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一般學累了會怎麼做?

學生的學習有兩種模式:“溺水模式”和“性愛模式”。

溺水模式:學習的過程是忍耐,希望及早從痛苦中解脫,一旦解脫就以為舒適是幸福。但最後還是要不斷溺水。

性愛模式:學習的過程是約會和前奏,當我們找到追求的答案時,就好像性高潮一樣。

——樊登解讀《幸福的方法》

在我看來,學霸至少分成兩種:“痛苦型”學霸和“快樂型”學霸。

不同種類的學霸,在學習之餘的消遣方式也不同。

不同的消遣方式,決定了他們能走到怎樣的高度。

01

先從“痛苦型學霸”說起。

本人不才,大學期間應該勉強可以算作一個“二流學霸”。

從大一到大四,我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專業前十以內,幾乎拿遍了各種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專業獎學金。

大二開始做班長,大三做吉他社社長,大四頂著校“優秀畢業生”的頭銜畢業,被特招進入家鄉安徽的一家事業單位(有編制)。

我的學習之路看似順風順水,併成為家長、同學、朋友口中的學霸。

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後,我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整個人開始變得無比懶散,每天下班之後就是打球、刷劇、聚會,工作上不思進取,成為了單位裡最平庸的一員。

2013年初,從同學那裡得知江蘇的公務員收入比較高。於是我再次發奮圖強,決定考過去。

同年,我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順利進入江蘇某中央直屬單位。

這讓我興奮了好一段時間。“學霸”的形象也在周圍人的心中變得更加穩固了。

然而,緊接著,迎來的卻是無盡的迷茫和焦慮。因為隨後的買房、結婚、生子,現實的壓力越來越大,心中的慾望不斷地膨脹。能力跟不上慾望的腳步,痛苦便隨之而來。

我依舊是別人眼中的“學霸”,但我自己卻無比心虛。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並不是真正地學霸。大學期間,我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拿到獎學金,或者說的更遠一些,只是為了找個好工作。

我的學習,只是為了分數,而不是為了知識,充滿了功利性。正因如此,每次學習的過程都是痛苦的。

所以,每次考完試,都一定要放肆地釋放一下。跟同學去網吧包夜,跟朋友出去聚餐。放假回家,更是每天睡到中午,與學習相關的東西一概不碰。

正是這種功利性的、目光短淺式的學習理念,導致我在獲得高分,找到工作之後,生活狀態發生斷崖式塌方,變得不思進取。

如今我才明白自己苦惱的原因:

社會這所大學不用分數評估學生,所以只有分數而沒有核心技能的人,很難有所發展。

成為這樣的“學霸”,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02

社會上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

當年上學時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最終往往混的不如那些學習普通卻足夠機靈的同學。

這是因為成功有很多個維度,而學習,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

那些埋頭苦幹的學生,絕大多數並不是真的喜歡學習這件事本身。他們只是更能“忍”受學習的痛苦而已。

而“痛苦”的學習過程,耗盡了他們的大部分精力。所以在有限的課餘時間,他們大多會選擇那些不用消耗腦力的事來進行放鬆。比如睡懶覺,比如刷劇,看電影。

這又進一步限制了他們往學習之外的其他維度擴展的可能性。

相對來說,那些成績普通而又足夠機靈的學生,他們的好奇心更強,對學習之外的很多事物都有興趣,接觸的維度更多更廣,人生的可能性也更多。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學習了呢?

答案是,不僅要學,還要快樂地學!

03

社會上還有一種學霸,他們彷彿有用不完的激情,學習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痛苦的,而是快樂的,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這種學霸,我稱之為“快樂型”學霸。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大江大河》中的宋運輝,就是“快樂型”學霸的典型代表。

學霸一般學累了會怎麼做?

宋運輝在上學期間就一直是專業第一。工作後,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專業知識。每天下班之後,當別的工友出去娛樂去happy的時候,他總是想方設法來到圖書館,藉著昏暗的燈光偷偷學習。

大多數人認為他很傻,上班本身就很累了,下班當然要去瘋狂地玩耍啊?

可是,對他這種人來說,學習本身就是在玩耍,學習本身就能讓他快樂啊。

後來廠子裡引進國外設備,他靠著自己多年積累的紮實理論基礎,拿出了與國際更接軌的計劃。並因此聲名大噪,從基層工人,到技術員,到車間主任,到科長,到廠長。

他把學習當成剛需,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對於這種人,榮譽和頭銜不是他刻意追求的,但是卻一定會不請自來。

把學習當剛需的人,大多都很牛逼。而真正牛逼的人,也大多都是快樂型學霸。

94歲高齡的查理芒格依舊堅持手不釋卷,他說“我認識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讀書的”。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每天都讀書學習,他們就是一個行走的書櫃。

比爾蓋茨每年至少讀五十本書。

李笑來每天堅持寫作3000字。

真正的堅持,是出於熱愛。

真正一流的學霸,是因為熱愛學習,學習使他們快樂。他們會有累的時候,但僅限於生理上、物理上的疲憊。

04

楊振寧先生曾受邀到中學母校做客。

在母校門口,他看到一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橫幅。

他對校長說“如果不把這個摘下,我就不進校門”。

校長沒有辦法只能把橫幅摘下,楊先生把其中的“學海無涯苦作舟”,修改成了

“學海無涯樂作舟”

學霸一般學累了會怎麼做?

