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杜甫念念不忘的女神,一生熱愛舞蹈,終成大唐第一舞人

天人共賞,(ID:trgs11)

她是杜甫念念不忘的女神,一生熱愛舞蹈,終成大唐第一舞人

如今的河南省漯河市,古代叫郾城。杜甫五歲那年,曾在這兒看了一場表演。

從此他再也沒看過更精彩的舞蹈,再也沒見過更難忘的舞者。


1

那時候,還是玄宗開元五年,幼年的杜甫隨家人暫住在郾城。

一日閒來無事,一家人便到街上找樂子。

只見不遠處裡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人,好不容易鑽了個空子擠到最前面,就看見一個漂亮的姑娘手裡拿著劍,看那樣子像是在跳舞。

這還挺新鮮,一般人要麼只會武藝,要麼只會跳舞,她可厲害了,女人擅長的她擅長,男人擅長的她也擅長,而且都是上等水平,想必這人不一般。

就這樣,這個不一般的女人深深的在杜甫心裡紮下了根。那日之後,兩人便天各一方了。

而在這若干年裡,杜甫從未忘記過她,許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真的應驗了,50年以後,杜甫在朋友家裡見到一個叫李十二孃的姑娘。

李姑娘舞劍的身姿和神態,像極了自己的女神。尋問之下,原來此女正是女神的徒弟。

興奮之餘,杜甫繼續打聽,這才得知心心念唸的人已經去世了。

一時間他傷感無限,寫下了《劍器行》,以表自己的哀思。

詩裡盡是杜甫對女神的讚美,寫她顏值高,聲望高,技藝高。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迪昂。燿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尤其是技藝,杜甫形容她騰空而起時,就像天帝駕著蛟龍翱翔。落地時,又像后羿射中了太陽,光芒四射而下。

她一上場,觀眾席都安靜。她結束時,時間彷彿靜止了。詩人就是詩人,誇起來真是一點兒都不吝惜筆墨。

如果是一般人,對女神表達完崇拜之情也就結束了,但是杜甫畢竟是杜甫,女神也阻擋不了他的憂國憂民。

於是他繼續寫道:

想當年我女神跳舞的年代,大唐多繁華。那時候宮廷內外有歌舞女樂八千人,我女神排第一。再看現在,安史之亂過後國家衰敗了,社會混亂了,梨園和教坊也都解散了。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傾洞昏王室。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杜甫越寫越傷感,悲觀情緒貫穿始終。他在哀悼女神的離去,也在哀悼一個黃金年代的逝去。

她是杜甫念念不忘的女神,一生熱愛舞蹈,終成大唐第一舞人

2

這個讓杜甫寫詩懷念的女神,應該算是唐代的國民女神,人稱“公孫大娘”。

這裡的大娘和我們今天說的大媽不是一個意思。

“娘”所指代的是年輕女孩兒,“大”,是指在家排行老大。所以說“公孫大娘”,其實就是公孫家的大小姐。

公孫一家據說是住在郾城,“大娘”的本名叫什麼至今已無從考證。

只知道她最初是民間藝人,四處走穴,漸漸積累了很多粉絲,有了自己的超話群,成了舞蹈圈子裡的大V。

當時她一路走高的人氣,直接驚動了宮廷。於是受邀出席宮廷會議,在宮宴上跳一舞,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平日裡看慣軟舞或武術的宮內大佬們,看了公孫大娘的劍舞,覺得很新鮮,便把她招進宮來,做了梨園弟子。

有了新的身份認證,公孫大娘不慌不忙的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我一跳舞,你就輸了”。

她跳贏了一個又一個,順順利利坐上了武林霸主的寶座。

而事實上,“劍器舞”並不是公孫大娘的原創。

它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經給孔子表演過,後來劍器舞吸收了西河地區的舞蹈和武術的元素,逐漸形成了剛柔並濟的表演形式。

“新劍器舞”難就難在單手舞和雙手舞的協調上,顧得了一隻手,就顧不上兩隻手。

因此大多數舞者都受困其中,被自己的雙手摺磨的焦頭爛額。

只有極少數找到了破解之法,且公孫大娘又是這“小金字塔”的塔尖,試問她不火誰敢火?

在她強大的影響力下,“劍器舞”開始風靡宮廷內外,除了普通百姓,各路準大咖也都紛紛趕來打卡,年內一定要完成的100件事之一:看公孫大娘舞劍。

她是杜甫念念不忘的女神,一生熱愛舞蹈,終成大唐第一舞人

3


這些前來打卡的人,有三個人的名字如今已是如雷貫耳:

有著“草聖”之稱的張旭和與張旭齊名的懷素,以及他的畫很貴的著名畫家吳道子。

彼時的張旭離草書的最高境界,還差那麼一點點。直到看了公孫大娘一舞,他突然開悟了。

原來書法和劍舞,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公孫大娘舞起劍來靈動自如,像是以劍為筆,在空氣裡灑脫的書寫。

她與劍不是誰支配誰,而是人劍相合,同一個速度,同一個方向。

張旭深受啟發,日後他向徒弟傳授書法之道時,說:

我是看了公孫大娘的劍器舞,才悟出了書法的真諦。公孫大娘的舞,真是好的了不得。(“觀公孫舞《劍器》,得其神。”)

另一個和他一樣痴迷書法的懷素,也是受到“大娘”的啟發。

懷素的狂草頗負盛名,看了公孫大娘的劍舞以後,如虎添翼般筆功大增。

他覺得“大娘”一氣呵成的表演,豪放激昂的氣勢,恰有幾分揮筆狂草時的熱情奔放。(“開元中有公孫大娘善舞劍器,僧懷素見之,草書遂長。”)

畫聖吳道子同樣是在劍舞的感染下,再結合自己的所長,終成一代畫聖。

他作畫時,尤其是畫最為擅長的佛暈,從不用尺規,只見他一隻手自由暈染,筆下之物竟渾然天成。

除了佛暈,他也精於壁畫。高古遊絲的畫法使得人物的衣袂裙帶,自成輕盈之態。細細品味,頗有公孫大娘起舞的風韻。

就是這一舞,不經意間將她和草聖、詩聖、畫聖,緊緊連在了一起。

她是杜甫念念不忘的女神,一生熱愛舞蹈,終成大唐第一舞人

4

戰亂的大唐容不下一方起舞的晴空,公孫大娘四處避難,過著流離失所,如浮萍一般的生活。

但是她沒有沉浸在往昔的萬人迷時光裡,也沒有依靠人脈求助各方,而是命運讓我過什麼樣的生活,我便好好過。

在人生的頂峰,她跳舞給無數人看。在人生的低谷,她就跳給自己看。

她是大唐的良心舞者,和才華相比,她的顏值不算什麼。和人品相比,她的才華又不算什麼。

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這應該是公孫大娘留給粉絲們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