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湖等诸湖,滩洲圩区的形成

七里湖等诸湖,滩洲圩区的形成

七里湖等诸湖,滩洲圩区的形成

尧渡河下游的七里湖等诸湖,滩洲,湖汊总面积139平方公里,大小湖泊20个,大小湖汊136个。

民国4年(1915年),张玉衡等5人集资合股围筑从乌石矶到杨家嘴的乌石小圩(后更名丰收圩)。

七里湖等诸湖,滩洲圩区的形成

民国6年(1917年),章化阁为首10人集资合股,在尧渡河口滩洲,从河口南到瓦窑围筑义城圩,江堤长2350米,河堤上起猪屁眼到河口与江堤衔接,长2731米,垦地1360亩。10月香隅团防主任欧汉清(湖北人)等5人合股,在无娘嘴到石刘山围筑堤长3640米,垦地1100亩的阜民圩。股权后转给陈和记,刘汉庭,刘胜祥,杨林普,朱在川等人。

民国8年(1919年),圈筑集义圩。

民国9年(1920年),圈筑有庆圩。

七里湖等诸湖,滩洲圩区的形成

民国14年(1925年),时任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长袁永民(太湖人),杨怀安(怀宁人),陈铁清(舒城人)及石度新,丁介山,汪福佑,齐月波,刘汉庭,徐业初等9人合股在仓下围垦阜仓圩(又名新圩),堤长3790米,垦地2963亩。

民国20年(1931年)到民国35年(1946年),先后圈筑了孙家圩,金家圩,赵家圩,方岗圩,合星圩,张家坝等圩口。

七里湖等诸湖,滩洲圩区的形成

1949年大水后,阜仓圩和阜民圩合并,名合阜圩。合阜圩东至白洋湖,西至老洞,南至相公庙,北至东山头,堤线长7430米,耕地4063亩。1975年尧渡河治理,香隅河改道后,合阜圩成为内圩。

七里湖等诸湖,滩洲圩区的形成

1949年后沿河沿湖的人民先后兴建了林家湖圩,孔家周圩,路家圩,三合圩,汪家圩,银圩,三房大圩,通河圩,中湖圩,上湖圩,查册圩,马蹄湾圩,团洋湖圩,毛田湖圩,冷水湖圩等大小圩口20多处。1968年筑东流大堤,建东流老闸。1974年安徽省批准河流改道,河湖分离,围垦造田的尧渡河中下游防洪灭螺规划,同年东至县组织实施了该规划的工程。工程投资1288.7万元,投工2000多万个,完成土方1468万立方米,石方69万立方米,混凝土方3.73万立方米,劈岗开河37.4公里,开挖沟渠9条,52.8公里,切岗9.4公里,筑新堤45.9公里,公路改线9公里。兴建排灌站5座,装机53台,7465千瓦,大小涵闸16座,大小桥梁16座,涵斗枢纽工程100多处,新垦农田5万多亩,防洪保护面积9万亩,新增排涝面积6.65万亩。建新村64个,移民5583人,1980年成立七里湖管理区,1986年改为七里湖乡,2007年撤销七里湖乡并入东流镇。

七里湖等诸湖,滩洲圩区的形成

七里湖等诸湖,滩洲圩区的形成

源自海兵说东至,宋海兵先生主编东至县《姜东村志》,《先进村志》,《江心村志》,《洪畈村志》等数十部东至县村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