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偵探劇又又又扎堆了,有無高下之分?

近期的網劇市場,主角無疑是古裝劇和懸疑偵探劇。古裝劇先後有《倚天屠龍記》《東宮》《新白娘子傳奇》《封神演義》粉墨登場,懸疑劇則有《暗黑者3》《紳探》《鐵探》《罪夜無間》。這四部劇中,《紳探》與《罪夜無間》都為懸疑偵探劇披上了一層民國的外衣,《鐵探》則延續了TVB特有的港式氣質,《暗黑者3》則是一部已經有一定受眾積累、擁有較好口碑的懸疑類IP續作,此次幾部懸疑劇又一次正面對壘。

不過,相比2017年大火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這一波懸疑偵探劇潮流中還沒有貢獻出亮眼的爆款,目前看來《紳探》似乎表現最佳,但離「現象級」的距離依然遙遠。在劇情和演員都沒有突破性創新的情況下,懸疑偵探劇要想再輕易收割網劇用戶的流量,會越來越不易。

懸疑偵探劇又又又扎堆了,有無高下之分?


懸疑偵探劇的三波浪潮

在中國電視劇的題材序列裡,懸疑偵探劇往往隸屬於公檢法題材。不過,由於廣電總局的禁令,在2004-2014年這十年間,帶有懸疑元素的公檢法題材都無法登陸衛視黃金檔。在此之後,公檢法題材的播出平臺形成了某種分化;更加嚴肅的公檢法題材大多在電視臺播出,而來源於網絡文學的懸疑類IP開始以網絡自制劇的形式,成為視頻網站的新寵。

縱觀懸疑偵探劇在視頻網站的發展歷程,我們大致可以勾畫出三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大致在2014-2016年。彼時,視頻網站的自制網劇剛剛興起,視頻網站付費會員作為一種商業模式依然處於初期探索階段。在這個階段,最受用戶歡迎的網劇,往往是因政策限制無法登陸電視臺,而不得不觸網的題材,尤以盜墓題材和懸疑偵探題材為主。在那個時代,網劇背後的標籤往往是低成本、粗製濫造。

此時出現的懸疑偵探劇開始扭轉網劇在受眾眼裡的刻板印象。例如2014年誕生的《暗黑者》一經問世便引發了眾多用戶的追捧。無論是播放量還是高達8.1分的豆瓣評分,《暗黑者》都一改網劇粗製濫造的面貌,成為精品網劇的代表,甚至被冠以「網絡探案劇鼻祖」的稱號。

懸疑偵探劇又又又扎堆了,有無高下之分?

此後,2015年出現了《心理罪》《他來了,請閉眼》,2016年相繼誕生了《心理罪2》《暗黑者2》《滅罪師》《法醫秦明》《如果蝸牛有愛情》等劇,構成了懸疑偵探劇發展的第一波浪潮。精良的製作、反轉的劇情以及良心的演技讓懸疑偵探劇成為視頻網站的香餑餑,成為拉新會員的利器。

第二波浪潮出現在2017年。在經歷了三年的積澱後,懸疑偵探劇迎來了自我的爆發。在當年,《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無疑是最受關注的。《白夜追兇》與《無證之罪》分別代表了本格推理與社會推理在全新網劇工業化流程製作下的最高水準,讓網友直呼兩部劇都已接近美劇水準。尤其是《白夜追兇》更是成功出圈,成為全網的流量寵兒,讓彼時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黯然失色。

同時,作為精品網劇的代表,《白夜追兇》與《無證之罪》都先後在海外發行,成功走出國門。可以說,以《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為代表的第二波懸疑偵探劇浪潮,已經成為此類題材眾多內容產品中的兩座高峰。

第三波浪潮則從2018年延續至今。2018年該類題材劇集包括《原生之罪》《悍城》《骨語》,帶有懸疑元素的《鎮魂》更是成功出圈的爆款代表。在今年,則以《暗黑者3》《紳探》《鐵探》《罪夜無間》四部劇為代表。它們共同構成了「後白夜追兇時代」懸疑偵探劇最新的探索方向。有的試圖用民國等時代背景為懸疑劇添磚加瓦,有的則迴歸到港劇本色。

不過就目前的市場表現和口碑來看,當下的懸疑偵探劇並沒有超越第二波的《白夜追兇》與《無證之罪》,甚至和第一波浪潮的劇集相比,其質量提高程度也並不明顯。這種不進反退的結果,不僅令我們詫異,也讓眾多熱愛懸疑偵探題材的用戶們唏噓不已。

這樣的「倒退」,緣何發生?

