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劉可以選擇生存,但電影必須選擇人性|流浪地球觀後感

為了一段震撼的體驗,一個祖孫三代(還算)感人的故事,哪怕不為了中國科幻和人類,也推薦大家都去電影院看個兩三遍。

(輕微設定劇透慎入)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以宏大的時間維度思考問題,是科幻小說令人著迷的一點。

如果高維世界的時間真的像「可以爬進爬出的山谷」,管理它的人會是怎樣?如果一個物種認識到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它們的語言會是怎樣?如果微觀世界的電子原子有更大的版本會是怎樣?如果太陽比地球先死,那時的人類會怎樣?

大劉說過「正因為我表現出一種冷酷但又是冷靜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是合理的。你選擇的是人性,我選擇的是生存,而讀者認同了我的這種選擇。」

問題是,電影不能這麼拍。電影必須選擇人性。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普羅米修斯》大衛也選擇生存

我剛在海南小鎮電影院看完《流浪地球》,提前兩天買票時座位還空無一人,大年初一滿座,小孩吵做一團,大人們還算安靜地看完了全程,Mike隋抖包袱大家都在笑,看到動情處,有人悄悄抹眼淚。

大家看懂了,這很棒啊!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很國際,很社會

原作中,大劉提供了一個宏大的設定,不僅描述了包括木星引力彈弓在內的地球逃亡方案,還設想了流浪地球時代中,人會有哪些生活和觀念上的改變。故事和人物很弱,純為交代設定服務,這給了電影很大的發揮空間。院線電影不是藝術片,要考慮到廣大人民群眾都能看懂,肯定是沒法再現原著中衝突感不強的單人時間線,而是在微觀層面用父與子、三世同堂的人物設定切入,宏觀層面用英雄角色的犧牲帶出和人類共存亡的集體主義觀,在殺死三十五億人和(有可能)救活三十萬人類受精卵的問題面前,電影的表現手法和價值觀都非常沒毛病。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看《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火星營救》《湮滅》《降臨》能感受到,近年來歐美科幻電影都在縮小景別,避開社會大場面描寫,儘量以小人物視角深挖個人內心成長,再推動大故事的展開。而中式敘事擅長群像,不擅長人物關係驅動劇情。《流浪地球》努力在群像和小人物大英雄之間找平衡,儘量弱化「聯合政府」等更高權力的相關戲份,空間站和運載車的大多數戲都發生在隔絕的場景裡,而父子、兄妹、祖孫的關係被放大,這是我們熟悉、容易代入的情感聯繫,再加上英雄故事,組成地道中國心。

從老百姓的利益出發,講一個老百姓喜歡的故事,讓我爸媽也能接受的科幻類型片,《流浪地球》做到了,不容易。

一些槽點(重度劇透慎入)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朋友說看到吳京就出戲,可能是英雄角色過於臉譜化的緣故,或者戰狼 PTSD?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女性角色弱,大劉很多作品都有這個問題:女戰士為了自己人的安全把火石打壞了,看得我直掐大腿,妹妹遇到問題就知道哭,最後蹦出一段煽情演講,也不把關鍵信息交代清楚。

還是結尾煽情生硬,導致我應激性大腦空白了,不記得他們說了啥……號召來一群人也不說要幹嘛,早說要推東西啊我帶工具過來,人推人可還行,把妹子推壞了咋辦。

臺詞槽點略多,據說口型對不上的原因是為了砍時長。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姥爺吳孟達太討喜,感覺老了以後我也是個跳海草舞、VR 看妹子的老不正經(誤

雞蛋裡挑個石頭,有些衝突過於誇張了,比如老何吐在頭盔裡,科學家李一一歇斯底里的出場,運載隊打壞火石,電梯間人肉拉火石和人……常年陪我媽看國產電視劇的我表示努力淡定,這都是表現絕境中恐懼絕望和迅速交代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最後中二少年眉頭一緊雙眼迸發烈火拯救全宇宙,老爹為了多年沒見的兒子跟著瞎胡鬧把地球的 plan B 整沒了……不好意思我出戏了。

MOSS 說「不能指望人類任何時候都保持理智」,簡直是大劉本人對觀眾喊話。

MOSS 借鑑了 HAL9000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瓦力同款運載車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太空站那段音樂很像《星際穿越》。

《夜空中最亮的星》差評,劉歡的歌挺好啊為啥不放完。

大刘可以选择生存,但电影必须选择人性|流浪地球观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