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讓人煩惱的楊柳絮也捲土重來了

暮春時段,春明景和,惠風和暢。然而,在這令人欣喜的時節,讓人煩惱的楊柳絮也捲土重來了。據瞭解,楊樹樹齡達到6至7年開始進入成熟期,雌株與雄株授粉發育成種子,其上附著白色絮狀物,即為“楊絮”。4月中旬到6月中旬為飛散傳播盛期。每年的春夏之交,楊絮就會如約而至,我市各縣區及周邊地區都會出現大量楊絮飄浮的現象。白色的楊絮漫天飛舞,不少人出門都戴上了口罩,圍上了紗巾,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了一定影響。

開封讓人煩惱的楊柳絮也捲土重來了

從進入4月中旬開始,我市楊柳絮紛飛已“躍躍欲試”,不過由於連續陰雨和低溫天氣壓抑了它的快速蔓延,才沒有形成滿城“白色恐怖”氣氛。最近幾天,隨著天氣晴好和氣溫升高,楊柳絮的威力再度彰顯。5月3日下午,在西湖公園裡,記者看到許多行人。戴著口罩。兩位散步的女士說,因為之前不戴口罩出門,導致皮膚出現了過敏反應,現在只要是柳絮紛飛的日子,出門在外就一定會戴上口罩。可就算戴了口罩,能起到的防護作用仍十分有限,“有口罩也很難受!柳絮多的時間段帶孩子出來玩,感覺眼睛上糊的全是柳絮。”其中一位女士皺著眉說道。

“風吹起來楊柳絮就像下雪一樣,俺家都不敢開窗戶,一開窗就往屋裡跑,連紗窗上都沾了一層層的毛。”採訪中,東苑、香堤灣等小區的居民們紛紛表達了對飄絮的不滿,認為“產生楊柳絮的樹都應該換掉”。市城管局綠化科負責人解釋,市區楊樹已基本被替換,絕大部分柳樹都栽在近水旁,目前城區飄飛的楊柳絮都是市區周邊“侵入”的。

開封讓人煩惱的楊柳絮也捲土重來了


楊柳絮容易引發過敏,騎行時阻礙視線是“馬路殺手”,還易燃造成火災,確實挺煩人的,“漫天飛雪,一不小心就白頭”的盛期足夠扎心。那麼,造成飛絮亂飛的楊柳樹能否一伐了之?市林業局林技站站長馬永亮告訴記者,楊柳樹是我市綠化的主力軍。據初步統計,全市現存各類林木約1億株,其中楊樹所佔比例可達80%以上,數量巨大。一株胸徑20cm的楊樹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2千克,釋放氧氣125千克,滯塵16千克。因此,客觀評價楊樹的話,它所產生的楊絮與其發揮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相比只不過是“毛毛雨”罷了,絕不能因此磨滅楊樹的功勞,治理楊柳飛絮更不能一砍了之,如何在保持綠化效果的基礎上減少飛絮是關鍵。

當然,馬永亮說,逐步間伐、替換是必然趨勢,但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因為涉及到千家萬戶,強制採伐的話成本太高,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極大破壞,風起沙飛的局面會再現,反而會因小失大。事實上,關於樹種調整問題已提到市委市政府的正式日程來。兩年前,我市楊樹佔每年的造林面積85%以上。近兩年,市縣林業部門加大樹種調整力度,已經銳減至20%以下。相信,通過三到五年的逐步改造調整,會有明顯成效。

市林業局副局長李書明強調,飛絮治理並非一蹴而就,應循序漸進,標本兼治,近期與長遠規劃相結合。在國土造林綠化長遠規劃中,採取工程採伐、更新、撫育等綜合措施,逐步減少楊、柳等樹種的面積,扭轉我市楊樹一統天下的局面。當前,公眾還要面對現實,保持平常心,做好應對措施,相信政府及相關部門會不急不停,逐步調整到位。

河大淮河醫院相關專家說,楊柳絮爆發時,過敏體質人群儘量減少出門,如果需要出門可以做好防護措施,佩戴口罩和眼睛、圍巾,穿上長袖等加以防護。平時多補充維生素,多吃水果,三餐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如小白菜、西紅柿、胡蘿蔔等。小孩和老人可以口服抗過敏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