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遗」凤山半面妆

「史海拾遗」凤山半面妆

李文会,字端友,小岞人。建炎二年进士,拜殿中侍御史,历中丞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谪江州,复龙图阁学士,四川制置使。归乡人筑沙堤迎之。”《惠安县志》

「史海拾遗」凤山半面妆

小岞原是半岛,与净峰(钱山)隔海相望,来往者均需坐船搭渡。净峰山前村有座古庙----渡头宫,宫前有对文笔柱,被渡船用作抛锚的锚桩。宫有联“渡通岞峡安登岸,头举桑田莫问津”。史传李文会祖居小岞后内,朝政期间,策马返乡事亲,目睹小岞孤岛,狂风恶浪,舟楫险阻。故奏请皇上,准予移山填海,皇上以孝感,赐予朱笔,劈下凤山半壁,填海七华里,谓之“七里湖”,可架通两岸之陆。时约为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

「史海拾遗」凤山半面妆

「史海拾遗」凤山半面妆

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秋八月,宰相李文会返乡省亲,时府宅(七院)已初具规模,即赋诗曰:“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二十年前一书生。”感激乡人筑沙堤之艰辛,亲题“沙堤传芳”以勉励。

「史海拾遗」凤山半面妆

清廪生刘文元(字适龄)谶七里湖诗:“曾闻沧海变桑田,七里湖中信有然。自昔秋盈千涧水,从今春到万家烟。东西往来通车马,南北纷纭起市廛。共筑沙堤迎宰相,亦应遗迹记前贤。”

「史海拾遗」凤山半面妆

劈山填海已成为历史,凤山半面妆也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凤山得东南一侧,长年不生草木,表面呈褐红色,蕴藏着白善土和独特的火山岩,如水啮状,铁红锈斑密布,俗称凤山石,貌似风化石,但浸入水中却弥久弥坚。此地古民居小筑,多用此石砌体。

「史海拾遗」凤山半面妆

弘一法师1935年挂锡净峰寺,曾有书给夏丐尊:“小山之石,玲珑重叠,如书斋几上所供之珍品,惜在此荒僻之所,无人玩赏也。”给胜进居士信:“……山石玲珑重叠,世所罕见。”

摘自《南宋宰相李文会诞辰921周年活动纪念册》凤山半面妆——◎陈炎兴

「史海拾遗」凤山半面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