從小,父母就常對我們說“學習是先苦後甜”、“等上了大學就好了”之類的話。

這些話無不在暗示我們——學習是痛苦的。

於是,我們只能在苦海煎熬,只能負重前行。

很多高考生,在考試結束之後,選擇撕書,甚至燒書洩憤。他們對學習已經不能用討厭來形容,簡直是痛恨。

學霸一般學累了會怎麼做?

有些高考成績不錯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沉迷遊戲,甚至無法順利畢業。背後都與這種“苦作舟”的理念不無關係。

他們誤以為上了大學就“苦到了頭”,緊繃的狀態被解除,卻誤入了另一個大坑。

“學海無涯樂作舟”,對於這句話我也深有體會。大學畢業以後我一直在琴行兼職做吉他老師,對於彈吉他這件事,我是出於熱愛。最瘋狂的時候,我曾連續練琴8小時而不覺得累。

但是若讓我做數學題目,寫領導發言稿持續8小時,可能會直接崩潰。

作為一名世界知名科學家,楊振寧先生應該最為了解科研成果的得來不易。多少科學家終其一生也未能有重大成果。如果他們把做科研當成是一件痛苦、乏味的事,那豈不是要在痛苦中煎熬一輩子?

我相信,無論各行各業,真正做出重大成績者,絕大多數都是出於熱愛!

學海無涯,若以“苦”作舟,那很難走多遠。

以“樂”作舟,輕裝上陣,才能暢遊學海,才能暢享人生。

以上,與你共勉!

——————————————分割線————————————

鑑於評論處有一部分朋友總是說“雞湯沒有勺”的問題。我想說以下幾點,也儘量為大家提供一些“勺子”。

1.每個人對雞湯的定義不盡相同。而且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本人並沒打算寫一篇雞湯文,只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關於本問題的所思所想,闡述一下個人看法而已。

我也沒有打算寫成一篇“純乾貨”文章,再說了,如何愛上學習,這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我自己也在努力探索中。

本文至少可以為部分朋友提供一個參考方向。畢竟肯定有大部分人和我一樣,以前甚至沒有想要把自己培養成“快樂型學霸”的意識。

就這個點來說,如果通過閱讀本文而讓大傢俱備了這種意識,這不也是一種“乾貨”嗎?

2.如何把自己培養成“快樂型學霸”,這本身就是自己的事。而且,可能每個人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如果單純只是想要學方法,那市面上關於教學習方法,教培養學習興趣的“乾貨”書太多了。問題是,你願意去學嗎?

所以關鍵就在這裡:如果理念沒有轉變,沒有意識到培養“快樂型學霸”的重要性,那就算給你成堆的乾貨,也只是一堆廢品而已。

因為你潛意識裡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學它。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也就在於解決這個問題。

3.說一說我本人的方法。

首先,要用心呵護自己的興趣。

比如,我個人喜歡彈琴,但是大學畢業之後,急功近利的我曾一度放棄彈琴,因為我覺得靠彈琴賺不到錢。

千迴百轉之後,我才意識到有一件感興趣的事有多重要。

於是我重新拾起吉他,繼續練琴,繼續到琴行兼職吉他教學。

於是,奇蹟發生了。我認識了很多有相同愛好的朋友,吉他教學也有了起色,還給我帶來了一部分收入。

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真的是“有心摘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的理解是,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不要想著一口吃個胖子。一夜暴富,永遠只能是幻想。

另外,一定要用心呵護你的愛好。它能給你帶來奇蹟。即使無法為你帶來收入,也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其次,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那就要不停地折騰、嘗試。

因為興趣這個東西往往是有門檻的。

很多時候我們對學習某個技能不感興趣,是因為我們不擅長。

你嘗試的東西越少,產生興趣的可能性也一定越低。

因為不擅長,所以不嘗試。因為不嘗試,就不可能擅長。如果陷入這個惡性循環,那找到興趣點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喬布斯說,keep hungry ,keep foolish。

在我看來,keep hungry就是保持好奇心,多嘗試不同的領域。

keep foolish,就是像傻瓜一樣去堅持一件事,直到入門,然後慢慢地或許興趣就會不期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