是收割粉絲,還是固步自封?

在觀看這四部劇時,我有一種強烈的觀感:他們都太令人熟悉了。《紳探》裡的白宇,是《鎮魂》裡熟悉的風格。《罪夜無間》裡的王瀧正,就連發型都保持著《白夜追兇》時的樣貌。郭京飛的《暗黑者3》,延續著一、二季的格調,而《鐵探》則讓人回憶起曾經TVB的各種警匪劇。

給用戶帶來熟悉感,這或許是出於吸引粉絲從以往的IP自動遷移到新劇,從而轉化為更實際的流量效應的目的,但在劇情的燒腦程度、演員的演技表現等方面都沒有創新突破的情況下,熟悉反而意味著固步自封,甚至是一種倒退。

首先,「懸疑+」只是給偵探劇換了一副皮囊,看似服化道升級,實則有些違和。《紳探》與《罪夜無間》都借用了民國的外衣。雖然在不少用戶看來,劇中的民國裝束亮眼,佈景、打光、攝影等方面營造出了濃濃的昏暗民國氣氛,但這些依賴技術手段展示出的民國只是一個外在的「殼」,人物的穿著、語言乃至劇情的細節、環境與場景都沒有做到細緻的考究,本質上兩部劇的「民國」只是一個創新的噱頭,然而和一些粗製濫造的民國傳奇劇頗為雷同。

其次,懸疑劇「不懸疑」,劇情帶給用戶的「爽感」不足,戲劇性的反轉不夠。曾經的《暗黑者》烘托出一個「自立為王的法外製裁者」darker的形象,而在《暗黑者3》中,不僅誰是darker這個懸念被極大弱化,就連「高智商犯罪」也顯得名不副實。加之三線敘事,導致《暗黑者3》在敘事邏輯上打了較大的折扣。

甚至在《紳探》裡,有些劇情橋段還涉嫌抄襲。雖然目前《紳探》的豆瓣評分有7.3分,但其實對這部劇的評價,粉絲與路人呈現出較大的兩極分化。拋開粉絲濾鏡下,整部劇的確製作保持了一定水準,但已有網友指出,《紳探》中白宇飾演的羅非在人物出場時,無論是家中佈景,還是羅非本人的一些習慣性行為動作,甚至配樂都與英劇《神探夏洛克》高度相似。一些該劇的宣推文也並不避諱,直接冠以「民國‘紳探’夏洛克」的稱謂。

懸疑偵探劇又又又扎堆了,有無高下之分?

不過,對於《紳探》來說,比劇情設計平庸、缺少記憶點更大的槽點是案件劇情涉嫌抄襲。在第三個案件《彼岸之花》中,《紳探》又陷入到抄襲《柯南》的討伐聲中。案件的犯罪手法與情節編排,有抄襲《名偵探柯南》「鋼琴奏鳴曲《月光》殺人事件」之嫌。此起彼伏的抄襲質疑,為《紳探》的口碑出圈蒙上了一層陰影。

再次,幾部懸疑偵探劇在主角人設上缺乏創新突破。這就不得不提《紳探》與《罪夜無間》這兩部劇。《紳探》裡飾演羅非的白宇,相比去年的《鎮魂》並沒有演技的突破,依然以一種熟悉的雅痞風來演繹羅非這位天長偵探顧問。

又如《罪夜無間》裡的王瀧正飾演的陳一鳴,其造型與他在《白夜追兇》裡飾演的「周巡」別無二致,這更像是一部周巡穿越到民國破案的故事。同時,就連《紳探》與《罪夜無間》主角都被設置為某種「編外人士」:《紳探》裡的羅非是警局聘請的探案顧問,而《罪夜無間》裡的陳一鳴則是一個與巡捕局長緊密合作的私家偵探。

懸疑偵探劇又又又扎堆了,有無高下之分?

