的心裡話,不考慮孩子的自尊心。

責罵,孩子要不就是自卑,內向。要不就是很反叛。這都會對話孩子學習和以後為人處世造成很壞的影響。

我覺得父母經濟能力不行可以理解,可是沒有積極向上的心和和孩子感情上的交流,真的不是稱職的父母。

可恨很多父母對孩子沒有大出息各種嫌棄,埋怨,比較。甚至對一個孩子高高捧著,對一個孩子踩到塵土裡還不解氣。

我覺得愛是最重要的。不是溺愛,真正的大愛。


向日葵的花語


兒子沒本事與父母有關,是父母的溺愛,自己吃了很多苦,害怕兒子吃苦,不讓他去歷練,去感受這個社會,適應這個社會。社會上的事很複雜,也很勢利,很殘酷。你不讓他煅煉出來,就會怕什麼來什麼,讓他以後做事縮手縮足,性格軟弱,抗壓力差。自然遇事慌亂,不知所措。做事心慈手軟,被人拿捏。要知道社會上的有本事是指溜鬚拍馬,陽奉陰違,見風使舵,巧取豪奪,心狠手辣,陽善陰惡,性格強悍的人,也就是厚黑之人才能如魚得水,成為權貴富人。而這需要磨鍊自已的心性,堅韌自己的性格,歷經痛苦的蛻變才能辦到,古人說得好: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老張3151


跟上輩也有一些關係,比如有養無教,父頑母嚚,孩子受父母的影響形成自己最初級的三觀。故而古人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擺脫不了父母的影響,那麼你就會成為像你父母一樣的人。我覺得,人是獨立的,每個人都要追求屬於他自己的人生意義,難道不是嗎?



每個人在世上活著的歷程都是一樣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於六合之內,生於斯,死於斯,雖經歷各異,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生活。生活是一門大學問,既浩瀚卻又狹隘,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故而造成各不相同的生活態度。雖在一家之內,也難以找出兩個生活態度一樣的人。



因其各不相同,故而每個人活著的意義也是不一樣的,儘管從大體上看芸芸眾生的生活常態一致。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縈繞,此刻我想起幾天前見到的一個年青的搬運工,他的年紀比我還小,但是我從他身上卻找不出一點年輕人的青春與神態,他四目無光,老氣橫秋,一副歷經滄桑的老苦力相。我承認他很有力氣,幹得了重體力活,也掙得了血汗錢,然而他只是一個會幹活的工具而已,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更沒有信仰與理想。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一個呆滯的世界,艱辛的社會,蒼白的人生。如此活著,意義何在?當一個人失去信仰與理想之後,他就失去活著的意義了,繼續活著只是行屍走肉,苟延殘喘而已。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今是一個混濁的時代,也是一個清平的時代;既是一個卑劣的時代,也是一個高尚的時代;既是一個虛偽的時代,也是一個真實的時代。魚龍混雜,天下紛擾,有人一意隨大流,有人獨自闢蹊徑。但不管這社會如何風雲變幻,一個人只要有了信仰與理想便不會失去方向與活著的意義。



孟子曰:“福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此話雖已問世兩千多年,但至今讀之猶覺耳目一新,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




說白了,自己的路自己去走,人生方有意義,至於有沒有出息,不能怪父母,唯一要怪的只能是自己。自己在人生之路上的選擇,努力,理想,境界,決定了你的人生,而不是其他的原因阻礙了你,耽誤了你。如果把沒出息全怪在父母身上,這是你在為你的失敗人生開脫,強行把父母變成了替罪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