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墳上取來一袋土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祖墳上取來一袋土

年逾古稀,身在異鄉,不時想起闊別29年的故鄉來。

我的老家在樂亭縣樂亭鎮董莊村(原苑莊公社董莊大隊),1983年春,因特殊原因我設法將工作崗位調到位於湖北省潛江市的江漢油田,全家也隨我一起遷來。搬遷前夕,全家人來到村西頭那塊早已成為肖姓承包田的我家祖墳舊址,佇立良久,每人捧起一把土,裝進專門帶去的一個小布袋,然後跪地三拜,此時,人人都已泣不成聲。我把那袋土裝進貼身的內衣口袋,一家人便一步三回頭地緩步回“家”,眼淚未乾便匆匆登上已經僱好的“南下”汽車……

轉眼29個年頭過去,如今我和妻子已都是70多歲,滿頭白髮,不能與當年同日而語了。兩個孩子都已成家,孫輩也有十幾、二十幾歲了。每當憶起故鄉來,我倆總要從衣櫃底層深處取出那袋張家墓地之土,反覆親吻,反覆端詳。每當此時,我的眼前便出現關於祖墳的一些往事。

我上小學以前農村尚未實行“合作化”,我家的6畝田全在祖墳周圍。農事季節,父親經常帶我去田裡學著幹活;幹累了,就一起到那塊方方正正、長滿青草的祖墳上休息。祖墳四周均勻矗立著8棵參天白楊,人在樹蔭下休息不僅涼快,而且那沙沙作響的樹葉撞擊聲十分悅耳。白楊護衛著有規律分佈的10座墳墓,父親不止一次地依次指著那兩兩相靠的墳墓告訴我:曾祖父母、祖父母、大伯父母、二伯父母、三伯父母。講完還總會加上一句:“這塊風水寶地是咱張家的根哪。”從此,“風水寶地”、“張家的根”我牢記在心。

後來,祖墳被削平,白楊被砍伐,整個祖墳被農業合作化的大浪夷為平地,變成了集體耕地,經過滄桑歲月,先是集體種,後是個人包。母親去世時恰逢土地剛剛“集體種”,故按當時的政策被允許葬在尚可辨認的原址,但必須實行“深葬”,即只能留一個一尺高的“小饅頭”,一年以後又被剷平。後來父親去世時,土地已經“個人包”,只好將骨灰放置在陵園。29年前我們舉家遷此,祖墳那大致位置還是找得到的,於是便捧來了那袋故鄉之土,祖墳之土。

從此,那風水寶地一袋土,成為我們永久的珍藏。它與張家各位前輩密不可分:帶著他們的體溫,藏著他們的笑容,蘊著他們的靈魂;它又與生我養我的故鄉密不可分:帶著它的韻味,藏著它的深情,蘊著它的美麗。只是我們,恐怕是無有機緣再回到那魂牽夢繞的地方了。父親早年說過的“張家的根”,我這一生都不能忘記,——怎麼能夠忘記呢?水有源,樹有根,人也是有根的呀。人常說“落葉歸根”,更多的是一種嚮往,一種寄託。真正能做到“落葉歸根”的能有幾個呢?我和我的家人就是不能做到的一例。所幸的是,29年生活在湖北,我們早就適應了、習慣了;這裡又是有名的江漢平原,跟我們樂亭那一望無際的平原是那麼相似,就更覺得這裡就是名副其實的第二故鄉了。

但是,那生我養我的故鄉——樂亭,卻永遠不會忘懷。

就讓這風水寶地一袋土永遠陪伴著我,傳給子孫,直到永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