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公司:華為之前是有漏洞,但我還是選擇跟它合作

我們中國有句俗話"人怕出名樹怕壯",作為中國移動電信領域的一哥華為正是應了這句話。華為公司不但在國內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焦點,隨著它的不斷壯大,在國際上有關它的話題也是相當的熱門。我們知道,華為正在與包括諾基亞(Nokia)和愛立信(Ericsson AB)在內的一批西方公司競爭推出第五代(5G)無線網絡,當前可以說是競爭已經步入了白熱化的階段。顯而易見的是,誰贏的5G領域的話語權都將會收穫無法預知的財富。既然是競爭,那就得準備好應對非常激烈的挑戰,包括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說時遲那時快,最近有人為了抹黑華為,挖出了華為之前的一些漏洞說事,不過結果可能不太讓這些人滿意。

國外公司:華為之前是有漏洞,但我還是選擇跟它合作

印度媒體報道稱,有人深挖表示沃達豐集團(Vodafone Group Plc)向彭博社(Bloomberg)承認,多年前華為為該公司意大利業務提供的設備就存在漏洞。在2009年到2011年間,歐洲最大的電話公司確定華為設備存在隱藏軟件,可以向承運人givenHuawei未經授權的訪問在意大利的固定電話網絡。沃達豐(Vodafone)曾在2011年要求華為拆除家庭互聯網路由器的後門,並從供應商那裡得到保證,這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進一步的測試顯示,安全漏洞依然存在。上述知情人士說,沃達豐還在其固定接入網絡光學服務節點(負責通過光纖傳輸互聯網流量)和寬帶網絡網關(負責用戶身份驗證和互聯網接入)的部分確定了"隱藏後門"。由於此事屬於機密,這些人士要求不具名。以上這些內容華為均表示否認,因此真實性有待考究。

國外公司:華為之前是有漏洞,但我還是選擇跟它合作

後門程序,在網絡安全術語中,是一種繞過安全控制進入計算機系統或加密數據的方法。雖然後門在一些網絡設備和軟件中很常見,因為開發人員創建它們來管理設備,但它們也可能被攻擊者利用。內部文件顯示,沃達豐面臨的風險包括第三方可能進入客戶的個人電腦和家庭網絡。

其實學過軟件開發的都知道,隱藏它是一種躲避風險測控的手段,真實的目的是能夠使用後門程序,但是得偽裝成沒有任何風險的裝備以通過安全風險測試,待需要使用時改變預先設置好的代碼參數即可開啟移動端與控制檯的通信,這在我們周圍生活的APP中非常的常見,只是大家不知道罷了,比如強制、自動下載更新APP版本或者新的APP等。雖然這種行為不太友好,但是一般開發者在開發時,都是經過客戶的要求才設置的,然後要將代碼參數啥的都將統統交給客戶,個人覺得如果要追究責任,開發者和客戶都將承擔。

國外公司:華為之前是有漏洞,但我還是選擇跟它合作

這也是華為被特朗普政府辯稱,圍繞華為設備安全的這種終端操作可能會招致中國政府的間諜活動的原因。特朗普政府正試圖說服西方盟友阻止該公司進入下一代移動網絡。華為則一再否認自己製造後門,並且不會進行間諜活動。

國外公司:華為之前是有漏洞,但我還是選擇跟它合作

儘管存在安全方面的擔憂,但華為仍有能力從總部位於倫敦的沃達豐(Vodafone)手中繼續贏得合同,凸顯出美國面臨的挑戰。沃達豐為華為進行了辯護,雖然之前有漏洞,但是沒發現華為有任何違規行為,而且那些漏洞也早已解決,以幫助華為抵禦美國的攻擊。美國的攻擊使歐洲——華為在中國之外的最大市場——陷入了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貿易戰。

在關鍵領域,主要是5G技術,旨在支持物聯網和在汽車、能源和醫療保健等行業的新應用。沃達豐(Vodafone)首席執行官尼克•裡德(Nick Read)與同行一道,公開反對華為禁止推出5G,並警告稱,這將導致更高的成本和延遲。這一挑釁表明,歐洲各國都願意冒著激怒美國的風險,為5G做好準備。就連歐盟主席容可都表示,不能因為東西是中國的,我們就抵制它。

國外公司:華為之前是有漏洞,但我還是選擇跟它合作

顯而易見的是,有些人為了打壓競爭對手,採取不擇手段抹黑華為。不過,華為作為5G技術的強力競爭者,身正不怕影子斜,有著大量的客戶,他們都是華為產品的粉絲。華為到底好不好是需要客戶來認定的,需要消費者親身體驗才能發表言論,只有經過實踐了的人才有發言權,而不是通過有些人隨便說說就可以讓大家信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