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

​(1)现代汉语: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音节:音节是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有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汉语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

(3)变调: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了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变调。

(4)汉字造字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5)词类:按词在造句中的不同作用而分出来的类一般称作词类。现在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区别词、语气词等十四类。

(6)短语: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构成的(也称词组)。根据短语包含词语的多少可以把短语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简单短语的内部只有两个词,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复杂短语的内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可能很多)的词,并且词与词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都比较复杂。还可以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角度对短语进行分类,从结构上划分短语指的是,根据短语内部两个词的语法结构关系划分短语,可以分为16种结构类型。从功能上划分短语指的是,根据短语在句中的成分和作用来划分短语。

(7)句类: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划分出来的类别。汉语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种。

(8)辞格:所有的“修辞方式”“修辞方法”都称作“修辞格”,也称“辞格”。

(9)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10)象形:就是造字时,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用“象形法”创造汉字,在摹写客观事物时,只勾勒其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和典型性。

(11)指事:《说文解字》“六书”之一。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卜”在其下写作“下”。

(12)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13)形声:也叫“谐声”,六书之一。指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有关意义,声旁有关读音。如由形旁“氵(水)”和声旁“胡”合成“湖”。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14)古今字: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15)异体字: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

(16)假借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17)繁简字:在古书中,有些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书写形式,它们的笔画有繁有简,笔画繁多的称繁体字,笔画少的称简体字,全称繁简字。

(18)本字:一个字通行的写法与原来的写法不同,原来的写法就称为本字,如“燃”的本字是“然”,“搬”的本字是“般”。

(19)借字:原文(文言文)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20)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21)后起本字:指在假借字基础上造的汉字。古人字少,一个字有时代表几个意义不同而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用,后来在原本借用的字的基础上造出与词义相应的新字,这样的新字在文字学上称为后起本字,也就是后起的正字。

(22)引申义: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23)假借义:指一个汉字被借为别的字而出现的与原义无关的意义。

语文知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