同樣陷入到創新困境中的還有港劇。雖然這四部劇裡目前豆瓣評分最高的是TVB出品的《鐵探》,但平心而論,《鐵探》其實除了在視覺、佈景、拍攝等技術層面有肉眼可見的提升外,聚焦在故事層面其實依然沒有脫離以往港劇的風味。甚至和去年同屬港劇的《東方華爾街》相比,也落於下風。

這並不是說《鐵探》不是一部好劇。當屏幕上再次出現許紹雄的「歡喜哥」時,《鐵探》極大地滿足了港劇迷的胃口。只是它雖然滿足了用戶對它的期待,但沒有帶來期待以外更大的驚喜。

懸疑偵探劇又又又扎堆了,有無高下之分?


創新:專業主義與多元視角不可偏廢

對懸疑偵探劇來說,其成功的核心無外乎三個要素:新奇的人設、燒腦的劇情、專業的知識。

首先是人設。主角的人設必須有著獨立的個性,但在戲劇化的過程中,其行為動機又能有跡可循、自圓其說。《白夜追兇》裡潘粵明演繹的「潘氏兄弟」性格迥異,但由於哥哥罹患「黑暗恐懼症」,所有夜晚的查案過程均由弟弟來代替。這樣的人設完美地契合了「白夜追兇」的隱喻之意。《無證之罪》裡秦昊飾演的嚴良,則是一位帶有濃厚江湖色彩、職業歷程不順的警察。這樣的人設放置在以東北小城為背景的劇情中,十分地貼近社會現實生活。

其次是劇情。懸疑偵探劇精不精彩,關鍵在於劇情的設計是否燒腦。懸疑劇大多采用雙線甚至多線敘事,只有恰到好處地處理好多線敘事間的邏輯關係和劇情節奏,才能真正讓觀眾在觀看時跟隨主角體驗到接近真相時抽絲剝繭的快感,這恰是其他題材無法帶給觀眾的爽感。

最後是專業的知識。無論主角的職業是警察、偵探、教授、心理側寫師還是法醫,一部懸疑偵探劇必須以較為完備且超出常人理解限度的專業度來呈現專業知識的權威性。而這恰恰是目前國內劇集的一大弱項。國內行業劇的「不專業」其實一直以來是影視劇的通病:醫生談戀愛、律師談戀愛、警察談戀愛、金融大鱷天天談戀愛。萬物皆可談戀愛導致知識的專業性被大量的情感視角所沖淡,讓專業知識顯得華而不實。

國內懸疑偵探劇的創新,其實最現實的創新路徑,是走向更加精緻的專業主義,和賦予懸疑更加豐富的場景視角。諸如《暗黑者》《心理罪》《法醫秦明》等IP之所以呈現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境遇,歸根結底還是在專業性沒有能夠堅持到底,導致在懸疑劇最為依賴的劇情方面出現致命傷,導致觀眾並不買賬。可以說,專業主義是懸疑偵探劇繼續保持精品網劇口碑乃至成功出圈的必要條件,是必須擁有的品質保障。

懸疑偵探劇又又又扎堆了,有無高下之分?

而賦予懸疑以更加豐富的場景視角,則是要讓懸疑偵探劇脫離警匪的常見故事架構,添加更為奇幻、科幻或是更有社會話題的元素。韓劇往往走的是奇幻、科幻路線,例如《信號》,以一部十幾年前的無線電話,讓處於現在與過去不同時間維度的人一起破解那些遺留的未解事件。去年《鎮魂》的出圈,其實也屬於為懸疑披上了奇幻的外套。日劇走的則是社會話題路線,例如《非自然死亡》,主角們追求「非自然死亡」背後真相,其實反映的是當下日本社會面臨的諸多人性狀態與社會矛盾。

可以預見,未來的懸疑偵探劇依然會是視頻網站自制內容的重要支撐,也極有可能是下一部爆款的潛在領域。不過,它急需褪去對流量的刻意追求,迴歸到精品內容的匠心打造之上。對懸疑偵探劇而言,「產品力才是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

懸疑偵探劇又又又扎堆了,有無高下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