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木材的特性及修舊工藝

為弄清舊木材的材質變化 ,對古建築結構變形的影響 ,陳國瑩分別在 1977 年和 1982年 ,利用古建築維修時換下來的舊木構件進行了物理力學性能的試驗 ,檢測了順紋和橫紋抗壓強度 、硬度 、拉彎 、抗 剪、衝擊等項力學性能指標。研究報告中,為考察木材強度的下降程度,將以上兩個試驗結果分別與現 代木材強度做了對 比,發現舊木材的材質變化情況基本是相同的,即硬度及剪切強度微有增加,其他物理力學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抗拉強度及橫紋抗壓強度衰減百分比最大。 因木材的樹種不同,相對於新鮮木材來說 ,舊木材的各項指 標變化不一 ,衰減程度沒有明顯的規律 。 這些數據也是現在設計的依據,在容易受影響的方面加大安全係數。

舊木材的特性及修舊工藝

舊木材的特性及修舊工藝

古建築木結構歷經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後 ,受所處環境的物理和化學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經常會發生老化(如腐朽 、蟲蛀 、開裂等 ),從而引起木材物理力學性能衰減 ,最終導致建築木結構的殘損和力學 強度降低 。 木材材性的變化與古建築木結構的壽命息息相關 ,是影響木結構性能的內在因素,因此木材的老化問題是古建築木結構研究中必須要考慮的方面。考慮木材老化問題,對木結構進行結構性能分析更具實際意義。

舊木材的特性及修舊工藝

舊木材的特性及修舊工藝


忽略木材本身結構缺陷 ,木材腐朽是影響材質的最主要因素 ,也是木材老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 在美 國,由於真菌腐朽 、敗壞木材造成 的損失 ,估計每年超過52億美元。 木材腐朽在古建築木結構中存在最為普遍,危害也最大。腐朽能破壞木材中纖維素、木質素 ,使其力學性能大大降低 ,從而使古建築木結構產生各種殘壞 ,甚至坍塌 。 木材腐朽韻原因 ,主要是受到真菌的侵蝕 。真菌是一種低等植物,它沒有葉綠素,不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日光下製造自己所需要的養料 ,而需要依靠吸收其它植物上的養料來維持生存 。當真菌感染上木材後 ,就能分泌酵素將木材組織分解 ,吸收其養 料作為它發育的能量 ,從而使木材組織損壞 ,造成木材腐朽。真菌可以分為 3大類 :木腐菌 、著色菌和黴 菌 ,其中以木腐菌對古建築木結構破壞最為嚴重 。 木腐菌可分為白腐菌和褐腐菌 :白腐菌主要破壞細 胞中的木質素或改變木質素的性質;褐腐菌主要破 壞 纖 維 素 ,使剩下的部分變成褐色 ,成 粉末狀 。 總之,木腐菌會改變所寄生木材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造成木材顏色的變化和比重、強度的顯著降低 。

舊木材的特性及修舊工藝

舊木材在我們國內慢慢難以獲取,古建築的維護維修很多時候維修一新,要麼完全改變材質及風格。對舊木材的研究,現在也能把新木材,加速腐朽做舊來進行古建維修,這個也是一個很大的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